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费者的信任让洋奶粉在三聚氰胺事件后迅速扩大占领了市场,基于此洋奶粉已经涨价多次,洋品牌在价格上的"硬气"由来已久,去年"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更是"牛气冲天"。在去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基于消费者恐慌心理和对洋品牌的信赖,国产品牌留出的绝大多数市场空间迅速被洋品牌占领。洋品牌在中国婴幼儿奶粉货架上的显赫地位,领跑着中高端市场。后"三聚氰胺"时代,中国本土品牌也积极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扩大销量。本土品牌如何扩大中国民族品牌效应建设成为我们所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高琪 《广告大观》2007,(3S):57-58
2006年至2007年,在中国一直处于消费者心理高端的洋品牌进入了多事之秋,从食品到手机,从化妆品到服饰,发生的质量问题令人瞠目结舌。很多人开始说,洋品牌其实不怎么样,洋品牌的华丽外表下很多本质是不行的,中国人不必对洋品牌太感冒了。似乎中国品牌可以和洋品牌平等了,当真是这样的吗?要回答这些问题,不能就事论事,而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了解国货和洋货的竞争现状,  相似文献   

3.
2005年,宝洁在中国遭遇了一次真正的信任危机,而原因之一就是同类的中国品牌也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国内品牌已经具备了和国外洋品牌一争高下的实力,国内消费者也已经不再对这些洋品牌采取仰视的态度,不再对这些洋品牌盲目崇拜。[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在余氯丑闻中,可口可乐的表现虽然很过分,但消费者的反应似乎并未达到震惊的程度。为什么?原因很简单。近些年来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丑闻不断,国内消费者经过诸多负面事件的洗礼,不再对洋品牌犯事一惊一乍了。事实上,国内消费者在早年间形成的国际名牌就是产品质量过硬代名词的观念,如今已经动摇,曾经风光无限的它们正在走下中国市场的神坛。尽管中国消费者对洋品牌的泛神论还不至于一下子蜕变为无神论,但要想再造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7,(1)
大量研究及事实证明,品牌披上"洋马甲"确实能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在中国,许多品牌以假洋品牌问世,引导消费者做出有利于品牌的评价与选择。但中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偏少,尤其是在中国的驰名商标中。本研究通过收集资料并对中国驰名商标进行调查发现:我国驰名商标中也存在"假"洋品牌现象。文章从企业和消费者两个视角总结了假洋品牌现象存在的原因,并以原产地效应作为理论支撑做了进一步解释。研究所得结论对于指导我国驰名商标如何规避中国作为原产地在国际市场上的不利影响,提高和丰富企业在市场上的营销策略,提升品牌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这些都是中国消费者尤其是有车一族耳熟能详的轮胎品牌,而消费者对于中国本土轮胎品牌认知和熟悉的程度则几近空白。这种认知程度的反差客观地反映着一个现实,即中国轮胎市场尤其在中高端领域长期被洋品牌称霸天下。然而可喜的是,目前这种格局随着本土轮胎企业的成长壮大将逐渐被改变。  相似文献   

7.
在汽车领域,仅有的几个民族品牌淹没在众多洋品牌当中,虽然没有洋品牌的星光灿烂,但是,民族品牌的制造企业并没有气馁,红旗、奇瑞、长城等凭借自己的优势也都杀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血路,这让绝大多数具有深厚民族情感的消费者有所依附.  相似文献   

8.
在汽车领域,仅有的几个民族品牌淹没在众多洋品牌当中,虽然没有洋品牌的星光灿烂,但是,民族品牌的制造企业并没有气馁,红旗、奇瑞、长城等凭借自己的优势也都杀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血路,这让绝大多数具有深厚民族情感的消费者有所依附。与汽车行业不同的是,半喂入水稻收割机的民  相似文献   

9.
达芬奇们的"失身"虽然短时间内殃及了洋品牌,但从长远来看,恰恰解脱了多年以来洋品牌混杂在假洋品牌大军里的尴尬2011年7月10日,达芬奇天价家具"洋品牌"身份被指造假一事,引发舆论一片哗然,再次触痛了大众消费者的敏感神经。  相似文献   

