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海市1993年11月撤县建市,地处关内外咽喉地带,全境环抱英雄城市锦州,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最北方的沿海开放城市,素有"辽西走廊上一颗明珠"之美誉。  相似文献   

2.
曹松威  何艳 《辽宁经济》2010,(12):22-23
2009年7月1日,国务院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使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定位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之后的第四经济增长极。它是由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和葫芦岛六个城市的21个市区和12个沿海县(市)组成的。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总面积为5.65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3.
高薇 《辽宁经济》2010,(10):37-39
2009年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原则通过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已纳入国家战略。包括锦州、葫芦岛、盘锦、阜新和朝阳5个城市在内的锦州湾,土地面积5.5万平方公里,人口1233万,拥有481公里海岸线和3处港口,5市之间均在1小时交通圈内,是中国北方重要的粮食、蔬菜、水果和肉蛋奶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4.
《港口经济》2009,(8):62-62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经7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原则通过。会议指出,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在内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天津经济》2009,(7):75-76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 会议指出,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等沿海城市在内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工业实力较强,交通体系发达。加快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完善我国沿海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
港口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优势,港口与产业互动发展程度对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国家对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功能定位,建设"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带",是包涵了对港口及相应产业发展的双重目标。本文从辽宁沿海经济带港口与产业互动发展现状入手,进而从港口与临港产业匹配程度、临港产业的结构性问题、岸线利用与项目运行、产业园区发展、空间规划与管制等五个方面分析当前港口与产业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加快港口体制机制创新、培育产业集群、强化管制与配套保障、滨水区综合利用、加快港口与腹地互动等方面提出推动港口与产业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施中杰 《东北之窗》2014,(21):52-53
正10月9日至10日,辽宁沿海经济带政协论坛在朝阳市举办。辽宁沿海经济带政协论坛自2008年7月20日在大连举办以来,已分别在丹东、葫芦岛、锦州、盘锦、营口、朝阳各举办一届,至此完成了一次轮流。7年来,论坛以推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为己任,积极建言献策,共形成调研报告55篇,发表专家论文85篇,各级领导讲话16篇。实践证明,这一论坛已经成为全省政协议政建言、凝聚共识、推动发展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8.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它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区域,  相似文献   

9.
《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正式印发标志着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建设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该规划明确制定了2009-2020年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目标,这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机遇也是挑战。《规划》中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立足长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础上,其中包括城市协作、产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建设辽宁沿海经济带要求大连发挥核心城市作用,加发展软件产业,对于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辽宁沿经济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爽 《东北之窗》2012,(17):44-45
印象锦州一(远观):在没去锦州之前,锦州于杨道立来说是个既近且远的城市,虽说地理概念上很近,但那里没有让她记忆深刻的东西,但此次锦州世博园之行拉近了她与锦州的距离 辽宁五点一线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后,对锦州来说是个巨大的历史机遇。辽宁叫得响的城市有14个,真正沿海的城市只有6个,  相似文献   

12.
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我国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是东北地区对外物质交流、产品运输的重要通道.同时,东北三省以及内蒙古东部地区优势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腹地.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与东三省与内蒙古地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如何实现二者的协同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问题.文章从辽宁沿海经济带与东北腹地协同发展的现状出发,进一步探讨辽宁沿海经济带剩余经济一体化的战略.  相似文献   

13.
《港口经济》2011,(11):32
沿海是锦州最大的发展优势,也是锦州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锦州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的认识达到一致。把沿海开发开放打造成为振兴发展的战略突破点和支撑点作为战略举措。2010年,锦州港完成港建投资21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港口吞吐量也达到6000万吨。不断增长的吞吐量,不仅壮大着锦州港的自身实力,更带动了其周边整个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其成为锦州加快沿海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载体。建设锦州港,成为锦州建设沿海经济  相似文献   

14.
《港口经济》2011,(11):32-32
沿海是锦州最大的发展优势,也是锦州发展最大的潜力所在。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锦州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的认识达到一致。把沿海开发开放打造成为振兴发展的战略突破点和支撑点作为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辽宁区域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辽宁省"十二五"时期提出了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本文阐述了辽宁在"十二五"时期区域发展战略出现新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加快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6年辽宁省委、省政府作出开发建设“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的重大决策。“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由沿渤海一侧的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辽西锦州湾沿海经济区(包括锦州西海工业区和葫芦岛北港工业区)、沿黄海一侧的辽宁丹东产业园区、大连花园口工业园区五大区域和一条贯通全省海岸线的滨海公路所组成。辽宁沿海经济带在京津唐经济圈与东北经济固的交叉点上,在东北亚经济合作、环渤海经济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国家战略层面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920公里,海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2008年末,常住人口约18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69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8605元。辽宁沿海经济带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区域,在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推动形成互利互赢的开放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对2007年至2011年间辽宁沿海经济带三大产业比重变动状况及辽宁沿海经济带行业空间基尼系数的计算分析了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状况,在此基础上指出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善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已经有6年的时间了,已成为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带,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旅游业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为了科学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业发展现状,从旅游资源实力、旅游基础、旅游市场实力、旅游环境支持力、县域经济实力和县域旅游发展活力六方面构建了包含21个指标、32个具体因子的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经济体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营口市的盖州市旅游竞争力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经济中最强的。另外,盖州市旅游市场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排名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经济体第一。北镇市、兴城市、宽甸县和瓦房店市的旅游资源实力、旅游基础、环境实力和经济实力分别为辽宁沿海经济带18个县域经济体中最强的。从空间上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县域旅游竞争力的格局为"辽东中等偏高,辽南中等偏低,辽中高中,辽西高中低混杂,总体格局为高中低交错分布"。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世纪以来,锦州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加之产业结构的演化、信息技术的革新,致使城市功能分区不明确,功能区定位不准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适应新时期锦州城市建设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应合理布局锦州市城市功能分区,优化城市结构。本文从五方面提出优化锦州城市功能区的发展战略:锦州老城区功能结构重组与布局优化;锦州南站地区建设分功能区;加强锦州滨海地区城镇化发展,建设滨海新区;合理布局锦州城市空间形态;政策措施保证锦州城市功能区优化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