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格监督检查证据,是指一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证据种类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等。调查取证是价格监督检查的重要环节,获取的证据是证明当事人价格违法行为事实成立的主要依据,是对当事人价格违法行为事实进行认定的基本依据,是对当事人价格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的法定依据。一、我国法律对行政证据的规定证据,在法学界一向被视为诉讼的支柱,是构  相似文献   

2.
三、现有证据不完全,缺少主要的证据在检查案件质量中发现,对一些违法行为的取证,只取到了部分违法事实的证据,办案人便想当然地将这部分违法事实经过“演绎推理”,或者直接将其作为想要证明的违法行为的全部证据,认定当事人有某种违法行为。例15:地板商店销售地板以次充好案。2002年3月,地板商店从某人手中购进FY牌地板100包,其外包装中标注了“优品级”字样,当事人在规定期限内未能提供“优品级”的等级证明及其他相关证明材料。至案发止,地板已全部售出。当事人供认:获利1000元人民币。办案机关认定该行为违反了《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  相似文献   

3.
行政违法行为的证据,是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活动中用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客观事实,是行政执法机关正确处理行政违法案件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对行政执法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进行了规范。这对于促进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公正性、程序化、规范化,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也对行政机关执法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基层执法办案、调查取证的整体水平看仍不容乐观,证据的缺失现象可以说“俯拾皆是”。一、现有证据不能支持违法事实例8:HH汽车配件制品厂制售冒牌HH…  相似文献   

4.
论《证券法》与《刑法》关于证券犯罪的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法》对证券犯罪的规定突破了《刑法》,与《刑法》的相关规定产生了冲突。协调该冲突是打击证券犯罪、规范证券市场秩序的需要。协调方式:一是对证券法规定的新的而刑法已有的犯罪构成要件能涵盖的犯罪行为形式,进行司法解释,二是吸收证券法中证券犯罪的新规定而修正刑法。  相似文献   

5.
《出入境检验检疫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第85号令)第二十九条和第三十条规定,当事人的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两个以上检验检疫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的,该两个以上检验检疫法律、行政法规或者规章的法律责任有重合规定的,应合并处罚种类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但是,在检验检疫行政执法中,执法人员经常会遇到在一个案件中行政相对人存在两种以上(含两种)违法行为的情况.如何适用法律法规对行政相对人依法进行处罚,是对各违法行为分别单独进行处罚,或者选取一个较重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还是对所有行为进行合并处罚?  相似文献   

6.
《证券法》对证券犯罪的规定突破了《刑法》,与《刑法》的相关规定产生了冲突。协调该冲突是打击证券犯罪、规范证券市场秩序的需要。协调方式:一是对证券法规定的新的而刑法已有的犯罪构成要件能涵盖的犯罪行为形式,进行司法解释,二是吸收证券法中证券犯罪的新规定而修正刑法。  相似文献   

7.
在检验检疫行政违法中,经常会遇到一个违法行为同时违反检验检疫行政法律规范和刑法规范,因而构成行政违法与犯罪竞合的情况。譬如逃避动植物检疫,引起重大动植物疫情的行政违法行为,同时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三百三十七条规定的逃  相似文献   

8.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是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至一百五十条调整的行为,共有九个罪名。工商机关应用《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五十条、五十二条处理的产品质量责任案件,对达到刑事追诉数额标准的案件,工商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点,就在于移送公安机关的这类案件能否证明当事人实施违法行为时的主观故意。  相似文献   

9.
自《行政复议法》实施三年来,我局积极贯彻落实《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行政执法中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进行调查取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加强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制度建设,加大专业法律的培训力度,依法规范行政复议、行政应诉工作程序,不断完善法律监督机制,稳中求进,不断创新。一、建设职业化队伍、培养专家型人才随着行政诉讼案件发生量不断上升,在相当的行政应诉活动中,在和当事人律师对簿公堂、据理力辩时,我们的应诉人员有时颇感力不从心,和律师明显不处于同…  相似文献   

10.
一是处罚种类和幅度说明制度。办案人员在案件调查终结提出行政处罚建议时,必须在案件调查终结报告中援引《青岛市工商局常见违法行为罚款参照执行标准》有关条款规定,对照案件当事人违法行为事实和情节,  相似文献   

11.
一、实体处理上,分为两种情况:(一)认定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合同违法行为,应否予以查处,可以依据的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有:1.《合同法》2.《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3.《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实施细则》4.《关于查处利用合同进行的违法行为的暂行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第35号令发布)5.《建筑市场管理规定》(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1年发布)(二)研究合同诈骗是否涉嫌犯罪,应否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可以依据《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法发〖…  相似文献   

