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秸秆直接还田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麦秸秆直接覆盖还田有助于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土壤温度,增加土壤表层微生物量,而秸杆焚烧还田的作用不显著。秆秸直接还田可提高土壤全N含量。秸秆腐解速率受还田方式的影响大,而与还田量关系不大;玉米产量随着小麦秸秆覆盖还田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秸秆2倍量还田的小麦不减产。  相似文献   

2.
针对过量施用氮肥和地下水硝酸盐超标的现状,探索减量施氮、秸秆替代过量氮肥下土壤氮素的淋失风险,以期为降低氮素淋失风险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在河北省徐水县进行连续4年的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田间定位试验,分析耕作(少耕和常规耕作)、施氮量(无机氮0、200和300 kg/hm~2)和秸秆(还田、不还田)等措施对作物收获后土壤无机氮累积、土壤—作物体系氮平衡状况以及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收获后,过量施氮处理0~100 cm土壤硝态氮累积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高达221 kg/hm~2,过高的土壤残留硝态氮增加玉米高温多雨季氮素淋洗风险。3年氮平衡累积量比较显示,过量施氮、少耕/常规耕作减量施氮秸秆还田3处理的氮平衡值无显著性差异,以少耕减量施氮秸秆还田最低,为236 kg/hm~2,过量施氮处理最高,为281 kg/hm~2,三者均显著高于少耕/常规耕作减量施氮秸秆不还田处理。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平衡值与0~100 cm土层的土壤无机氮、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氮素大量盈余会导致0~100 cm土壤剖面无机氮大量累积,尤其是硝态氮大量累积。少耕和常规耕作减量施氮秸秆还田处理的冬小麦、夏玉米产量与过量施氮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土壤无机氮累积量、氮平衡值和作物产量,少耕或者常规耕作下,可以利用秸秆氮替代过量无机氮,降低氮素淋洗风险。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不断实施和应用,可以有效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调节土壤养分,促进磷钾肥循环利用,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范围。本文根据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内涵,阐述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试验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秸秆还田作为目前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质量、提升作物产量等作用,同时还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功效。但秸秆还田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因此,给予农户一定补贴等激励措施势在必行。文章以玉米秸秆还田为例,基于河北、山东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两个地区农户玉米秸秆的利用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农户秸秆直接还田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受访者年龄、秸秆还田是否增加成本、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是否由政府承担、秸秆焚烧查处力度是否强、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这5个因素对农户秸秆还田受偿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受访者是否是村干部和秸秆还田是否改善土壤质量这两个因素对农户秸秆还田受偿意愿有着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秸秆还田技术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保护环境、提升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应用玉米秸秆还田腐熟剂,可以更好地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质,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发展。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研究的意义,阐述了玉米秸秆还田腐熟剂筛选试验过程,以期通过研究,改善秸秆腐熟剂应用技术和方法,提高土壤肥力,提升农作物产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加快推动我国秸秆还田利用工作,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方法]文章系统分析我国秸秆资源产生及还田利用现状、问题,集成构建了适合我国不同农区主要农作物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并提出秸秆还田发展建议。[结果](1)全国秸秆资源台账统计结果显示,2021年全国秸秆可收集量为8.65亿t,秸秆直接还田量为4.02亿t,占可收集量的54.7%;其中华北区、东北区、长江中下游区、西南区、西北区和华南区的秸秆直接还田率分别为70.1%、43.0%、60.5%、38.9、37.8%和63.7%。(2)针对不同区域秸秆还田的现状,围绕小麦、水稻、玉米和油菜等主要农作物,提出不同农区的秸秆还田利用十大技术模式:包括东北地区玉米、水稻、玉米—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黄淮海地区小麦—玉米、小麦—大豆轮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水稻、油菜—水稻轮、双季稻作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华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和西南地区水稻秸秆还田技术模式。[结论]针对秸秆还田利用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构建持续推进的工作体系、科学高效的技术体系、可考核评价的监测体系的发展建议,为全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还田,可以有效提高土壤中N、P、K等元素的含量,优化土壤物理条件,提高土壤生物活性,这能有效提高作物产量。本文对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有效应用的相关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种植的重要作用,提出了玉米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种植中的应用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小麦种植产业提供参考,在提高小麦产量以及质量的同时,帮助种植户降低耕作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建立农户秸秆利用行为模型,理解农户选择不同行为方式的经济过程,探讨碳交易机制将如何影响农户采纳土壤碳汇的秸秆利用方式。