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学结合培养高职会计人才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2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更加明确提出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同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人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相似文献   

3.
高等职业教育源于经济又服务于经济。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的出发点和各项工作的落脚点。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地方区域经济发展,抓住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不断适应新的要求,通过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新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队伍,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无锡市经济发展和无锡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现状的分析,找出目前无锡市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及布局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以适应无锡市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对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生产性实训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兴强  卢勇全 《价值工程》2010,29(22):244-245
生产性实训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现工学结合的重要途径,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20,(1):248-249
产业转型升级要求高校对专业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然而,从当前陕西省高等教育与产业转型升级对接的现状来看,还存着人才培养定位与产业转型相背离,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对接错位,课程设置滞后于产业升级的要求等方面的问题。对此,陕西高校要想实现自身发展必须主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动态调整课程和专业结构,优化教育布局,加快产教协同育人,以实现陕西高校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职教育须承接服务和支撑区域专业发展战略的要求,合理确定办学规模,调整专业设置,加快紧缺技能型人才培养,才能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真正做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本文以地方高职为例,从专业设置角度提高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力与竞争力,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之间不协调的问题,从而促进地方高职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保证和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是今后各类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问题.基于此,通过分析认为,高职院校在以坚持为地方产业服务为办学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通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结构、实施课程改革,按社会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并加强师资队伍设建设和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健全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等措施,可以保障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张树梅 《价值工程》2011,30(16):232-233
建设高等学校特色专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在建设计算机特色专业方面将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能力素质培养、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就业,更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发展,在影响其专业设置的因素中,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无疑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探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河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