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瓷器文化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绽放着灿烂的光芒。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中国也因此被称为瓷器之乡。在中国传统陶瓷装饰技法中,刻瓷作为绘画艺术与陶瓷艺术的完美结合,起源于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据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刻瓷采用特制  相似文献   

2.
<正>"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青瓷自古有"瓷器之花"的美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龙泉青瓷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髓。一件静穆精美的龙泉青瓷,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单纯的工艺品,因为即使是一片青瓷碎片,也在阳光下述说着中国多难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窑火不灭。让土与火结合的艺术造福人类,给人们带来更多美的享受"是每个瓷器专家的夙愿,更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夏侯文的毕生追求。  相似文献   

3.
张桂芳 《走向世界》2009,(14):96-97
在青岛市博物馆的"馆藏明清瓷器"栋列展厅中,80余件精美珍贵的瓷器艺术品分别以"飘逸优雅的青花"、"绚丽多彩的彩瓷"和"流光溢彩的单色釉"三个主题向观众展出,在这些难得一见的艺术珍品中,青花缠枝莲纹尊是人们驻足观赏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走向世界》2013,(44):29-31
<正>十艺节期间,烟台作为本届艺术节的重要场地,除了承办演出,参赛作品,展出展览也是艺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10月18日至21日,第八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不同的民博会,却拥有不变的主题:传承、交流、合作、发展、创新,共同的主旨:"让民间艺术来源于民间,回归于民间"。在本届民博会上,来自全国26个地区以及周边11个国家的民间工艺大师带着他们的精美作品再次相聚烟台。素有"天下玉、扬州工、中国漆器看扬州"之称的扬州工美集团、  相似文献   

5.
马思聪本着要将小提琴民族化的美好愿望,创作的每一首小提琴作品都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他的创作在西洋作曲技法中加入了许多典型的中国民族风格、民族语言的音乐特征,具有鲜明的个性;它借鉴了中国民间乐器的演奏手法——滑指的运用,使作品富于独特的民族韵律。而且他的创作经常是从选取一个短小的民歌旋律入手,依据它的音乐内涵而引伸出整首器乐曲来,这种创作方法对于中国小提琴作品的创作发展有着广泛的指导意义。他以高超的才华和技艺谱写的精美乐曲《摇篮曲》,成为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开端时期的最重要也是最有影响的作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关于景德镇瓷器的想象与官场的灰色经济紧密相连。缘起于请托、招投标等名利之事,催生出来的巨大的礼品需求,支撑了景德镇历史上空前繁荣、兴旺的艺术陶瓷市场。它孕育了一个疯狂增长的艺术陶瓷时代,滋生了大量的仿品、膺品、劣品,批量生产了鱼龙混杂、良荞小齐的大师及伪大师们。这一切正在导致千年瓷都瓷艺术文化和传统手工技艺的衰退。  相似文献   

7.
文革时期的景德镇陶瓷雕塑作品类型多样、品类复杂、做工精美,这些作品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环境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美术特色,本文主要从种类、样式和色彩三个方面来阐述文革时期的陶瓷雕塑的美术特色,并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作品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瓷器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兴起、昌盛、失传、恢复,以及再次兴盛的过程。最能代表中华瓷器文化的定瓷,是在周恩来总理的号召下得以恢复烧制工艺的。"中国定窑第一人"陈文增先生,是通过近四十年的努力,让融合中国文化的中华定瓷重新站在世界舞台上的陶瓷艺术大师。  相似文献   

9.
漫话高古瓷     
王璐 《首都经济》2013,(9):84-86
“面对一件瓷器,通过它的光,它就可以和你对话,能够传达出很多信息。”说出这句话的是一位对高古瓷近乎痴迷的人,他就是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文物保护档案专项基金管委会副主任丁仰振先生。悉心研究探寻了近三十年高古瓷的丁仰振说道:“高古瓷是中国古陶瓷的精华所在,代表了中国陶瓷制作的最高水平,特别是宋瓷,后世再也无法复制超越。”高古瓷器是一个与明清瓷器相对的概念,古代瓷器按年代分为:高古瓷(一般学术界是把元代以前的瓷器划分为高古瓷)、清三代(元、明、清)瓷器。高古瓷自身所载之历史、文化、艺术等各方面价值,都较明清瓷器有过之而无不及。虽然近些年来,国内瓷器收藏市场上最引人关注的多是明清瓷器,但随着国内拍卖市场逐步开放以及高古瓷价值逐渐被市场重视和认可,高古瓷国内市场和欧美市场之间的差距也正在逐渐拉近,未来的高古瓷市场行情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的瓷器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是几千年文化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绽放着绚丽的光芒。众所周知,中国被称为瓷器之乡。"白玉金边素瓷胎,雕龙描凤巧安排,玲珑剔透万般好,静中见动青山来。"更是对陶器之美的极好赞誉。山东博山作为中国五大瓷都之一,也是中国琉璃发祥地,因陶琉文化底蕴深厚而闻名四方。出生于这一方神奇土地的周祖国,仿佛血液中就流淌着追求瓷器艺术的热血,几十年来都在为家乡的瓷器文化发展不遗余力的奉献着、坚持着。  相似文献   

