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财政补贴作为国家普惠性支农政策,对农民生产效率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2003年-2017年绿色粮食生产效率,得出绿色粮食生产效率15年间稳中有进。继而建立计量模型,运用Tobit模型检验绿色粮食生产效率与各项补贴政策作用关系,测量结果表明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与生产效率显著正相关,因该补贴在绿色生产准则限制下激励了农户绿色投入,强化了农户绿色生产行为转变;而农机具购置补贴与生产效率不显著负相关,原因为该补贴缺乏对常规农业与绿色农业进行区分,对农户绿色种植行为激励不足。据此提出政府应当优化补贴结构、加大补贴力度、规范补贴机制、强化绩效管理等政策建议,以此提高绿色农业生产效率,促进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中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是最常见的两个政策工具。选取2016—2020年875家上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务数据,实证检验税收优惠和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发现:单独运用税收优惠政策的情形下,税收优惠并没有起到提升企业绩效的作用,反而对企业产生抑制效应;但在单独运用政府补贴工具时,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当考虑两种政策并行时,不同政策工具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效果互不影响。进一步通过产业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工具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激励效应会因产业不同而呈现差异化。结论表明,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加大政府补贴力度、改善补贴结构、考虑产业异质性、斟酌使用税收优惠政策,并根据产业特点提高政策实施的精准度。  相似文献   

3.
运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行为改变模型,探讨贫困地区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不同贫困程度、不同经营规模、不同收入结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研究发现:采纳动机、农技技巧对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有显著影响,非农收入、预期收益、农业劳动力数量、风险态度、风险保障、科技培训和经营规模是影响农户采纳意愿的关键因素。不同类型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具有差异。家庭经营规模、科技培训对贫困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更显著,农业技术信息获取渠道、非农收入对非贫困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更显著;劳役动机和农业技术使用技巧对经营规模较小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更显著;农业技术了解程度对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更显著,非农收入、驻村农业技术员对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户农业技术采纳意愿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重点解析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者道德风险作为中介变量,政府干预影响农业信贷担保风险的作用机理,采用IV-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法,实证检验了政府干预对农业信贷担保风险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对农业信贷担保风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政府干预一定程度上激励了项目风险高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者申请较高的农业信贷担保额度,从而增加了农业信贷担保风险;在非对称性信息情况下,政府干预会激励高风险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者为了提高外部融资的可获性,隐藏或提供虚假信息,用以获得更高的担保授信额度从事农业生产经营风险较高的项目,从而诱发农业信贷担保风险.研究结果拓展了委托—代理理论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三农"领域的应用,为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新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风险和灾害补偿的有效方式,是WTO框架下的"绿箱"政策之一,已为许多发达国家所采用。农业保险主体(农户、保险机构、政府)风险管理行为对农业保险的影响,以及农业保险政策对农业保险主体行为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借鉴国外在立法、政府补贴和推动、农业风险分散机制等方面的经验,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规范和诱导农业保险主体风险管理行为朝着有利于农业保险的方向发展:(1)政府推行农业保险的主要作为;(2)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3)选择规模化生产的地区进行重点试点。  相似文献   

6.
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让新型职业农民安心务农、专心务农,可有力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文化水平较低,职业技能不强,农业支持力度不大仍然成为广大新型职业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之一。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意愿的个体、农业生产经营、教育培训、农业生产意愿等方面的因素,发现性别、文化程度、希望的培训时间、是否有扩大农业生产的愿望、从事农业背景、农机服务方式、单位效益与当地平均水平相比等变量,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农业生产意愿在统计学上有显著的影响。政府要增加新型职业农民接受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机会,同时培养大学生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在土地、金融信贷、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农业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远程开放教育的优势,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远程开放教育培训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加快外向型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是农户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农户加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意愿受农户特征、生产能力、制度(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基于对西南地区农户问卷调查资料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户特征(文化程度、土地面积、家庭收入)、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经营成本、商品化水平)、制度(供应链联盟制度、政府监管和保护政策、政府补贴政策)3方面的因素对农户加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意愿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影响的显著程度依次为:制度因素﹥生产能力﹥农户特征。农户应加快向新型职业农民、农场主及家庭农场转变,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及其核心企业应维护农户利益,政府应完善制度环境,以有效增强农户加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意愿。  相似文献   

