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中国渔业发展进程。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同志组成的"百乡万户调查"第21组赴辽宁省锦州市孙家湾村蹲点儿调查。调研组与渔民老大、妇女、老人和乡村干部聊渔业渔村、问生产生活,对孙家湾村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乡风民情、乡村治理、经济状况等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问题和对策进行讨论交流。改革开放和新农村建设给传统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随处可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民渔民带来的美好憧憬和希望让人期待。  相似文献   

2.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乡村治理的基础也相应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给乡村党风廉政建设既带来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3.
2018年3月提出的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好契机,海南自由贸易区(港)建设着力打造中国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多个特色贸易区,在营商环境和发展力度以及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都会对乡村振兴建设带来巨大帮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海南省落实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关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成色,乡村振兴的顺利推进将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打下坚实基础。本文阐述了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将给海南省乡村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同时又面临什么样的挑战,以及在自由贸易区(港)建设背景下海南省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乡村社会权力结构的变迁是中国农村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本文依据华北地区米村的田野调查资料,以米村高音喇叭的演变史为分析文本,发现在改革开放以后,高音喇叭经历了从"国家象征"到"广告载体"的变化。喇叭的"角色转换"事实上反映了国家权力运作方式在乡村社会的转变:少了些"管控",多了些"治理"。以国家治理内在逻辑的变迁及乡村社会环境的变化为表征的乡村社会转型是权力运作方式转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随着社会福音思潮在美国教会的流行,农业成为继布道、医疗、教育之后的又一重要宣教媒介。一批农业传教士纷纷来华。他们将目光转向生活贫困人口比例极大的中国乡村,一方面他们希望通过传播农业科技传播基督福音,从而实现"乡村基督化";另一方面他们希望农民掌握农业科技,提高生活水平,改变乡村凋敝的状况。农业传教士们身体力行,倡导农业教育,开展乡村调查,推动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改良和推广农作物品种,提出了一系列解决乡村问题的方案。然而,面临复杂的中国社会环境,农业传教士无法实现"基督化乡村"的愿景,客观上他们却充当了中国乡村建设的先驱者,农业现代化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江苏乡村建设运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国江苏乡村建设运动是民国乡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民国时期江苏乡村建设运动的基本概况,当时形成了以无锡实验区、徐公桥乡村改进实验区、淳化镇乡村教会实验区、武进农村改进实验区、江宁自治县等为代表的乡建区域。综观江苏乡村建设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民众教育、职业教育、教会建设、县政改革等四种不同的乡建模式。这次运动给当时的江苏农村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增强了农民的合作意识,推动了乡村民主建设;发展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乡村文化教育落后的状况;改变了农民生活方式,给乡村社会带来了现代文明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第二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全国乡村歌手大赛",在昆明市福保文化城拉开帷幕。通过八大活动主题,多元地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新风貌、农民的新生活和农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村发展战略分为五个阶段,依次是1978—1988年的"粮食产量战略"、1989—1997年"农业和乡镇企业并举战略"、1998—2003年"农业结构调整、减负增收和小城镇战略"、2003—2013年"三农统筹、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战略"以及2013年至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是我国农村发展阶段性战略的延续和在新时代的提升。乡村振兴绝不能割裂历史,不是用一个战略去否定另一个战略,也不仅仅是表述方式的转换。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理解和实践必须统筹在我国农村发展各阶段的战略中,注重衔接性和延续性,科学理解乡村振兴战略"人"和"物(景)"两个基本维度,关注"必须留在乡村"和"不得不留在乡村"的两类人。重视乡村振兴实践中"不变的"和"可能变的或应该变的",在"不变前提下"抓"可能改变的和应该改变的",走差异化道路,重点关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已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国家治理视角回顾了中国对广袤乡村疆域的治理。在漫长的国家乡村治理进程中,乡村的秩序既取决于国家攫取的程度和方式,也取决于国家与代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代理人的行为,以及作为乡村治理基础的非正式制度的作用。中国的国家乡村治理经历了从传统乡土社会时期的县政村治——集体化时期的国家全面控制——改革时期的乡政村治——城乡统筹时期的国家治理的演变和回归。国家乡村治理制度安排改变的目的是矫正上一个时期的治理弊端和问题,但迄今有效的国家乡村治理结构与秩序并未形成。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带来乡土中国向城乡中国的转型,城乡中国下的国家乡村治理出现大变局,非正式制度规则与秩序进一步演化与变迁,国家正式治理的成本收益结构发生变化。在新的发展阶段,必须形成与乡村转型相适应的乡村治理制度安排,提高国家直接治理的绩效、完善与乡村治理半径相适应的委托代理制度安排,进行村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力量平衡,形成更有效的乡村治理秩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中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这些标签和称谓给深圳带来耀眼的光环,吸引着世人的目光。作为一座拥有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深圳在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城乡一体化给乡村社会造成了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公司下乡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难题。本文对公司下乡给乡村社会带来的影响以及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公司下乡后的村一级自治组织即村委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现象。为了获得强有力的主体支撑、实现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必须从农民以及各种形式的农民自组织中借力,通过村委会与农民自组织的有机对接来承接"地气",实现村民自治力量的内在强化,由此走向真正的农村基层自治和乡村民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改革》2007,(2):1-1
10年前的2月16日,小平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10年后的今天,老百姓因为改革给大家带来了实惠而怀念他,政治家和知识分子因为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社会进程而怀念他,人类历史则因为他领导和设计了一场伟大的改革创举而记住了他。  相似文献   

