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雪 《经济师》2011,(7):6-8
产业经济学在我国还是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我国对产业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经济发达国家的产业经济理论开始引入我国,并一直是经济理论研究和应用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有关产业经济理论的论著不断问世,同时在指导企业实践和政府制定有关产业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院长、党委书记,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AFDC)秘书长,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产业经济学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博士生导师夏大慰教授是我国产业经济学的权威,在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中颇有建树。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工业经济学会2010年会暨‘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经济与国际比较’研讨会"上,夏大慰教授就产业经济学的若干问题做了发言。本刊将夏大慰教授的发言以访谈形式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60年来,西方经济学在我国的引进和研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即改革开放前29年和改革开放后31年。前29年主要是对西方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改革开放后31年主要侧重对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体系、发展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的引进和研究。前29年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对西方经济学以批判和否定为主,借鉴与吸收较少。改革开放后31年实现了对西方经济理论从全面否定到吸收借鉴的转变,并运用西方经济学有关理论研究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俊杰 《经济论坛》2010,(2):215-219
经济学方法论是对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哲学探讨乃至根本反思。在纵向结构上,可分为经济学的哲学方法论基础和各种具体方法;在横向结构上,又可分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和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等。社会主义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引进与普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流派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志华 《经济师》2006,(1):27-28,110
文章主要探讨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与流派,重点研究SCP范式的崛起和衰落以及新产业组织理论的观点及政策主张,同时,对产业经济学在我国的引进、发展及研究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5.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组织理论作为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及产生、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产业组织理论的思想渊源包括柏拉图的劳动分工思想、亚当·斯密的古典经济学思想、"马歇尔冲突理论"和克拉克的"有效竞争理论"等.西方产业组织理论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先后形成了哈佛学派的SCP范式、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和"后SCP"流派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等.20世纪80年代产业组织理论被引入中国,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形成了一些中国化的产业组织理论思想.产业组织理论的中国化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以引进和学习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为主,对中国的产业组织问题进行尝试性研究;②第二阶段:在研究西方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形成新的理论观点;③第三阶段: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对中国的产业组织问题进行具体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程瑜 《经济师》2007,(4):89-90
现代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在西方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企业组织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要理论基础,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学学科,对我国市场化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实践意义。结合市场化改革的实践,如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经济科学研究的目标之一。文章从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现实发展出发,对比性地说明产业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7.
"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被学术界公认为我国经济学界的最高奖项,它的设立和颁发不仅是对中国经济学人在经济学研究中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同时也对中国的经济学研究及其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13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回顾和总结,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学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8.
《经济研究》2005,40(5):4-13,16
伴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脚步,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伴随着我国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繁荣,《经济研究》迎来了自己的50岁生日。在这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研究》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坚持“双百”方针,立足中国现实,面向世界经济理论研究前沿,致力于发表研究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的具有原创性意义的高水平理论文章,并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我国经济学理论发展的新形势,及时更新研究主题,不断采纳新的研究方法,为推动中国经济的现代化和中国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国内外的好评。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构建未来。值此《经济研究》创刊50周年之际,编辑部特别约请了在京的部分经济学家撰写文章,以为纪念,并真诚地期望继续得到广大读者和作者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孙冶方经济科学基金会、《经济研究》编辑部、广东经济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 1 0本经济学著作”论证活动现已开始。开展“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 1 0本经济学著作”论证活动的目的 ,是对当前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经济理论进行初步总结 ,以及对经济学文献进行整理。即将选出的这 1 0本经济学著作 ,将反映近 2 0余年来改革开放的发展轨迹 ,而且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理论的发展水平。她不仅会推进中国经济学的学科建设 ,而且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影响中国改革开放的 1 0本经济学著作”论证工作 ,是在广…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语言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重点分析了语言经济学在中国的已有发展和发展前景。对中国而言,研究语言经济学和语言经济,有着学科自身发展和国家语言战略发展的双重需要。在强化语言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同时,应该运用经济学的工具和方法,加强对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及其绩效评估、国家语言经济战略、语言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及其测度等方面的应用研究,促进语言经济的发展,壮大语言产业,让语言产业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对高技术产业进行科学定义与划分(详见本刊1989年第5期)的基础上,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高技术产业与相关产业相互作用的关系,这对于确定我国高技术产业和相关产业合理的投资比例,对产业结构调整并使之逐步高级化具有较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一、高技术产业与相关产业相互作用关系理论产业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用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新兴的应用经济理论,其中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经济发展成就巨大,而且经济学理论也有重大创新和发展.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实践来源,主要是中国的经济实践,也包括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必须继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和指导,也需要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数学模型和计量分析是经济研究的重要方法,但是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是更重要的基本方法,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不可能有机结合;经济学如果在中国按照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两种不同路径发展,必然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不可能都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技术经济学是一门致用之学。它在我国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这个原因,五十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学者、专家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引进创立和发展了众多的技术经济评价方法,在技术经济的方法研究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也正是由于这同一原因,使得技术经济基本理论研究相形见绌,成果甚微,至于技术经济学研究对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就更寥寥无几了。技术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有赖于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发展;技术经济学体系的完善更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大力开展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仅就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谈  相似文献   

14.
