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7 毫秒
1.
入世后的5年过渡期,是我国消化、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最紧迫的时期。创造现实现金流和预期现金流是当前我国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两种主要模式。前者以显性成本换取现金收益,而后者以隐性成本换取长期收益。在立足我国国情基础上,通过对银行不良资本成本-收益,速度-效率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创造现实现金流模式的优势更明显。依据这一结论,我们作出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路径选择,利用政府支持、积极引进外资,完善相关环境,实现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再加速”。  相似文献   

2.
邵东亚 《金融论坛》2003,8(11):40-45
本文以制度经济学和产业组织学为理论基础,运用交易费用模型,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研究了全能银行的多样化经营策略和绩效评估模型,从而揭示了全能银行的比较优势和潜在风险。全能银行的比较优势主要有:潜在的专业化经济和多样化经济;有利于获得经济集中的利益和竞争优势;有利于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最小化;有利于充分挖掘销售网络之类的资源潜力;有利于建立更为牢固持久的客户关系。全能银行的潜在风险主要有:多样化经济在现实中常常难以量化;控制和开发多样化业务有可能损失专业化经济;内部差异化会产生潜在冲突;局部产品创新的风险可能扩散至整体;业务多样化导致服从成本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制度经济学和产业组织学为理论基础,运用交易费用模型,从成本收益分析的角度研究了全能银行的多样化经营策略和绩效评估模型,从而揭示了全能银行的比较优势和潜在风险。全能银行的比较优势主要有:潜在的专业化经济和多样化经济;有利于获得经济集中的利益和竞争优势;有利于信息成本和监督成本最小化;有利于充分挖掘销售网络之类的资源潜力;有利于建立更为牢固持久的客户关系。全能银行的潜在风险主要有:多样化经济在现实中常常难以量化;控制和开发多样化业务有可能损失专业化经济;内部差异化会产生潜在冲突;局部产品创新的风险可能扩散至整体;业务多样化导致服从成本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徐敏  郭民  范屹 《西南金融》2005,(1):28-30
作为不良资产监测、分类、考核的最终目标,不良资产处置在不良资产管理工作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也是困扰银行改革与发展的难题。归根结底,不良资产处置应按照收益成本原则,消耗最少的资源,取得尽可能高的资产回收率,实现处置效率的最大化。本文作者根据调研提出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提高不良资产处置效率意见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的不合理和经营机制的无效率,使得银行经营者的理性行为不能实现银行利润的最大化和银行的经济效率.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性以及制度因素作用的角度构造模型对此进行经济学的分析表明:产权明晰化对现有矛盾具有纠正能力,并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的不合理和经营机制的无效率,使得银行经营的理性行为不能实现银行利润的最大化和银行的经济效率。本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成本和收益的不对称性以及制度因素角度构造模型对此进行经济学的分析,指出产权明晰化对现有矛盾的纠正能力,并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文献对问题银行处置框架及内在逻辑尚缺乏清晰地梳理,普遍存在处置程序和处置方法不分的问题。从实践角度看,我国问题银行处置机制有待完善,相关规定散见于《商业银行法》、《金融机构撤销条例》等法律法规。本文将问题银行处置框架分为处置程序和处置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问题银行处置程序的三分法,即接管程序、清算程序、救助程序,并结合美国问题银行处置实践,研究了相关处置程序的内核,分析了其对我国问题银行处置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一、当前现金管理中的经济学分析 (一)现金管理的经济学涵义.经济学中有一个最核心的假设:人是自私和理性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蕴涵着效用最大化的动机,都是其理性地对收益和成本进行了权衡之后的最优抉择.任何单位和公民都会自然而然从"经济"角度进行权衡,遵守个体效用最大化原则做出"理性"选择,在与银行打交道的过程中首先考虑交易成本.作为现金管理者的金融机构在对待现金管理的问题上同样存在"成本收益率"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大中型商业银行陆续加入全球系统性重要银行行列以及部分股份制银行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施,按照系统性重要银行监管要求开展恢复处置计划制定就成为此类银行应对监管的必然举措和提高自身形象、加强风险管理的内在要求。本文从国内银行实施恢复处置计划的实践出发,总结了恢复处置计划对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意义,指出了制定过程中面临的数据、制度环境、法律等方面挑战,并从恢复处置计划与现有风险管理体系结合的角度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些基层商业银行在对抵押物与抵债资产处置收入进行账务处理时经常出现以下两种账务核算错误:一是抵押物处置收入高出银行债权部分作为收益,记入“营业外收入”,不足部分作为损失,记入“营业外支出”;二是对抵债资产处置收入高出银行债权部分,作为银行的债务,记入“其它应付款”,对不足部分,作为银行的债权,记入“其它应收款”。  相似文献   

