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有个富人和穷人的故事是这样的:那富人很富,每天回家下车时,都见一个穷已至极的要饭人,守在路边。那富人开始理也不理,邻人都说这富人心不慈善。富人说我这样恰是慈善,他站在这要饭越是要得着,越不想去致富,因为他还活得下去,富招儿都是被穷逼出来的。邻人摇头,说富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穷人没路,有了路自会去谋生。富人说咱试试看。第二天富人下车,走到要饭的跟前,给他三张大票,说:我最初就是300元钱做小买卖起家,你自己去谋生,干点什么吧,别在这要了。那穷人见钱眼开,满口应诺,从此半月没见,邻人正以为富人这钱给对了时,那穷人把钱花完又回来…  相似文献   

2.
承认贫富之间存在差异钱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要是大家都有钱了,那钱也就不值钱了。正因为有了贫富不均,钱才发挥着作用。想成为有钱人,就是因为这世界上有着太多无可奈何的穷人。要想成为富人,我们就应该牢记这样一个事实,即“富人永远不会变穷”。因为富人是在贫富不均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富人永远属于富人的群体,穷人则永远脱离不了穷人的圈子。某些人有时却能够越过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巨大障碍。他们或许从外表上看去更像穷人,但却一副富人做派,即使排在富人之尾也无所谓。有时候,位列富人之尾比起做穷人之首可能更不像富人,但他们仍宁愿进…  相似文献   

3.
穷是一种切肤没齿的感受,富是一种矜持倨傲的状态。穷人赞羡富人积累财富的结果,却忽略了富人通达财路的智慧。“有一种穷人算是穷到了家。他们宁愿位列一支穷人的队伍之首做一辈子穷人,也不愿跑到一支富人的队伍之尾去做一会儿富人。”这是一个到中国讲犹太商法的日本学者的观点,当时觉得很有点意思。这个学者名叫手岛佑郎。讲坛由中央编译出版社搭建。到今天,身边耳畔边,这样的呼声越来越  相似文献   

4.
暮鼓晨钟     
澄心 《人力资源》2013,(9):94-95
快乐在于心态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海滩上相遇了。富人问穷人:"你在这儿干什么?"穷人高兴地答道:"晒太阳!""你这么穷还晒太阳,怪不得富不起来。天气这么好,你应该出去干活!等挣够了钱,再回来好好享受海边的阳光吧!"富人一边挖苦一边劝说道。"可是先生,我现在晒着温暖的阳光,已经感到很幸福了,为什么非要等到有钱以后再享受呢?"穷人反问道。富人愣住了,不知如何回  相似文献   

5.
钱与钱不同,富人的钱比穷人的钱“大”一个人因购房缺钱,求助于一个有着百万资产的朋友。不料,朋友热情招待他吃喝,钱却一分也没借给他。这位碰了软钉子的老兄,仿佛蒙受了奇耻大辱,对那位“富友”鄙夷得咬牙切齿。当年两人一样清贫时兄弟般的情谊哪里去了?真是“一阔脸就变”啊!因向有钱的亲戚、朋友借钱讨个没趣,弄得伤了和气进而视同陌路者不少。其实,造成这般尴尬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借钱一方的思维误区:以为向有钱人借钱正是顺理成章之事。殊不知,对于富人来说;最不能借的就是钱!莎士比亚曾有告诫:“不要向富人借钱。”…  相似文献   

6.
议论富人     
<正>大学生:中国的富人大部分都是一些没有多少学历的人,如果说他们真的很有经济头脑,那中国这么多的经济博士为什么没有致富?他们的经济头脑为何没有给他们带来财富?中国的理财教育和经济教育、纯粹就是虚无的。网虫:富人中好人不多,坏人不少!市民:富人的钱有多少是见得了光的?中学教师:老百姓关心的是谁富了,他为什么能富,是怎么富的,是谁让他富的?中国有钱人多数不是靠正当手段富起来的,靠正常手段中国不可能有富人!  相似文献   

7.
小雕 《人力资源》2015,(4):38-39
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越有钱就越有钱",在不发生奇迹的情况下,富人会越来越富,穷人会越来越穷,这是让很多人都不愿承认,却也不得不承认的事实。虽然也有出身贫寒而发达的人,但是从总体来看,出身于富贵家庭的成功人士要比出身于贫苦家庭的成功人士多得多。难道钱真的是万能的吗?美国有个学者做的一个实验,或许会给我们的贫富观带来一些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穷是极地     
人不怕穷,就怕没气象。穷,作为一种财产的拥有,是最下一等的。多有者为富,少有者为贫,至无有者为穷。什么都没有,穷得吃了上顿没下顿,家无隔夜粮,一条裤子五人穿,家徒四壁,穷得丁当响。但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人穷志也穷,穷而不起,穷而不奋,穷得没志气,穷得没本事,穷得奸邪生。有个富人和穷人的故事是这样的:那富人很富,每天回家时,都见一个穷已至极的要饭人,提着个破罐子守在路边。那富人不屑,理也不理,邻人都说富人不慈善。富人说我这样恰是慈善,他站在这儿要饭越要得着,越不想着去致富,因为他还活得下去,富招儿都是被穷逼出来的。邻人摇头,…  相似文献   

