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纵观石圪节的历史,几代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座资本家的小煤窑建成全国首批现代化矿井和高产高效矿井,走出了一条靠艰苦奋斗建设现代化煤矿的路子。在这一艰苦卓绝的进程中,形成了“十个一”的石圪节矿风,进而升华为具有显著特色的石圪节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激励,石圪节人在新的历史的期写下了更加辉煌的篇章。 石圪节精神历经半个世纪而不衰,足见其生命力。在中国工业处于结构调整时期,整个煤炭行业遇到前所未有严峻形势的今天,再次审视石圪节精神,更感其可贵。艰苦创业需要石圪节精神,减人提效、脱贫解困、扭亏增盈、托起职工再就业工程同样需要石圪节精神。  相似文献   

2.
正当举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国煤炭战线掀起学习石圪节,大摘“三项建设”的时候,全区煤炭经济研究会第三次会员代表会议隆重召开了。参加这次会议的代表,不仅有勤恳工作的在职同志,而且有业绩累累的离退休老领导、老煤炭专业人员;不仅有厅属各局矿,直属单位的代表,而且有东部区各统配矿、东胜精煤公司等兄弟单位以及有关盟市煤炭局,公司、地方煤矿的代表,还有应邀光临指导会议的有关部门、单位的领导、专家、研究员、教授和记者。诸位都是煤炭战线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和科研、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3.
石圪节煤矿是一个具有65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在计划经济时期始终是我国煤炭行业的一面旗帜。像这样一个长期以来产品经济、计划经济色彩较浓的老矿,在市场经济的海洋里能否学会游泳?全社会都很关心。 1993年该矿卓有成效地进行了转岗分流和精简机关等配套改革,在原煤方面完成产量117.5万吨,超计划10%;全员工效4.02吨/工,达高产高效矿井标准;吨煤增收创全局最好水平,增收近400万元。在非煤方面将职工总数近40%的部门及人员进行改组、调整,按照经济、技术特点和专业化协作的要求对生产要素进行重组,成立了5大公司,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石圪节集团公司。全年非煤产值达1500万元,比上年净增1048万元。这无疑是石圪节矿转换经营机制的新成果,标志着石圪节煤矿向市场经济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石圪节矿能否再度辉煌?从该矿当家人元武昌这篇文章里也许能管窥一二。  相似文献   

4.
石圪节是中国煤炭工业的一面旗帜,石圪节是中国煤矿一枝花。  相似文献   

5.
石圪节矿设计能力为60万吨,核定能力80万吨,去年实际产量达到128万吨,比设计能力提高了一倍。全矿现有职工2773人,其中包括一个184人的洗煤厂。各类人员的构成比例见下表。  相似文献   

6.
我国煤矿成本普遍存在着统配矿成本高于地方国营矿、地方国营矿高于乡镇矿的现象,这应引起我们的深思。一、统配煤矿高成本的原因分析统配矿的高技术是造成成本高于地方国营和乡镇矿的首要原因。由于统配矿的机械化水平普遍高于地方国营和乡镇矿,因此成本中的折旧、大修理费用以及材料费用,普遍高于地方国营和乡镇矿。如山西统配矿与地方国营矿比,成本中仅折旧、大修理两项费用,统配矿吨煤就高5.36元。  相似文献   

7.
按照全国统一部署,煤炭部成立了专门人才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从1983年下半年开始,对全国煤炭系统的专门人才现状进行调查,并对1990年和2000年煤炭专门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预测。一、煤炭系统专门人才现状全国煤炭系统(包括统配矿、地方矿、乡镇矿和劳改、军垦等办的煤矿)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技术员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共有30.6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12.7万人。扣除教育系统大、中、小学的专门人才后,实际有专门人才25.3万人。  相似文献   

8.
一、到本世纪末煤炭产量能够达到十二亿吨要把我国煤炭产量由目前的6.2亿吨增到12亿吨,无疑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但我认为,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今后,增产煤炭主要有三条途径:一是统配煤矿现有生产矿井要进一步贯彻挖潜、革新、改造的方针,充分发挥其作用;二是大力发展地方煤矿,调动各级办矿的积极性,一面改造,一面发展;三是迅速扩大建设规模,加快建设速度,依靠投产的新矿井和露天煤矿担负一定的增产任务。1.统配煤矿现有生产矿井1980年来,统配煤矿共有生产矿井534处,核定生产能力32653万吨。1980年实际产煤3.44亿吨,1981年实际产煤3.35亿吨,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民办矿生产的煤炭,1987年突破了3亿吨,达到30842万吨。而1978年,我国农民办矿生产的煤炭还只有9532万吨,在短短的9年时间里,产量猛增了2.1亿多吨,是国家统配煤矿和地方国营煤矿同期煤炭增长总量的2倍,比当今世界上年产量在2亿吨以上的美国、苏联、波兰、联邦德国、民主德国五个主要产煤国家同期煤炭增长总量还多5000多万吨,这在世界煤炭工业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目前,我国农民办矿生产的煤炭,占全国地方煤矿产量的62.7%,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33.4%。农民办矿已经成为我国煤炭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82年山西省火车调运煤炭10420.98万吨,占全省煤炭总产量的71.64%,其中国家统配矿调运6903.42万吨,占生产量的95.31%;地方国营煤矿1909.46万吨,占生产量的67.07%;社队矿1607.9万吨,占生产量的36.08%。据1982年底不完全统计,全省社队煤矿的存煤高达1500万吨以上。所以,社队  相似文献   