11.
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及其处置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和金融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内外经验表明,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具体处置模式和手段是问题的关键。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是集中处置模式,即由出资设立独立的金融机构统一剥离、收购、经营和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如美国的重组信托公司、日本的过桥银行以及我国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另一种是分散处置模式,即由银行内部成立专门机构来处理自己的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12.
银行风险处置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银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对美、日、欧盟等主要国家的银行风险处置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由存款保险公司负责风险处置实际操作,承担主要处置成本已成为国际普遍做法。其次,在分析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近50年来处置成本数据的基础上,对不同处置模式下的存款保险基金使用成本进行比较,得出“成本最小化”原则下银行风险处置的最佳模式。最后,尝试提出符合我国实际的银行风险处置模式,以期为实现我国存款保险基金使用成本最小化,有序处置银行风险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华坚 《浙江金融》2005,(4):32-33
银行安全网是指政府为保护银行体系的安全和健康,防止银行业因不利冲击所导致的传染性挤兑破坏的一组政策机制设计,包括或隐或明的存款保险、最后贷款人政策、无法支付银行的处置方式及审慎的监管要求等.安全网的存在降低了银行危机导致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它的存在减少了因存款人挤兑所引致的银行危机发生的可能性.通过限制不必要的风险或者帮助困难银行,安全网政策总能有社会效益.但是,安全网是有成本的,存款保险的成本和银行救助的成本有时甚至会超过所有失败银行的总损失.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日本的银行救助成本约占GDP的20%-50%.一个有效率的安全网应是全面考虑安全网可能成本和收益的福利最大化的政府政策.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造基础模型和扩展模型,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传染机制、不良资产处置在规避系统区域性金融风险中的作用进行理论探讨。结果显示,个别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会逐渐传染至其他地方政府,并最终传递至金融体系,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而不良资产处置能够提高银行预期收益进而提高风险容忍度,缓释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传染。因此,我国一方面需要协调推进财政分权、金融集权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另一方面需要优化不良资产处置环境、丰富不良资产处置工具,从路径上隔离地方财政风险与金融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一、盘活存量——创新不良资产处置机制.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率 (一)建立银行不良资产一级批发市场,提高透明度,扩宽处置渠道。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主要是靠自己清收,后来罔家成立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随着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的可能性已不存在。在银行自己清收成本大、效率低的情况下,创新处置机制,建立统一规范的银行不良资产一级批发市场就成为一种理想的选择。银行将不良资产的债权、  相似文献   

16.
金融机构的正常"新陈代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应有之义.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银行机构风险处置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通常采取简单行政手段和政府兜底的做法,这种模式虽然短期内有效果,但长期看可能会损害我国金融体系的持续活力与健康发展.本文对全球主要国家银行风险处置机制建设方面的关键内容进行系统性梳理与对比分析,对各类处置工具及其成本开展剖析,认为银行风险处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置目标、立法模式、触发标准、处置当局作为重要基础,必须予以明确;风险处置过程中应尊重市场纪律,处理好维护社会稳定与防范道德风险之间的平衡;要注重发挥金融监管机构的专业和效率优势,减少对市场的冲击,并在此基础上就进一步建立健全我国银行风险处置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008年金融危机经验表明,建立健全的银行处置机制对于有效应对危机、维护金融稳定至关重要.为此,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发布了《金融机构有效处置机制的核心属性》(以下简称"《核心属性》"),为银行处置机制提供了整体框架,对银行处置当局的设置提出了国际标准.目前,国际上许多经济体根据《核心属性》和已有处置经验,对银行处置当局进行了不同模式的制度安排,常见的是由央行、审慎监管机构或存款保险公司承担全部或部分处置职能,并在银行处置的独立性、决策机制和协调合作等方面进行实践并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国企在改制过程中逃废银行债务问题是社会普遍关心的难题 ,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支持企业改制与维护金融债权的统一性 ,并从经济学角度对企业改制逃废债行为进行了分析 ,认为逃废债是企业产权明晰化内在要求的必然体现 ,是企业权衡改制成本与收益后作出的一种利己选择 ,也是企业、银行、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多方博弈的结果。为此提出了实现二者兼容性的对策与思路。  相似文献   

19.
以地方政府为主体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政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银行不良资产是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金融风险,巨额不良资产的消化与处置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金融的安全与社会的稳定.但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错综复杂,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成为经济金融领域的重大难题,目前不良资产处置主要由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和各家银行承担,处置效果与力度并不理想.从资产管理公司处置情况来看,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若按十年的存续期计算,成立至今时间已过去了20%,而处置的不良资产仅占7%,以后处置难度会越来越大.高额的不良资产不仅影响我国银行业的竞争能力,也关系到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如果我们拓展思路、开阔视野,以地方政府为主体,调动整个社会力量来集中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按照中央和地方利益共享的原则,运用合作经营、打包出售等方式,将银行不良资产交由地方政府处置,就可以实现银行不良资产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和最佳效果的消化处理.处置银行不良资产的速度、效果对内资银行应对外资银行挑战,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站在经济金融发展的战略全局来研究不良资产的处置问题.本文对此作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现金管理中的经济学分析(一)现金管理的经济学涵义。经济学中有一个最核心的假设:人是自私和理性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蕴涵着效用最大化的动机,都是其理性地对收益和成本进行了权衡之后的最优抉择。任何单位和公民都会自然而然从“经济”角度进行权衡,遵守个体效用最大化原则做出“理性”选择,在与银行打交道的过程中首先考虑交易成本。作为现金管理者的金融机构在对待现金管理的问题上同样存在“成本收益率”问题。利润最大化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现金管理不能带来直接收益反而加大经营成本,降低收益。在现金管理环节上还极有可能与客户发生正面冲突而得罪客户,造成客户资源流失,这也不是商业银行所希望的,而且现金管理工作也并未列入商业银行内部考核的指标体系中,与职工切身利益无直接关系。在这现实的“成本收益”面前,并不是所有商业银行对现金管理和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的积极性都很高,仍处于被动和不情愿而为之的局面,个别金融机构甚至不作为,出现放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出门,顺其自然。这无疑使现金管理成为一句空话,为洗钱活动留下了空间。(二)大额现金管理中违规行为的成因。2003年以来先后颁布了《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