9.
易水 《中外企业文化》2011,(11):I0020-I0021
l,穷人喜欢消费,富人关注投资。穷人得到一只鸡、会把鸡炖着吃了,富人会让鸡生蛋,蛋再孵鸡。穷人为钱工作、富人让钱为自己工作,让钱生钱。一般富足(10万-100万)的美国家庭只有20%的收入来自投资活动,而超级富豪(500万以上)的收入有43%来自于投资活动。这就是穷人和富人对金钱态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明清说穷     
在民间还流传这样一句话:“祖父累财,父亲破财,儿子劫财。”意思是说,祖父辛辛苦苦积累了钱财,父亲买地造房,到了儿子,土地和值钱的东西都花光了,只能以偷盗为生了。 有人会说:既然富有的家族都很难一代接一代地传递下去,那么穷人的命运不就更难改变了吗?难到穷人就要祖祖辈辈地穷下去、永无翻身的时候了?事实当然不是这样的。我们认为,穷像富一样也是可以改变的,穷人不会永远是穷人,“穷”也不会过三辈的。这其中同样有它的道理: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关于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鼓舞下,我国先后涌现出一大批富人。这些富人是怎样致富的?他们致富的途径和环境是什么?挖掘第一桶金的方法和手段是什么?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下,他们能够如此快捷地积累财富?他们身上有没有什么共同的品质和规律?他们的生存状况怎样7中国富人是多了还是少了?中国富人致富的技能和品质能不能学习效仿?中国富人能不能培养、训练和成批生产?我们未来致富的机遇还有哪些?当大批投身商海职场的人士对这些问题茫然无解时,温元凯教授历经10年,终于为我们绘制出一张“中国富豪创富路线图”——《品质成就财富》。有人把《品质成就财富》比作中国版的《富爸爸穷爸爸》。由于炒作包装,中  相似文献   

12.
一个文明社会的共识应该是:穷人肯努力就不会越来越穷,富人不上进也不会越来越富。在描写特洛伊战争的英雄史诗《伊利亚特》中,英雄人物出场时,作者都会在其名字前冠之以某某之子。譬如,阿喀琉斯是珀佩琉斯之子,阿伽门农则是阿特柔斯之子。以英雄的父辈冠名,并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代表一种荣耀。它背后的潜台词是:人不能玷污父辈的名誉。  相似文献   

13.
权静 《中国新时代》2006,(12):33-33
尤纳斯用格莱珉银行的盈利向世界证明了扶贫和商业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够并存要不要借给穷人钱,这是个悖论。穷人最需要钱,这谁都知道,可是真借到自己头上来,掂量掂量:万一人家“要钱没有要命一条”,那真是哭都没眼泪。所以,还是借钱给富人更靠谱,钱好还不说,落个人情,以后找富人帮个忙也方便。但是,还真有人专门借钱给穷人,而且“在贷款之前都会去到他家里查看,如果有任何家具,包括床在内,都不能从我们这里得到贷款。”不够穷还借不着,真是匪夷所思。资本从来都是“嫌贫爱富”的,专门找穷人的那是慈善,不是商业。可是人家最牛的地方就在专门给…  相似文献   

14.
自我认知穷人:很少想到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已是他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致富。  相似文献   

15.
媒体观点     
《经营者》2006,(6):14-14
<正>任志强“富人优先论”招揽众议“我坚持一个观点,不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买房子,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生产量。在供应量很少的情况下,一定是先满足最富的人。我是一个商人,我不应该考虑穷人。如果考虑穷人,我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就是错误的。因为投资者是让我拿这个钱去赚钱,而不是去救济穷人。”以上是华远董事长任志强不久前在某论坛上发出一贯惊人的宏论,这就是  相似文献   

16.
读书     
《长三角》2011,(2):84-85
穷人通胀,富人通缩 著名财经专栏作家、中央电视台财经评论员——牛刀首部财经力作《穷人通胀,富人通缩》重磅推出,作者全面解析房价泡沫与中国经济、社会的关系,对即将发生的第四次通货膨胀进行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前瞻性的财富分析和建议,避免财富缩水,获得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17.
构建全面的保障型社会是大势所趋,而消除对社会福利的种种误解则是实现这一切的前提。福利社会的本质不是富人养穷人,也不是公民让国家养着,而仍然是自己养自己,在福利社会,国家的作用只不过是为公民能够更好地养自己作出了一个科学系统的规划而已。流传最广的一个误解就是"福利社会是富人养穷人",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福利社会仍然是自己养自己,而不是富人养穷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有个毛病,富人装穷,穷人装富。那天看报,有一条消息是这样的:当田亮得知自己被排在富人榜的时候说了句——他们怎么不弄个穷人榜呢。我是一个穷人,我不知道穷人之间可以比什么,更不知道如果排个穷人榜其标准是什么。谁会站出来说我比你更穷,因为我没有裤子穿;我比你还要穷,因为我没有房子住……一个衣食无忧、大把大把地赚着钞票的人,一个被称做公众人物的人得知自己上了富豪榜,可以说很多的话,可以说无意义也可以说我不在乎,也可以一笑了之,可田亮却提到了穷人。早些时候看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里面有一句是引用一个作家的话说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总会计师》2008,(9):103-103
1.自我认知:穷人很少想如何去赚钱和如何才能赚到钱,认为自己一辈子就该这样,不相信会有什么改变。而富人骨子里就深信自己生下来不是要做穷人,而是要做富人.他有强烈的赚钱意识.这已是融入他血液里的东西,他会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致富。  相似文献   

20.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一书里有篇文章叫“谦卑学习班”,这篇短文妙趣横生,讲的是美国富人要学会谦卑的故事。而我们的现实生活却另有一番色调,那就是对还没有富起来的人来说,更要学会谦卑。因为在一般人眼里,对有钱人的心态普遍是一种仇富心理,过去是吃不到葡萄说它酸,现在是吃不到就生恨,恨意绵绵熏微妙、私密,但于事无补。中国古人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是的,当我们化怨恨为心平气和,化嫉妒为理性,就会发现富人为什么成其为富人,穷人何以成其为穷人的原因,也许这才是打造我们美好生活的动力,是迈向美好、健康、富裕、充实的人生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