13.
理解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绘就了新时代"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基础和时代意义,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乡村振兴战略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社会  相似文献   

14.
农业的旅游开发成为一种理想的扶贫途径,旅游资源丰富的乡村应需而建的景区给村落社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变迁,改变了村落传统自然的状态和观念,也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农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给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县域经济是中国区域经济基础模块,是我国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历史的视角,以乡村治理机制及其内在逻辑的变迁为核心,分析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乡村治理的发展路径及其依赖性特征,探讨中国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向。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乡村治理发展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四个阶段",即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划分为两个时期,按照乡村治理机制的变迁,可以划分为乡镇自治、人民公社制、乡政村治和乡村共治四个阶段。70年来中国乡村治理发展路径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表现为乡村治理体制结构的行政化和集权化、乡村治理思维的城乡分治、乡村治理主体的精英化和乡村治理方式的技术化。未来乡村治理现代化将以构建党领导下的"三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和开放的多元化治理格局为主要方向,实现乡村善治。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起点的中国乡村创业,经历了"脱农"、"离村"、"回乡"的复杂演进过程,不断探索中国乡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创新发展理念的振兴道路。从实践来看,以农业为基础,强化农民的主体地位,鼓励农民草根参与,通过城乡要素互动,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注重农村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是未来乡村创业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浙江是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乡村建设工作起步早、动作快、思想超前、措施完善,给浙江乡村带来了历史性的变化,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全方位的实惠。近期,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调研组赴浙江省开展美丽宜居乡村调研,梳理分析浙江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及典型经验,为各地开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9.
时事围观     
<正>农村"双创"观察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农业部数据显示,当前,农村创业创新主体不断增多,各类返乡下乡创业人员达700万,不少青年人也主动投身农业双创的浪潮当中。50%以上的双创主体运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但是,创业之路并不平坦,自身条件、客观环境等因素往往会给创业者带来阻力。日前,中国乡村之声记者采访了2017年第四届"创青春"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认识了很多致力于农业双创的年轻人。他们有冲劲儿、有思考、也有彷徨。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上海农村走过了40年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回顾40年的改革开放给上海农村经济社会所带来的深刻变化,总结农村改革的基本经验,这对于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依托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优势,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探索走农业持续发展、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新路,实现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更高水平的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做出示范、走在前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