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ang)鲶,又名苏氏(mang)鲶,属热带鱼类,20℃-30℃为正常生活温度,水温在12℃以下就会死亡。(mang)鲶为杂食性鱼类,幼鱼主要吃水中的浮游动植物,如轮虫类、扁虫类、桡足类、枝角类、绿藻类、硅藻类、蓝藻类,也食人工配合饲料。鱼种到成鱼,主要以各种腐败的水生植物及人工饲料为食,也喜食剩饭菜、  相似文献   

2.
淡水石斑鱼,学名马那瓜丽体鱼(Cichlasoma managuense)又名马那瓜慈鲷、花老虎等。属鲈形目、鲈亚目、丽鱼科,原产于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等地的河流及湖泊中,为热带肉食性鱼类。喜高温,生活水温为17--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3.
<正>一、生活习性(一)对温度的适应范围美国大口胭脂鱼属喜温性鱼类,其生存水温为0~41.5℃,最适水温18~32℃。在此温度范围间,摄食旺盛并集群。当水温在7℃以下时摄食量少,不集群;当水温在4℃以下的  相似文献   

4.
一、测水体温度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关。一般来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为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0℃-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鳊等吃食鱼体重的3%-5%,然后逐渐增加,以防投草过量造成鱼类消化障碍而引起鱼类肠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5.
<正>1、梭鱼生物学梭鱼,又名肉棍子、红眼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梭鱼属。该鱼适盐、适温范围广,海水、咸淡水和纯淡水均能生活生长,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生长适温1-30℃,最适温度为12-25℃。该鱼不仅能在海水和咸  相似文献   

6.
(1)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有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因此,必须根据全年水温升降规律来严格确定日投饲量,使鱼吃好、长好、少生病。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开始每次喂量为当日存塘草、  相似文献   

7.
<正> 巴西鲷属鲤科鱼类,口较小,在背鳍与尾鳍之间有一脂鳍,故学名为小口脂鲤。该鱼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国的内陆水域,也是巴西的主要淡水经济鱼类。巴西鲷属热带鱼类,最大个体可达4公斤,生存水温为9℃-40℃,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我国于1998年从巴西引进该品种,经  相似文献   

8.
<正> 梭鱼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北多,南少,性活泼,喜跳跃。栖息于河口及港湾内,并可进入淡水。幼鱼喜欢集群,有明显的趋光性及趋流性。梭鱼适盐范围为0‰~38‰,能在水温3℃—35℃的水域中生活,最适水温为12℃—25℃。 梭鱼的繁殖季节各地有异,渤海湾为4月底到6月初,浙江为4月初至5月初。性成熟年龄雄鱼为2—3龄,雌鱼为3—4龄。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成鱼以硅藻和小型生物为食。人工  相似文献   

9.
淡水白鲳原产南美洲亚马逊河,属热带与亚热带鱼类。生活适宜水温范围12℃-35℃,生长水温21℃-32℃。罗非鱼为热带性鱼类,属鲈形目,丽鱼科,是一种以浮游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病害少、适应性强、耐低氧等特点。同时“无公害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项目,实施地点在。河南省郑州市姚桥乡特种水产养殖场,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每亩产量达到1451.5kg.平均规格0.756kg的结果。现将尼罗罗非鱼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福建闽南地区俗称土鱼、蟳虎,属鲈形目,塘鳢科,乌塘鳢属。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均有分布。为暖水性浅海咸淡水小型鱼类,营穴居生活,栖息于河口、港湾中低潮区泥质、沙泥质的滩涂的泥孔或洞穴中。肉食性鱼类,自然水域中主要捕食小杂蟹、鱼虾、贝类。属广温、广盐性鱼类,最适盐度5‰~15‰,可在河口或淡水水域中生存,盐度21‰以上生长缓慢,最适水温23—26℃,水温低于12℃,躲在洞穴中,不外出觅食,致死水温10℃以下。中华乌塘鳢个体虽小,但含肉量高,肉嫩味美,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凉血、促进伤口愈合等功效,为名贵鱼类。耐干性强,易于长途运输活鱼,  相似文献   

11.
<正> 一、乌鳢的习性、食性与生长 1、习性:乌鳢喜生活在水草茂盛、水流缓慢的水体中,对水质、水温等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强,在水中缺氧情况下,它可以将头部露出水面,通过鳃的辅助呼吸器官呼吸空气。它对水温的适应性也很广,从冬季接近0℃的水温到夏季39℃—40℃水温中都能生活。 2、食性:乌鳢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幼鱼期,以桡足类、枝角类和摇蚊幼虫为食;成鱼阶段,以水生昆虫、小虾、蝌蚪、小型鱼类为食。乌鳢可吞食自身体长2/3以下的鱼类,同时有自相残食的习性,鲜活饲料系数一般为4—5。  相似文献   