12.
合同违法行为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依法应受行政处罚的行为。构成合同违法行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要件:(一)合同违法行为的主体是合同当事人,包括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在与合同当事人共同实施合同违法行为的情况下,可以成为共同违法主体,但第三人不能单独成为合同违法行为主体。(二)合同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是故意的,行为人的目的是牟取非法利益。为牟取非法利益,行为人往往希望并积极追求…  相似文献   

13.
先行登记保存是指对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进行登记并保存证据,是相对于行政强制措施或行政处罚措施而言在先采用的一种证据保全措施。先行登记保存最先规定在《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行政机关收集证据,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相似文献   

14.
当事人陈述依其性质可分为叙述和承认。当事人承认是指一方当事人对他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和诉讼请求表示承诺或者认可。其中,对案件事实的承认称为自认,自认将免除对方的举证责任;对诉讼请求的承认称为认诺,认诺将产生认诺者直接败诉的后果。自认制度是行政程序证据制度和行政诉讼证据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第18条第1款第5项的规定,当事人陈述是工商行政执法中的法定证据种类之一。我国学者大多认为自认是当事人陈述的一种特殊形式①,由此可见,当事人的自认可以作为工商行政执法中的…  相似文献   

15.
一、听证应以质证和申辩为核心,听证主持人不能表现出追诉的迹象《行政处罚法》第42条第6项规定: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的违法事实、理由和行政处罚的建议;当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由此可见,听证的核心是质证和申辩。所谓质证是指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行为违法的相关证据,由当事人逐份进行核实,或予确认、或予否认,并有权提出新的相反的证据,用以证明案件事实或自己的行为没有违法;所谓申辩,是指案件调查人员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依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提出拟作出的处罚决定,当事人对适用法律是否准确及应当从轻处理或不予…  相似文献   

16.
责令改正的性质及其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令改正在日常执法活动中被大量运用,《行政处罚法》第23条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这是对责令改正的一般规定。其他法律法规中关于法律责任的规定,也设有责令改正的规定,如《公司法》第224条、225条、226条,《产品质量法》第53条、54条等。从原则上说,在工商行政管理活动中,责令改正可以适用于对所有违法行为的处理。然而,实际工作中,由于认识的偏差,它的应用又往往发生误差。下面,笔者就责令改正的含义及其应用略抒管见。一、责令改正的性质在对责令改正的认识上,学术界也有争议:有的认…  相似文献   

17.
行政处罚中从轻、减轻处罚的规定,实际上是赋予行政机关一定的自由裁量的权力,便于行政机关灵活地运用自己的权力。《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了四种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当然,根据该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具有限制行政责任能力的人,也应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1.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2.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3.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4.其他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在检验检疫执法实践中,检验检疫人员有时会遇到需要认定当事人违法行为是否属于"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情形,以便决定是否对其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何谓"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情形,相关行政法律法规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界定。笔者试图从检验  相似文献   

18.
简易程序是行政机关对于违法事实清楚、确凿 ,情节简单、轻微的违法行为给予法定的较轻的行政处罚时所适用的比较简单的处罚程序。在行政处罚程序中 ,简易程序是最基本的程序 ,但简易程序的适用不是随意的。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 ,符合下列条件的 ,行政机关执法人员才能适用简易程序 ,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1 违法事实确凿。即能够证明当事人具有违法行为的证据确实清楚、充分。2 有法定依据。即有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或者规章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处罚无效。3 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的种类和…  相似文献   

19.
根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履行的职责和义务主要包括:一是依法对违法事实进行审查的责任和义务。审查违法事实的几个重要方面,即违法行为涉及的金额、情节、后果等;审查的依据,即刑法关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妨碍社会管理秩序罪等罪的规定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这类犯罪的司法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等规定。二是妥善保存和提供有关证据的义务。不仅要妥善保存所收集的与违法行为有关的证据,而且要对查获的涉案物品如实填写涉案物品清单,并按照国家有…  相似文献   

20.
补强证据规则与工商行政执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强证据规则,是指某一证据由于其存在证据资格或证据形式上的某些瑕疵或弱点,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必须依靠其他证据的佐证,借以担保其真实性或补强其证据价值,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补强证据规则最初出现在刑事诉讼领域,其设立宗旨在于保护处于弱势的被告人的权利,防止对案件事实作出错误认定。《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71条基于行政诉讼当事人地位的不对等性,引进了补强证据规则,该规则一般只能适用于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认定的案件事实的判断,不应适用于对原告主张的案件事实的认定①。该规则无疑将对工商行政执法实践产生重大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