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旅游业是一种社会文化产业,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婚俗旅游文化因其独特的魅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目标不仅在于获得经济利益,更重要的在于挖掘民俗文化内涵、提高文化品位、提高当地居民素质等方面,以保证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民族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也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和投资者的关注。开发民俗文化资源要注重开发与保护相统一,传统保持与旅游服务相协调,整体规划与各自建设相结合,文化资源发掘与生态资源建设相统一,重在发掘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梁兰 《企业家天地》2003,(12):38-38
湖南省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发掘旅游文化资源,加强旅游文化建设,是旅游业上档次、树形象、开拓市场、形成效益型增长的重要途径。旅游文化是包含在旅游客体、旅游媒体和旅游审美活动中的各种物质与精神文化现象的总和,要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就应从这三方面下功夫:一、湖南旅游客体的文化建设长期以来,人们将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等同起来,许多人过分陶醉于湖南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殊不知,旅游资源只是旅游业发展的原  相似文献   

4.
旅游解说在旅游中发挥着沟通、服务、教育等多种重要功能,旅游解说质量的提升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使得旅游更有深度和内涵。文章以多角化研究为切入点,提出旅游解说的内容应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原真性、科学性、创新性为原则,从多个角度构建旅游解说系统,具体探讨了如何将历史文化、地质文化、生物文化、民俗文化、教育文化融入旅游解说,以提升解说质量,增强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视野来说,提升农业旅游的文化品位作为农业旅游发展的灵魂,是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它符合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城乡居民的科学文化素养。以江苏省姜堰市为例,就具有姜堰特色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和饮食文化的农业旅游产品创新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升姜堰市农业旅游文化品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民俗节庆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品牌、艺术、审美、体验价值,在塑造和加强区域旅游形象,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旅游娱乐和旅游购物发展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三清山板灯节是三清山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板灯节作为地域特色文化品牌,是重点开发项目之一,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但是从目前的保护现状来看,仍存在诸如传承人缺乏、保护不力、缺乏知名度等问题。有鉴于此,三清山板灯节的发展应在新型管理体制、节庆产品创新、品牌共建推广、区域旅游合作四个方面寻求重点突破。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今旅游业的亮点,民俗旅游给当地带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保护意识的缺乏,传统民俗旅游方式给当地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正确认识我国民俗旅游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出保护民俗文化的资源的对策,对维护民俗文化传统性和促进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对我国民俗旅游规划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生态民俗文化旅游规划的目标、原则、设计步骤、产品设计及其相应的保障体系,以期为我国民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8.
四川凉山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金银  刘宇翔 《全国商情》2009,(3):15-16,12
四川凉山作为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积淀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灿烂的民族文化.彝族民俗文化、摩梭风情文化、航天水电科技文化、长征红色文化等将成为凉山旅游的灵魂和精华.充分利用地域民族文化资源,大力开发文化创意产业,把文化创意与旅游结合起来.以创意设计、艺术包装、广告传媒使凉山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本和经济优势,打造凉山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凉山旅游形象,促进凉山旅游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旅游无形资产已越来越成为旅游管理行业中资产的主题.衡阳市旅游无形资产资源丰富,尤其是旅游商贸文化中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为了将这些巨大的旅游无形资产进行深入开发与有效利用,必须加强旅游无形资产评估、开发和管理,重视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联合其他文化企业,弘扬本土文化,打造旅游品牌,推动衡阳市旅游业健康、有序、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民俗学在在民俗资源调查、优势资源的比较、体验资源的挖掘及文化交融等方面对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湖南隆回花瑶民族村寨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资源,适宜发展花瑶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可通过重点民族村寨发展方向导引、石瀑花瑶文化风情体验、农旅产业融合发展等方式开展民俗体验旅游项目,赢取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1.
民俗文化是民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对发展民族地区经济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开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建立严格的审批机制、对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进行科学规划、完善民俗旅游区的管理制度、社区参与和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是蒙古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榆次后沟是位于山西晋中市榆次区的一个历史超过千年的古村落,该村在基本上保留了古村落的完整性,整个村落在文化上表现了农耕文化、山水文化、风水文化、信仰文化、民俗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文化生态,存储了从原生态刀耕火种到现代机械化的生产的场景,富有旅游价值。然而,2011年旅游开发却表现不佳,文章在详细对该村旅游资源的调查的基础上,简述对其发展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根据三门峡市陕州地坑院,探讨民俗文化园景区开发。总结陕州地坑院特色旅游资源开发价值,明确全域旅游重要意义。结合现如今民俗文化园景区开发现状,提出了创新开发与管理模式、深入挖掘民俗文化资源价值、树立民俗旅游观念、拓宽民俗技艺弘扬渠道、加强全域旅游宣传五点建议,促使全域旅游、民俗文化深入结合,旨在开发独具地域特色的全域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4.
凤凰古城是以苗族和土家族为主的少数名族聚居地,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完整的历史文化保留,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了。文章从民俗文化的视角为基点,介绍了凤凰古城的民俗特征,发掘了凤凰古城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民俗工艺品、传统节日等具有当地民俗文化特征的旅游商品提出了开发思路,对凤凰古城的整体商品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旅游城市地标初探-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城市地标作为一种重要的城市空间元素充分体现了城市旅游形象,较之一般城市地标,它具有更强的空间、形象、文化、功能和机会等方面的优势,旅游城市地标是在客体城市地标和主体旅游者二者构成的审美关系中逐渐形成的。上海旅游城市地标除具有明显的海派文化特征外,在四个历史阶段中又呈现出其独特性,实现了时空向度上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鄂西南地区民俗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独特而神秘的魅力,其中土家族的民俗文化最具代表性。本文就鄂西南地区民俗文化的特征,详尽分析了鄂西南地区民俗文化的旅游开发现状,提出了适合当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建议,以实现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凤凰古城是以苗族和土家族为主的少数名族聚居地,其独特的历史风貌和完整的历史文化保留,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了.文章从民俗文化的视角为基点,介绍了凤凰古城的民俗特征,发掘了凤凰古城旅游商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民俗工艺品、传统节日等具有当地民俗文化特征的旅游商品提出了开发思路,对凤凰古城的整体商品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文分析洛阳民俗体育旅游的现状及特点,提出了促进洛阳市民俗体育旅游产业开发的对策,目的是做好洛阳民俗体育的推广和发展,为洛阳市的经济、文化、旅游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邳州市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名胜古迹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观光农业旅游资源等。从凸显地域文化主题、开发特色地方旅游商品、规划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增强旅游业专业人才的培训、注重宣传促销、加强区域合作、坚持可持续发展、倡导生态旅游等可促进邳州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民俗博物馆是展示人们生产、生活、饮食、起居、交通、服饰、禁忌等民俗文物、民俗事象,具有文化、教育、旅游、环保及文物收藏诸功能的文化活动场所。必须把握世界博物馆发展趋势,通过建设民俗博物馆,发展旅游业的形式对广西丰富的民俗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保护。目前可先通过建设壮族民俗馆等11 个馆,配合各地现有旅游资源来带动各族各地经济、文化、教育、旅游各业的发展,以保证广西民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