以成都平原2个样本村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样本农户种植三大作物(水稻、小麦、油菜)采用秸秆还田利用方式的平均碳汇潜力为0.42吨,并且在碳价格大于652元/吨时农户具有采用土壤碳汇秸秆还田利用方式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几种食用菌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很大.但玉米秸秆目前尚不能得到有效利用。每年秋收种麦的季节.玉米秸秆的焚烧都会引起严重的空气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和交通带来不利影响。玉米秸秆的合理利用成为农业生产中值得关注的问题。利用玉米秸秆栽培食用菌有明显的优越性.不仅可以变废为宝,提高农民收入.还可以改善人民生活的食物结构,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秸秆,是指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农作物成熟脱粒后剩余的茎叶部分。农作物秸秆是农田生态环境系统中最为关键性的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物质基础。其对农田生态环境平衡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为了保障整个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农田的生产、耕种能力,就需要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进行研究。目前,秸秆还田是最具优势的措施。就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水平的影响进行探索研究,并提出了还田措施的关键点及所产生的效益,希望能够对实践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山东桓台为例,运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桓台14年的小麦-玉米轮作模式进行了碳排放评估.结果表明:通过测土施肥和秸秆还田,发展农业清洁生产,2009年每吨小麦碳排放较1996年下降了8.4%;每吨玉米下降了41.5%;华北地区集约化农业生产进一步减少氮肥、电力、燃油消耗,提高土壤固碳能力和防治秸秆碳泄漏,是未来发展低碳农业的重点;清洁农作在低碳经济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必须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一防。搞好病虫害防治。由于作物秸秆所带的病菌(如玉米大、小斑病,黑穗病,小麦赤霉病等)很容易通过土壤传播。所以,在作物生长期间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以确保农作物优质丰产。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秸秆青贮不但可以提高秸秆利用率 ,防止秸秆的霉变 ,利于较长期的保存 ,而且可以增加家畜的适口性。秸秆青贮制作简便 ,成本低廉。实践证明 ,用玉米秸秆制作青贮饲料 ,应抓好以下五条关键措施。一、做好玉米秸秆的适时收获一般来说 ,带穗玉米或不同玉米的青绿秸秆青贮的最佳收获期为乳熟后期。此时刈割、晾晒 ,可使其保持适当的水分状态和较高的营养价值。二、控制适当的水分为了保证玉米秸秆得到良好的发酵 ,减少干物质营养成分的损失 ,必须控制秸秆的含水量。一般情况下 ,当玉米秸秆刈割后在田间适当晾晒一定时间 ,当秸秆含水量在70…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秸秆不仅可以用作畜牧业饲料的原料,还可以对其进行其他方式的综合利用。目前东北地区仍存在将玉米秸秆直接进行焚烧处理的行为,这不仅浪费可利用资源、不利于节能减排,同时还将加剧雾霾的产生、不利于保护环境。本文简要总结该地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和发展困境,进而提出推进东北地区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对奶牛粪肥的消纳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粪便富含植物营养物质,制作粪肥还田对提高土壤养分、改善土壤质量、提高作物产量以及解决牛场环境污染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设计了空白(CK)、习惯施肥(NPK)和不同粪肥量M30、M60、M120、M240处理,开展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玉米产量、土壤肥力及硝态氮残留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施用两年粪肥后,粪肥施用量较高的M120、M240处理小麦玉米籽粒产量、秸秆产量、土壤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均高于NPK处理;施用粪肥均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速效磷的含量。施用粪肥与常规施肥相比,在0~200cm的土壤剖面上NO~-_3-N分布特征完全不同,施用粪肥各处理土壤NO~-_3-N除在耕层含量较高外,耕层以下含量均较低,且差异较小。0~200cm土壤剖面NO~-_3-N累积量随着粪肥的增加而增加,6月份0~200cm粪肥各处理NO~-_3-N累积量均低于NPK处理,10月份NO~-_3-N累积量M240处理高于NPK处理,表现出过量施用粪肥造成NO~-_3-N大量累积。  相似文献   

17.
玉米、小麦、水稻、黄豆等农作物秸秆可通过青贮、微贮、氨化等科学处理后,提高适口性、消化率、采食量及营养价值,延长保存时间,特别可以代作越冬脱青或规模养羊的饲料资源。秸秆青贮的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农民利用当地丰富的秸秆作为培养基发展食用菌栽培项目,既避免了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又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目前,全区用小麦、玉米等作物秸秆栽培食用菌的专业户达2000多户,食用菌播种面积2000余亩,年消耗各类作物秸秆上万吨,实现总收入3000多万元,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正>一根玉米秸秆,点一把火烧掉,其实很简单。而在山西壶关县,这根玉米秸秆,先是变身为菌棒长出了食用菌,然后又演变为菌糠,生产出了有机肥,接着有机肥回归土壤,改变了土壤的板结,促进旱地西红柿的产业化发展。在这根玉米秸秆由茁壮而生到回归土地的过程中,壶关县的优质玉米种植、规模化养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玉米秸秆资源量估算及其自然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系统考证玉米草谷比,科学估算与评价我国玉米秸秆产量及其各种利用途径的自然适宜性,明确玉米秸秆资源开发潜力,促进秸秆资源充分高效利用。利用文献考证法,从大量研究文献中筛选41篇研究论文中的326个玉米草谷比有效样本数据,系统考证玉米草谷比;采用秸秆资源自然适宜性分级法,就玉米秸秆资源在"五料化"利用方面的自然适宜性进行评价。将用于包括新型能源化利用在内的各种用途的玉米秸秆资源划分为最适宜、适宜、次适宜、不适宜等级别。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玉米草谷比为1.10;2013年中国玉米秸秆产量高达2.403 368亿t,位居全国各类农作物秸秆产量之首,主要分布于东北地区与黄淮海地区;玉米秸秆适宜用于沼气生产,较适宜于新型能源化利用,即"三化一电";燃用级别为一般适宜级别;在饲料用途方面,玉米茎秆较适宜直接饲喂、适宜加工饲喂,玉米叶梢适宜直接饲喂与加工饲喂;在肥料用途方面,玉米秸秆属于3级有机肥级别;玉米秸秆是目前食用菌生产中较好的原料;玉米秸秆可用于工业加工原料,目前我国以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板材、纸浆生产的工业化开发目前尚处于研发阶段;玉米秸秆资源具有多宜性,玉米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应注意合理配置资源、优化利用结构,将其转化为各种优质的原料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