11.
三月二十八日至三十日,内蒙古煤炭工业厅召开了厅属统配三局—矿多种经营集体经济表彰大会。会上煤炭厅副厅长包海同志作了“为多种经营集体经济占领它在煤炭工业中的应有地位而奋发图强”的报告,程玉才副厅长也作了重要讲话,会议传达了中煤总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及进一步发展统配煤矿多种经营意见的文件。会上介绍了先进单位和个人的经验与事迹。会议开的很好,会议精神对我区各统配煤矿和地方煤矿发展多种经营集体经济具有普遍的参考价值。现将会议有关材料整理发表于此  相似文献   

12.
今年国家决定放开部分统配煤矿指令性煤炭价格,几年之后全部放开,抽回亏损补贴.对于地方煤矿煤炭价格国家虽然没有捆死,但由于统配煤矿煤炭价格一直是指令性的,在实际上相应地制约着地方煤矿的煤炭价格.现在国家决定逐步放开煤价,不论是统配还是地方煤矿,是让煤矿在市场经济中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是把煤矿推向市场经济是重大举措.近几年来煤炭价格几经调整,都是采取小步调整方式,统配煤如此,地方煤矿也相近,一直存在着价格与价值背离问  相似文献   

13.
自治区西部统配煤矿职工子女就业难,已引起自治区党政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的关注。最近,笔者受领导委托到三个统配局及所属部份矿进行了点面结合的调查,对三个局职工子女就业难的现状和成因有所新了解,并对上述难题提出了些设想,供自治区党政领导同志和有关部门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煤炭成本的变动特点1.历年煤炭成本变动的总趋势。我们以全国统配及重点煤矿煤炭成本变动的历史为基础,来研究我国煤炭成本变动的一般规律。以1952年全国统配及重点煤矿的煤炭单位成本为基数,计算以后年度煤炭成本增减指数,列入表1。  相似文献   

15.
一、发展公路运输是当前解决我省煤炭运输的关键措施之一我省的煤炭生产量和潜力都居全国之首,但目前运输能力跟不上,存在着两个主要问题: (1)铁路运力紧张使煤炭大量积压。仅社队煤矿去年矿存煤就达1300万吨,以致在煤炭外调上出现了“先统配,后地方,适当照顾社队矿”的政策,从而限制了社队煤炭的外运,影响了社员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6.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建国30多年来,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能源。但由于管理体制混乱,政出多门,国家统配煤矿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各发其令、各行其是,使得统配矿、地方矿和乡镇矿之间矛盾十分突出。争运力、争电力、争资源;在维简费的提取、煤炭出省价格的制订等方面也存在着尖锐矛盾;产运销脱节、企业缺乏自主权,造成山西煤炭工业生产后劲不足。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管理体制不适应山西煤炭工业的发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上半年,我区煤炭生产总的形势是好的,完成工业总产值1.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 .统配煤矿产量、开拓进尺都超额完成生产计划.百万吨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创造历年来最好水平.煤炭质量和全员效率都有较大的提高.主要材料消耗下降.煤炭运销出现了好势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亏损额超过计划指标,基本建设完成不理想,地方煤矿的安全状况不好.上半年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日本煤矿等企业经营、财务管理和煤炭价格管理情况,组织了由中国统配煤矿总公司、国家物价局、山东煤管局参加、以财务局长朱登山为组长的考察组,于1990年底先后考察了日本住友石炭赤平炭矿公司赤平矿、太阳管接头公司等7个单位。通过考察,学习到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对我们如何加  相似文献   

19.
从1984年开始,在全国统配煤矿,通过推行吨煤工资包干办法改革煤炭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从而打破了多年来企业吃国家“大锅饭”和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弊端.对促进煤炭增  相似文献   

20.
潞安矿务局地处山西晋东南地区,是在原石圪节小煤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有石圪节、五阳、王庄和漳村4对矿井,总设计能力330万吨,核定能力为390万吨,1982年实际生产原煤523万吨。我局历年的任务指标都完成得较好,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煤炭产量稳步增长,1978年以前29年的平均年递增为9.05%。三中全会以来的4年平均年递增为9.33%;全员效率,1978年以前为1.4吨/工左右,1982年达到1.939吨/工,在全国统配局中连续5年居首位;原煤成本,1979年以前不超过14元/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