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信息产业合作是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在信息产业合作中,泛珠三角地区应从信息产业梯度转移和产业整合、信息化合作体系建设、信息化与信息产业协调合作机制构建等三个方面来推进区域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合作进程。本文在分析云南信息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云南参与泛珠三角区域信息产业合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自从“9+2”这一中国目前最大的区域经济区的合作启动后,截止2005年一月底为止,先后有“9+2”省区的三十多个政府部门、机构和民间团体对口举行了一系列会议,签定了相关的协议,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的全面启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为把泛珠三角经济区共同建设成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经济体系”,逐步打造泛珠三角区域经济的国际品牌,树立区域经济的特殊形象,提高泛珠三角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搞好泛珠三角区域产业的合作互动发展无疑成为新时期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泛珠三角省区GDP及其三次产…  相似文献   

3.
随着珠三角以城市为主体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泛珠三角经济圈战略应运而生。泛珠三角经济圈战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区域经济战略,它的实施必须遵循区域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初期应选择那些与珠三角经济区经济位势差相对较小,更有利于其经济力辐射和扩散的邻近省区作为合作对象,建立规范有序的区域共同市场,扩大产业经济合作。因此,加强粤湘产业经济合作在泛珠三角经济圈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两地都应此做出真诚的努力,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面向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海燕 《经济地理》2006,26(4):565-567,576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已进入实质性的阶段,作为“9 2”的一员,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为湖南省加快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文章在对湖南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意义、优势条件及障碍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层面、领域及环境方面提出了参与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整合开始面临困境,内部的次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态势有增无减。与长三角地区稳妥渐进的诱致型整合模式相比,泛珠三角的区域经济整合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制度变迁烙印。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效应是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与东部开放结合起来,实现国内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与对外经济战略融合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
构建泛珠金融合作平台 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鲁云 《广东经济》2005,(11):29-31
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金融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实现资本在泛珠三角地区的自由流动和资金的有效融通,是泛珠区域经济合作链条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7.
"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构想为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合作提出了新的形式,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极具启发性。在分析和总结"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基础和特点上,根据西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合作现状,分析了合作发展的时空特征并提出调整重点。  相似文献   

8.
张小菁  张天教  廖翔 《经济地理》2007,27(4):562-564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我国至今最大规模的区域合作。为创造区域科技合作发展的新机遇,拓展区域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空间。文章从"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的要素、动力分析探索了区域科技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建立多层次的有利于区域科技合作与发展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是城乡发展差距问题,又同区域发展差距问题交织一起,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导致泛珠三角区域“三农”问题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本文从分析泛珠三角区域“三农”问题这一特点的现状与成因入手,对加强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统筹解决泛珠三角“三农”问题作一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0.
李彬 《经济研究参考》2012,(11):50-51,5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运营、泛珠三角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的进一步推进,广西沿江经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经济全球一体化面前,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继而与国际接轨,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关于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资本市场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在未来的国际资本市场上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这种宏观大背景下,区域资本市场既有机遇也有挑战。作为经济欠发达区域的山西,欲求得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是一个最优选择,为此必须从四方面进行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经历了指令型、过渡型、市场型三个发展阶段,体现了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和明显的制度变迁特征。政府主导、以追求公平为主的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效率不高;市场主导、以追求效率为主的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进展缓慢,西部地区的能力和能力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改善西部地区能力结构是提高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效率、建立合作新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龚亭亭 《新经济》2007,(2):80-81
作为国内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华南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商务和旅游的重要汇集地。随着近年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华南商务旅行市场正在持续升温。这些都为商务酒店市场容量的扩大奠定了基础。据业内专家分析,随着华南商务旅行市场的快速发展,商务型酒店将在华南酒店行业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泛珠三角”区域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催生的全国最大的经济合作体。在“泛珠三角”区域内,既有中国东、中、西部三个不同额度区域经济特征,又有“一国两制”的特点;既有广东这个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又有八省区辽阔的腹地、丰富的资源及科技、人才优势;这样的区域合作格局,有利于“9 2”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区域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本文主要利用面板数据分析的方法对该区域的房地产市场作了分析,找出该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从而为该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地区合作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开展地区合作和发展区域经济的意义1.开展地区合作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2.开展地区合作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加速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3.开展地区合作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有利于更快地实现共同富裕。4.开展地区合作和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在客观上会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二、开展地区合作和发展区域经济的原则1.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2.优势互补、合理交换的原则3.企业为主,市场推进的原则4.分ie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三、推进地区合作和区域…  相似文献   

16.
试析“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动因与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翠璇 《广东经济》2005,(10):50-52
“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是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产业转型的客观要求。由于资源的稀缺与互补,为获取集成效应和规模效益,促进技术扩散和知识流动,“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成为必然选择。合作的阻力主要来自体制和制度、观念与需求、合作主体目标以及合作中介平台等因素。“泛珠三角”区域科技合作的必要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成为了新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有关资料显示,2000年发达国家80%的就业机会是以科技产业及知识服务业为基础。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上升为科技实力的竞争,尤其是科技创新能力。作为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17.
市场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泛珠三角”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加快这一进程,必将推动该区域经济更加快速、稳定和协调地发展。为了较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一文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泛珠三角”区域自主创新与技术转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促进区域内经济增长的原动力,是国家创新能力提升的根本。"泛珠三角"区域各省区的自主创新需要通过创新合作和技术转移来实现。以主导与协同的创新分工模式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是"泛珠三角"地区企业实现自主创新与技术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欧盟、泛珠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模式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艳 《经济师》2010,(6):39-40
欧盟是当今世界各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中最成功的典型,从区域合作开始到一体化进程,开启和引领了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泛珠三角区域自成立以来,合作各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成为我国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里程碑。文章通过对欧盟和泛珠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模式的研究得出一些经验性的结论,为"泛长三角"区域分工合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孙小勇 《现代财经》2005,25(11):3-9
区域资本市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整体资本市场一样,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创新有着内在的客观规律,对这一客观规律的探讨和研究有助于区域资本市场的发展创新。区域资本市场发展创新的规律既有一般性的规律,也有独特性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