10.
"洋品牌"满天飞,价格居高不下,普通消费者难辨真假、屡受欺骗……2013年4月22-23日,江苏省工商局在宿迁市召开打击虚假标识进口品牌商品案件研讨会上,整治产业化、规模化的假冒"洋品牌"成为江苏各地工商部门热议的话题。作为东道主的宿迁工商局瞄准服装行业假"洋品牌"开刀的做法引起与会代表的兴趣:让消费者成为发现假冒"洋品牌"的主力军,让新媒体成为执法辅助利器,让社会舆论成为促进整改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进入我国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但一些跨国企业和洋品牌不尊重中国法律、忽视中国消费者利益、对中国消费者实行差别待遇等“耍大牌”问题时有发生,经常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些“耍大牌”问题有的构成违法行为,破坏了公平竞争秩序,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需要工商部门认真履职、积极应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监管和规制。  相似文献   

12.
一直以来,洋品牌成为高品质生活的保证、身份的象征,这也正是一些消费者不惜重金购买洋品牌的原因。然而,近来丰田汽车的召回门、惠普公司的质量门、家乐福和沃尔玛的价格门、奢侈品售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内“洋品牌”鱼龙混杂,傍“洋品牌”、仿“洋品牌”、造“洋品牌”,已经成为国内一些企业的潜规则。除了对国外知名品牌的直接假冒,一些企业利用部分消费者盲目追求国外品牌的不成熟的消费心理,起个“洋”味十足的名字或者申请注册一个外文商标摇身一变就成为国外根本不存在的“国际品牌”;或者通过在海外注册,在国内加工贴牌,  相似文献   

14.
帅康的“硬功夫”和“软实力”帅康所在厨电行业,也许是中国上规模产业中唯一一个民族企业占据绝对优势的领域,比如吸油烟机、灶具市场,销售前五名难觅洋品牌踪影,民族品牌占有率几近90%。让洋品牌俯首称  相似文献   

15.
青藤 《国际市场》2007,(4):30-32
曾几何时,洋品牌走上了被人顶礼膜拜的神坛。可是,当一些著名的洋品牌陷入了“质量门”事件,神圣的光环黯然失色,露出了并不光明的麒麟皮下的马脚,金刚不败之身的神话随之破灭。人们不禁要问,问题的症结到底在哪?诚然。消费者值得深思。中国的监管部门约束力度难道就不应该向国际社会看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奶粉行业中的"三聚氰胺"事件全面打击了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使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洋品牌成为最大的赢家,国产品牌受到全面打击。在此情况下,本土企业需吸取教训,学习洋品牌的长处,寻求新的致胜策略。  相似文献   

17.
假"洋品牌"整治涉及面广,风险也较大,在整治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的社团优势。2012年初,在市局的指导下,我们宿城分局开展打击假"洋品牌"专项整治活动。按照分工,区消费者协会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核心在于整合社会维权力量、恰当把握舆论导向。立足社团定位牵头行业整治2月12日,我们以宿城工商分局、宿城区消协的名义在宿迁市各主要媒体同时发布《关于征集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业黑幕线索的通告》,悬赏  相似文献   

18.
漆婷婷 《广告大观》2013,(12):74-75
肯德基作为进驻中国的“洋品牌”之一,一直以提供贴心、健康的食物给中国消费者为服务宗旨。早在2009年,肯德基就开始拿出部分餐厅试水24小时营业,希望为消费者提供整洁舒适、安静卫生、地点便利、食品美味安全的温暖夜宵场所。为此,肯德基还特别为消费者推出了夜宵菜单,主要以“更易于消化、分量小、不会吃得太饱、口味更好”例如粥和KFC各种明星小食为主。  相似文献   

19.
高端家电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而在诸多品类高端市场沦陷于洋品牌的局面中,让人稍显欣慰的是在高端厨电市场,本土品牌在与洋品牌的交锋中,依然强势胜出。  相似文献   

20.
3000元镜片成本仅百元、洋品牌眼镜毛利率高达240%……众多不明就里的江城消费者“被高消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