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作为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赫哲族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开发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是目前非遗保护行之有效的途径,街津口赫哲族乡在这方面有着较成熟的开发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出台为非遗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但其因明显的行政法律保护模式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性的忽视而备受诟病。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二者有机结合,可以为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寻求一条新型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国际法的视野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和历史的有机组成和重要表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维护国家文化主权;人权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条件,只有满足国际人权法要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被国际社会所承认;可持续发展和文化多样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环境法基础。行政保护模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确认和保存来讲不可或缺,但是仅给予行政保护并不能最大化地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传承。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采取行政保护与法律保护相结合的综合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有利于保存文明多样性与弘扬传统文化,近年来受到国家、社会各界的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何种法律保护手段也受到广泛讨论,主要观点有新型民事权利说与知识产权保护说,但在现实中均不具有操作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唯有立足现实、具体分析,区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与其衍生品,既注重积极保护也重视防御性保护,才能有效地促进其开发、利用与保存.  相似文献   

4.
张伟 《江南论坛》2014,(1):48-49
正建设美丽中国,重点和难点在乡村。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角度看,"美丽乡村"建设与近年来被纳入国家文化保护工作重点的"传统村落"保护有着异曲同工的契合点。传统村落,作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生发的文化空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但是由于个别地方政府官员、村落居民等方面对传统村落的属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之城镇化过程中的一些不当行为,使得传统村落的保护面临着严峻挑战。不过令人欣慰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关系到国家的文化安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血脉传承。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濒危、失传的重大危机,抢救和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刻不容缓。应通过确立以保护为主、辅以开发利用的具体指导思想,建立有效的传承机制等措施来加强对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着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作用,作为综合类高校更应承担起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综合类高校一方面需要探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更要摸索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8,(1)
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实地观察法对我国东北地区赫哲族的原始宗教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了研究和考证。从中探寻萨满文化背景下赫哲族原始宗教与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内在关系,进而阐析萨满文化对赫哲民族特质的民族意识、民族信仰及民族文化间构筑形成的相得益彰、相互依赖的密切关系。作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瑰宝的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其原始宗教功能和意识在现代社会中被逐渐弱化,但它的影响并未终止,而是深深地沉淀于赫哲族传统体育文化之中,并对赫哲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个分支,是人类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教科书,我国具有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经营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保护和经营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及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世界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演进路径来看,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的遗产保护法律制度表现出明显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体综合保护的特征,英美法系的相应法律制度则体现出明显的分散保护的特征。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度发展进路中,早期体现为“民俗”“民间文学艺术”保护路径,当代体现为主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考察世界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路径,对完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链条保护,实现其文化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湖南传统特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理标志保护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省历史悠久,是湘文化的发祥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十分丰富,现有70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该省有丰富的传统特产资源,现有27种国家地理标志产品、39件国家地理标志商标、24种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原有2种国家原产地标记。在介绍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地理标志特产的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传统特产的地理标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保护发展对策,并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介绍黑龙江省鄂伦春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内容,以黑龙江省图书馆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为例,阐述我国保护以及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及艰巨性。在此基础上,强调图书馆对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担当与使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也逐渐凸现.基于相关立法缺失的现实情况,文章以一种独特的视角,重点立足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考察和研究,从知识产权角度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一种全新的模式和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杨妍  朱启才 《经济研究导刊》2013,(14):223-225,237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国的重要文化财产,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因此,各国都非常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行了多方位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了较完整的研究体系,为我国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浅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莲 《经济师》2011,(7):51-53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智力活动的成果,是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然而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尽管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制定一些保护政策,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活动,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界定入手,对存在问题和成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酒店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主题酒店是未来中国酒店的发展趋势。佳木斯是黑龙江赫哲族的发源地,其中蕴藏的赫哲族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赫哲族文化风情酒店,无论在文化传承领域,还是在经济建设层面都有着重大意义。在建筑装饰、饮食和文化表演方面,简要介绍佳木斯建立赫哲族风情酒店的总体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景",是人类勤劳、智慧的结晶,是蕴含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的载体,在连接民族感情、传承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阐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特点、种类以及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途径,分析了学者们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指出了今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以三峡步步升文化村为例,通过个案调查,探讨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中国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一项又一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被认可。面对如此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成为非物质文化面临的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首选方式。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带动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时代经贸》2010,(11):100-103
一、非遗申报-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 2005年,鹤年堂参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情况的普查,并提供了“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鹤年堂养生四宝酒”传统制作技艺等项目;2006年,确定把“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作为正式申报项目,同年通过区级评审;2007年,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城市化趋势显著,与之相伴随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量流失,而且这一问题在当今却并没有受到重视,反而更加严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少数民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少数民族人民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我国当前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