8.
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补贴行为对企业员工工资的“溢价”假说,并进一步使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法刻画补贴强度与员工收入增长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研究结论表明,作为政治关联的政府补贴行为确实能为企业员工带来收入上的“回报”,其中国有、亏损以及中西部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工资“溢价”。当补贴强度大于5%时,随着补贴力度的强,政府补贴越能够显著地促进员工收入的增长。政策含义表明需要关注政企关系在收入差距中的影响;逐步调整补贴政策的激励导向,发挥市场对企业绩效进而对员工收入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3年,为了体现惠农原则,中央财政目前已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推广至全国。本文基于农户立场,对于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进行了阐述,从农户对于该政策内容的认知角度入手,评价农户对于农业保费补贴政策具体内容的看法,并运用Probit模型,针对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因素,并结合得出的结论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土地产权趋于稳定将强化农户的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进而激励农户改进农业生产行为,但这种激励具有情景依赖性:由于农户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能力和目的不同,并不是所有的农户都会因此而改进农业生产行为。采用2018年广东省“千村调研”数据,分析确权颁证对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确权颁证虽然赋予农户实现农地价值的剩余权,但能否促进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还取决于农户自身的获益能力和收益本身的效用。如果农户缺乏实现农业生产超额利润的能力(低收入农户),即使土地产权趋向稳定,也难以产生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动力;如果实现农地价值的最优方式是“他用”而非“自用”,即使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会带来农业生产超额利润,农户也不会积极采纳;如果农户具有实现农业超额利润的能力(高收入农户)和预期(以农业为主业的农户),则确权颁证会促进其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农地确权颁证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促进有着情景依赖性,因而,在农地确权颁证的同时要完善农地流转制度,通过土地产权稳定和流转稳定的双重激励更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施行绿色生产行为。  相似文献   

11.
美国之所以成为最大的农业现代化国家,与美国政府长期的、连续不断的、积极的农业扶持政策有直接关系。美国政府不仅通过多种方式对本国农业直接补贴、保证农民收入、扩大销售市场,而且还将高科技广泛应用于农业,使美国农业成为一个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12.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从理论上构建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一般分析框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范式,构建由环境分析、行为分析、结构分析和绩效评价四个部分组成的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EBSP分析框架:环境分析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分析;行为分析考察政府、农户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与演化;结构分析研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培育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和社会化服务水平,亦是这一分析框架的核心;绩效评价主要从农民、农业和农村三个角度来进行,以收入指标为主、效率指标为辅。还应深化制度改革,规范主体行为,优化内在结构,完善激励机制,以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农业科技政策对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激励作用。通过时黑龙江省5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农户对政策感知程度与科技政策激励效果和政策预期目标实现的关系,以此分析影响农业科技政策的实施效果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对现代农业科技政策理解程度越高,对提高农民劳动生产力越有激励作用。因此,应通过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完善农产品市场机制.优化农业的科技发展环境等措施,提高科技政策的激励力。  相似文献   

14.
农户家庭是现在及未来很长时段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组织形式。以家庭为单位作业,易受自然资源、技术条件、劳动供给、政治形势、社会经济秩序乃至地理天气等外部条件影响,会面临各种不确定性。近期外部要素变化对农业经济冲击可谓喜忧参半。贴合经济生活原型,纳入风险要素并构建农户家庭决策模型,可为政府反馈农户经营信息、评估家庭微观经济行为和构建有效制度提供实证依据。目前,农户家庭经营主要面临系列制度障碍,因而应加快推进涉农制度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激励和保障功能,以降低农户风险和成本,提高农业经营业绩。  相似文献   

15.
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发挥政府和农民的积极作用。政府的作为应该是在农村公共领域,运用资金投入和政策法规支持农业建设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科学技术、现代产业体系、现代经营形式、现代发展理念和培养新型农民等等。政府要有相应的政策法规维护生产性农村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权益,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甘肃省部分贫困县的实地调查为例,对农民的农业技术选择行为、农技推广人员的行为和地方政府行为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缩小各利益主体行为差异的角度提出推进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的一些建议,即:建立和完善农民信息反馈制度;多渠道开展农民技术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推广技术的简易化处理;建立和完善“小区域农业技术推广户”,带动农民采用新技术;引入有效激励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技推广人员考核制度等。  相似文献   

17.
都市农业实践遍布世界各地。当前,都市农业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西安市都市农业的实践和SWOT分析表明,都市农业具有显著的公共物品的特征,拥有有效的政府管理是顺利推进都市农业发展的最基本条件。陕西省政府应优化区域布局,强化政策引导;改革投资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强化社会服务;完善配套法规,稳定政策扶持;培训新型农民,提高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一个急需破解的重大悖论:如何在发展小农户的基础上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论文提出中国特色农业竞争力具有三重内涵:以生产竞争力为基本要求,以安全竞争力为战略底线,以市场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小农户发展对于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有重要作用,这体现于小农户发展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竞争力、安全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并推动提升机制之间联动。因此,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必须促进小农户发展,并且小农户发展有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可能性,但当前小农户发展受到内外条件的约束。据此,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完善政府支持、发挥小农户主体作用、发展和推广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以及将小农户融入产业链。  相似文献   

19.
The 1920s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the diffusion of the gasoline tractor in North American agriculture. The tractor was a labor-saving technology by virtue of its speed of operation, reducing labor input per acre. During the same decade, immigration policies of the USA and Canada diverged sharply. While the USA implemented immigration quotas, Canada admitted large flows of Eastern Europeans, provided their destination was the Prairie West. With the essentially homogeneous nature of the plain on either side of the international border, this divergence in policy sets up a natural experiment that allows us to tes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hanges in labor supply on the adoption of labor-saving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We show that although Canadian farmers had earlier adopted tractors at the same rate as farmers in the USA, the relatively slower rate of adoption of the tractor on the Canadian Prairies following the policy divergence can be attributed to Canada’s shift to a more open immigration policy. We conclude that changes to macro-policies can have unexpected consequences as illustrated by this example of tractor diffu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