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傅殷才具有系统的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学术背景和学术素养,他坚持用马克思的立场、理论观点和方法做指导,将制度经济学派置于西方经济思想发展进程中进行研究,科学地评价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他揭露了制度经济学派理论思想的阶级性,并对“工艺决定论”、社会乌托邦构想等进行批判.他研究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理论的目的是践行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社会责任:借鉴西方制度经济学派研究成果中的科学智慧,推进中国完善市场经济规则与制度.傅殷才对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具有启示意义,即只有符合马克思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政策制度才具有巨大的社会功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经济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2.
程瑜 《经济师》2007,(4):89-90
现代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的组成部分在西方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成为企业组织参与经济活动的主要理论基础,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学学科,对我国市场化的改革与发展具有一定理论实践意义。结合市场化改革的实践,如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组织理论和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是经济科学研究的目标之一。文章从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现实发展出发,对比性地说明产业经济学学科发展的基本趋势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原则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张建伟 《财经研究》2005,31(8):100-110
文章对法律经济学的主流范式在当代的思想流变及其理论困境作了阐述,指出了法律经济学理论未来发展的趋向是,从主流范式的注重对法律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分析走向比较制度分析,而且在研究对象方面应将法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确立为治理制度和合作秩序,只有如此,法律经济学才能从主流范式的封闭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中走出来;最后,文章指出了法律经济学的比较制度分析范式的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命题.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40年来,西方产业组织理论或产业经济学在中国的引进和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即介绍引进期和研究发展期。本文认为产业经济学较好地适应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在多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最主要的是对中国国情缺乏考虑,未能对我国产业经济现象给出有说服力解释的理论创新;在我国,有分量和有针对性的社会性规制研究不多;产业经济学需要回应经济新业态带来的挑战;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关系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刘志高  尹贻梅 《经济地理》2006,26(3):353-358,390
经济地理学发展不仅与人文地理的其他分支交互发展,并从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内吸收营养。文章通过历史性地考察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关系,尝试探索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考察发现:古典经济地理学时期,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相互交织、彼此影响;1930、1940时代到1970、1980年代,经济学引领经济地理发展,而经济地理学者没有对主流经济学产生重大影响;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期,经济地理学吸收经济学相关理论,实现了文化、制度和关系的转向,同时主流经济学则出现了地理化趋势,出现了新经济地理学运动。1980年代以来,演化思想在经济学界逐渐兴盛起来,演化经济学理论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地理学家接受了演化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开始尝试构建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演化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和经济学的下一个交叉点。  相似文献   

6.
王玉  程霖 《财经研究》2022,(2):4-17
当前,构建中国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不仅是要确定一个整体框架,而且要在各分支学科都构建起"有血有肉"的内容。在土地经济学领域,成立于1933年的地政学派,是集土地问题研究团体和国家经济建设智囊团功能于一身的重要学术流派,对近代中国土地经济学的发展和土地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从经济思想史角度考察地政学派的思想渊源、理论体系和制度设计。研究发现:(1)该学派的土地经济思想是在对中国传统土地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对西方土地学说的采择与变通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孙中山的土地纲领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一套思想学术体系;(2)该学派对中国土地经济学进行了学科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土地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涵盖平均地权理论、土地金融理论、土地现代治理理论等理论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改革政策设计方案;(3)该学派在土地经济学的继承、借鉴和构建过程中形成了"古今互动""中西贯通""知行合一"的思想特征,对于当前中国土地经济学乃至中国经济学的构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经济学也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不断成长。然而,成熟的理论来源于成熟的实践,中国经济学走向成熟,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推动中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的共识。探索中国经济学发展之路,必须科学认识中国经济学的发展现状,立足中国经济现实,挖掘并把握中国经济学的内在规律,寻求推动中国经济理论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反思了传统比较经济学的内在缺陷,提出了比较经济学新的研究任务。在此基础之上,文章通过对新老制度主义的社会经济本体论和比较研究方法论的对比分析,说明了老制度主义对比较经济学的新发展更具理论价值,并通过对“比较制度分析”和“比较创新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异同点的对比,追溯了各自多样化的学术研究传统及其在比较研究上所存在的局限性,最后指出了马克思经济学研究传统的创性转化对比较经济学的新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列入2005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邹进文教授所著的《近代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以留学生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201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界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近代中国留学生经济学学术思想的开创性著作,其学术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开拓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 中国现代经济学不是从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中"内生"出来的,而是从西方移植过来的,在早期移植西方经济学及中国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近代留学生群体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其学术思想成为中国近代经济思想独特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中国经济思想史学术界缺乏对近代留学生群体经济思想的系统深入研究,留学生经济学学术成就迄今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该书以中国近代留学生博士论文为切入点研究留学生留学期间的经济思想,重点研究留学生博士论文对经济学的贡献.作者论述了留学生博士论文在理论经济学、财政理论、金融理论、农业经济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工商管理理论、经济思想史、经济史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等方面的学术贡献,是一部近代中国经济思想史百科全书式的学术著作,开拓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0.