11.
刘义桥简介:中国叶画艺术的创始人,方圆文化创始人,思想艺术家,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幼承名家学书画,历经20年的潜心研究,完整、系统地创立了中国叶画艺术及专业技法。从1999年至现在,获得国家专利百余项,2002年参加国家新发明博览会,并列入《中国专利精选》。其作品先后参加国内外大型美展和独立巡展,并多次获奖,曾在中央电视台和世界各地区电视台、新闻报刊、网络等媒体接受专题报题。  相似文献   

12.
吴玄 《宁波通讯》2013,(12):90-93
说来惭愧,我去慈溪上林湖之前,并不知道上林湖就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是我国著名的"海上陶瓷之路"的重要起点。瓷器之于中国,倒也平常,但是在早先的西方人眼里,瓷器是什么呢?瓷器就是中国,中国就是瓷器,那么,上林湖之于中国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河姆渡人早在七千年前开始使用陶器,从陶器到瓷器,看起来也就一步之遥,我们人类用了整  相似文献   

13.
中国,瓷器故乡。英文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在世界文化中,中国与瓷器天然相连。在国人心中,只有中国瓷才是真正的瓷,最好的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瓷器一直走低端路线,日本、德国的瓷器才是受认可的高端品牌。"深圳市永丰源集团副总经理刘权耀在  相似文献   

14.
刘阳 《黑河学刊》2014,(2):55-55,64
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行销天下,对日本陶瓷文化产生重要影响,包括陶瓷生产、艺术以及出口。现今,景德镇陶瓷发展却落后于日本。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被称为瓷器王国,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刻瓷作为瓷器艺术重要的装饰手法,起源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标记符号以及秦汉时代的剥玉,是我国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在清代乾隆年间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瓷器装饰艺术,并达到鼎盛时期。但由于其工艺难度较大,到了近代几近失传。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古老的技艺在淄博大地上枯木逢春,使淄博一度成为中国刻瓷艺术的"领头雁",代表着世  相似文献   

16.
<正>越窑青瓷,器形多姿,轻薄坚硬,釉色青翠莹润,类玉似冰,被世人赞誉为"母亲瓷",是世界公认的瓷器之母,因其烧窑位于古越州(今浙江绍兴)而得名。早在2000多年前,绍兴上虞一带有"龙窑"数百座,盛产青瓷而被称之为中国越瓷的发源地。不过,越窑青瓷生产却中断近千年,制作工艺也随之流失。几年来,绍兴一大批民间艺人始终怀揣梦想,探究着这一古老而绚丽的越窑青瓷技艺,传承创新,欲使越窑青瓷重绽"夺得千峰翠色来",成为绍兴悠久历史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陈国荣便是其中一位研究制作越窑青瓷艺术的践行者。陈国荣,男,1963年出生于浙江省绍兴陶堰镇瓜山,系首届绍兴市工艺美术大师,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绍兴  相似文献   

17.
阴秀文 《走向世界》2012,(21):92-94
作为陶瓷收藏品中的高端品.瓷板画的价值随着近年来瓷器价值的升温出现几级跳。 半个多世纪以来.作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瓷画艺术群体.“珠山八友”以及他们的瓷画作品成为收藏市场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长沙窑又名铜官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遗址位于湖南长沙北郊约30公里的石渚湖至铜官镇一带。始于初唐,兴盛成熟于中晚唐,而至五代则开始衰落的长沙窑,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及地位,至今,它以丰富的器型、神秘的图案、亮丽的色彩、洒脱的铭文等特点,书写了长沙窑古瓷艺术灿烂的篇章。近年来,随着长沙窑的历史文化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知,日益受到现代艺术家和学者的高度重视,长沙窑瓷器成为许多收藏爱好者追逐的热点,使我们对长沙窑瓷器装饰艺术太多未知的文化有了更大的探索动力。  相似文献   

19.
黄勉 《走向世界》2015,(12):64-67
在《人鬼情未了》这部经典爱情影片中,男女主人公那段缠绵的爱情故事,说不清是艺术成就了爱情,还是爱情宣扬了艺术。艺术,其实在你我的生活中,既亲近,又遥远。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随处都能发现身边琳琅满目的艺术品:一件精致的陶瓷、一幅美丽的画卷、一个精美的雕刻、一段醉人的舞蹈……而创作这些作品,则不是那么简单,需要出众的灵感、异于常人的艰辛付出,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创作出来的。  相似文献   

20.
人所共知,陶器是人类史前文化曾经发生的现象;瓷器的发生则当属于中国古代物质文明长期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成果,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陶瓷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形态,具有物质和文明的双重特征。陶瓷器首先是为实际生活需要而“造物”的产品,同时又是按着审美规律寻求“造型”的艺术创造。本文试就我国宋代陶瓷的“造型”做一粗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