民族经济学与改革开放基本同龄,诞生于1979年,是由中国学者提出并建立起来的经济学学科,是地地道道的经济学中国学派。然而,在过去40年以引进西方经济学理论为主指导改革开放实践的年代里,民族经济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体现为学科定义存在歧义、研究对象尚未统一、研究范围众说纷纭、基础理论运用没有达成共识,基本的学科范式尚未形成。而今,全球化的汹涌浪潮呼唤着新的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其实践,解决西方经济学此时的失灵;民族经济学恰好因其关注"民族因素"与"经济因素"的结合,而为全球化时代所急需。为了使民族经济学能够担当全球化时代指导经济发展的重任,提出了民族经济学新的范式,力图用民族过程的经济学分析将民族因素引入经济分析框架,从民族的维度分析、研究、解决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南开大学经济学科是中国综合性大学中最早建立的学科之一。1919年南开大学创建时,经济学科设有商学、银行学、会计学三个系。1927年成立经济研究委员会,1931年成立经济学院,1935年起开始培养经济学研究生。改革开放之后,1983年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恢复重建。在70多年的历史上,经济学科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重视人才引进和队伍建设,坚持关注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形成了严谨、自由、开放和服务于社会的学术氛围,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经济管理类人才,在经济学的许多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已成为国内具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学学术平台。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方面,有许多新的理论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这时,各种西方经济学理论被介绍进来,经济学界从以前单纯重视“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学转向重视西方经济学,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又出现新的偏颇。  相似文献   

17.
章玉贵 《财经研究》2007,33(2):70-79
文章结合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理论的演进,论述了比较经济学在中国经济理论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文章认为,比较经济学对中国经济理论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对中国经济理论范式转换的影响,对中国经济理论的方法论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的影响等。分析表明:中国经济理论是在中国经济改革的实践探索中得到检验和发展的。在中国经济理论发展进程中和改革开放形成的中外学术交流的背景下,比较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经济学也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不断成长。然而,成熟的理论来源于成熟的实践,中国经济学走向成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推动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共识。探索中国经济学发展之路,必须科学认识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现状,立足中国经济现实,挖掘并把握中国经济学的内在规律,寻求推动中国经济理论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9.
苏星先生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中国化发展和中国改革开放的伟业做出了杰出贡献。苏星先生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新中国经济史及住宅问题等多个领域都进行了富有创见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其经济思想影响和熏陶了几代中国经济学人的学术素养。在苏星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学习和研究先生的经济思想,是对这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最好怀念。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理论界为了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改革和经济建设实践做出理论概括,并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做出贡献,提出了创建中国的经济学,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当代化。经济理论工作者围绕这一主旨发表了丰富多彩的论文、著作,并编出来多种类型的教材,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气蓬勃的局面。 毫无疑问,要建立的中国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归根结底是要推动我国的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和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经济科学不论理论经济学还是应用经济学,甚至是专门研究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技术经济学,都是服务于一个目的,都是服务于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各类不同的经济学都有各自的研究对象,它们都是从各自的研究对象的角度来探索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途径。建立中国经济学要从哪个方面来探索推动经济发展的路径以同各类其他经济学区别开呢?显然,这是必须首先要明确的,否则就会感到茫然,不清楚往那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