12.
野生梭鱼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河口港湾的咸淡水交汇处。梭鱼对盐度和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通常幼鱼对盐度的适应范围为0~38‰,在海水、咸淡水及淡水中均能生活。对水域温度的适应范围为3℃~35℃,适宜的水温范围为12℃~25℃,当水温低于-0.7℃时,即停食。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梭  相似文献   

13.
一、生物学特性泥鳅分布很广,常栖息于河、湖、池塘、稻田的浅水区。泥鳅属温水性鱼类,生长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22℃~27℃,水温高于33℃则钻入淤泥中,水温低于5℃潜入泥中进入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通常生活在水底层,有钻泥的习惯,喜欢中性及微酸性的粘性土壤。不仅能用鳃呼吸,还能利用皮肤和肠进行呼吸,对环境适应能力强,耐缺氧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淡水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是一种食用兼观赏的鱼类。 一、生物学特性 淡水白鲳体侧扁,头小,体型似海水鲳鱼。鱼体呈银灰色,其胸、腹、臂鳍呈桔红色。淡水白鲳属热带鱼类,耐低温的能力很差。其生存水温10℃-42℃,最适水温28℃-35℃.20℃以下生长缓慢,12℃以下身体失去平衡(侧躺水中)。  相似文献   

15.
金鳟(Oncorhynchus mykiss),金鳟属鲱形目鲑亚目、鲑科、鲑亚科,金鳟是日本从虹鳟的突变种选育出的金黄色品系,1996年引进我国后根据其体色特征命名为“金鳟”。金鳟属冷水性鱼类,正常生长上限水温为22℃.没有明显的下限,下限水温接近0℃的仍能少量摄食,正常生存。  相似文献   

16.
梭鱼,又名肉棍子、红眼鱼,其适盐、适温范围广,海水、咸淡水或纯淡水均能存活,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鱼类。其生长适温范围为1℃-30℃,最适温度为12℃-25℃。梭鱼不仅能在海水和咸淡水中养殖,还可在淡水池塘、水库和湖泊中进行养殖。援鱼既可以主养,也可以与淡水鱼、蟹、虾混养,是提高水体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是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7.
<正> 鱼类离不开水,水体是鱼类生活的环境,其水质的好坏与鱼类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不良水质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在渔业生产中应严格控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1、水温高低与温差较大:每种鱼类都有其最适宜生长的水温,如青、草、鲢、鳙、鲤、鲫等鱼最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3℃—28℃,罗非鱼为25℃—32℃,虹鳟为10℃—18℃,水温过高过低都会影响其生长,甚至致病死亡。因此,夏季若水温超过鱼类生长适宜温度时,应  相似文献   

18.
田藕、泥鳅种养结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莲藕为喜温作物,适宜生长温度20~30℃,是传统的营养保健和食疗珍品,其悠久的种藕历史,一直承载着我县厚重的农耕文化情感与积淀。泥鳅为小型经济鱼类,属温水性鱼类,生长水温15~30℃,最适水温22~27℃;却食性较广而杂,素有"水中人参"之称;其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人们一直被其及较高的食用保健价值和药用功效所拥戴。一、模式概述藕田养鳅简言之即通过强化田块工程建设,选择将种植莲藕(水生经济作物)适当地套养泥鳅,改依赖化肥和农药  相似文献   

19.
一、亲鱼培育 加州鲈生活在水体中下水层.常藏身于植物丛中,有占地习性。要求水中溶氧1.5mg/L以上.且适温范围广,在水温1℃-36℃范围内均能生存.10℃以上开始摄食,最适生长水温为20℃-30℃。加州鲈是肉食性鱼类,摄食性强.食量大,喜捕食小鱼虾、水生昆虫等,人工养殖可授喂切碎的小杂鱼,经人工驯食后也可投喂配合颗粒饲料。其性成熟一般为二龄鱼,每年2月-7月产卵,4月为盛产期。在加州鲈繁殖前,必须加强亲鱼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为开发我市坝上半咸水资源,把我市水产业做大、做强、做出名气,我市在地处蒙占高麓的张北县黄盖淖水库进行了梭鱼放流增殖技术研究,三年累计向该库放流梭鱼种15.43万尾,由于实验所用梭鱼夏花节约人力物力来源于距当地700公里的沿海地区,加上梭鱼属河口性鱼类,其呼吸频率非常迅速(约200次/分钟),梭鱼苗种的运输成为梭鱼放流增殖研究的重要环节,其运输成活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