张岑遥 《经济师》2005,(11):42-42,44
把制度纳入经济增长理论框架的过程,贯穿于西方经济增长思想史的始终。从古典经济学开始,到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制度因素经历了从外生到内生、从重要因素或中性因素到关键因素、制度的内涵与外延都不断拓展的过程。文章主要分析这一进程、理论与实践意义及其发展趋势,并比较了制度经济学与马克思在制度分析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有力地推动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已经成为最富影响力的一门学科,成为时代的显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这一崭新理论的确立使改革的目标模式得以明确,各项重大措施得以有序和顺理成章地推出。基于我国现阶段的新情况和发展新要求,在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中应该总结当代的实践经验,深化对市场经济的理论认识,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象和方法的创新、马克思经济学体系的创新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作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揭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经济科学。构成这一经济科学的一系列理论观点,从经济制度理论到经济体制理论,再到经济发展理论,再到对外开放理论,是这一经济体系的主导理论。这些主导理论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这些主导理论的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生成其他一系列衍生性的理论。主导理论和衍生性的理论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结构转型,而结构转型所需能力的积累源于比较优势的自然演化,并且国家的经济增长绩效最终会出现收敛。然而,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国富国穷现象一直存在,现有的经济增长理论并不能给出统一的理论解释,尤其是在解释"中国出口增长之谜"以及"中等收入陷阱"等增长谜题时,理论严重滞后于现实。为此,Hausmann等新近提出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理论,试图构建解释国家间增长绩效差异的统一理论框架,即产品空间决定了比较优势的演化,进而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增长绩效。该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一脉相承,但因其进一步考虑到产品空间的异质性及产品集的不连续性等情况,对现实的解释力和政策的指导意义更强。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制度经济学派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80年代末开始,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一大批经济学者接受并运用新政治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的制度变迁和经济发展问题,取得了重大进展,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制度经济学派。本文考察中国制度经济学派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发展轨迹、学术特征,阐述中国制度经济学派的研究成果及其对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贡献,展望中国制度经济学派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作为致用之学的经济学理论在中国已经形成了西方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流派,从而打破了20世纪80年代以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统天下的格局,实现了经济学理论的多元化。但是,由于中国具体的经济实践和制度环境上的原因,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三大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晓萍  李猛 《财经研究》2008,34(5):15-28
文章基于新比较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个方面来论述三十年来中国农村地区金融改革的基本逻辑。研究认为,农村金融发展滞后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控制方式不尽合理。文章充分肯定了国家2005年至今的改革措施,认为新型金融机构的引进将成为建立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制度变迁理论:评述与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马广奇 《生产力研究》2005,(7):225-227,230,F0003
制度变迁理论不仅重视了制度因素在历史变迁和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为经济史研究以及制度经济学提升到主流经济学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素养和借鉴意义。本文对制度变迁理论进行了评述,并分析了对当前中国改革实践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中国模式”创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年的总结,一定会触及中国经济成功是否创造了一种发展模式的问题.通过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演进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经济成功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并建筑在一种多层次、全方位竞争格局基础上的.这种发展模式不仅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模式不同,也与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模式有所区别.因此得出结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即"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生态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在新时期,中国生态经济学在理论研究方面应对以下三个问题予以更多的关注,即:生态价值理论、经济贫困和环境恶劣双重约束下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生态安全的影响。作者同时也提出了自己对上述三个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多元论具有多层次的含义,绝不能把它简单地看成是方法的多元论。今天,多元论问题已经构成经济学改革国际运动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日益引起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应该站在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反思高度,站在对中国经济学未来发展趋势的前瞻高度,从广义方法论上讨论多元论问题。中国经济学界所需要的是广义方法论上的多元论,这对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推动中国经济学的繁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