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主题之一,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为贯彻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方针,近几年一直积极探索应用型本科"双创"教育模式,在结合应用型本科"双创"教育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体化服务教育体系的模型。此模型基于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双创"教育改革的方针及内在要求,将"产学研"与"双创"深度融合,着眼于培养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强的人才,齐心协力打造集企业生产经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创新创业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8,(3):143-145
本文立足于财务管理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及实践教育的现状,从实践育人、实践创新、推动创业的视角,从"五位一体"对原有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改造和优化方案,旨在强化实践教育,培养学生"双创"能力,为推动"双创"目标下的高校教育改革和专业建设做出积极尝试。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教学中的资源瓶颈问题,提出了有效利用医学专业实验室进行医学生特色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创业实践与专业实验"双融合"平台模式,将医学实验室资源应用到"双创"项目中,使各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可以在该平台上围绕创新创业项目组成创业团队,发挥各专业特长,实现创业落地。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本文重点分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途径,总结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试图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建立有效的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已成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力,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互联网、 大数据以及共享经济的到来,为创新创业教育向更低成本、 更大规模、 更便捷高效的方向拓展提供基础.新时期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深化高校教育改革、 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支撑"双创"以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提出"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20,(3):236-237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政策之一。随着"双创"大力发展,大学生学习和就业必将面对这一新形式。本文从"双创"的时代背景及政府、学校、社会方面的扶持与鼓励出发,结合语言类大学生自身专业情况以及其目前就业情况方面,对语言类学生创新创业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价值工程》2018,(16):185-187
在"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得到了更多创新创业训练机会,高校如何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效果值得探索。当前,主要暴露出大学生创业基础素养亟待提升、高校配套政策和支持力度有待优化等问题,需要高校从增强认识教育以端正大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训练的价值观、完善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训练体系、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等层面进一步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指导要素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央支持"双创"政策的逐步落地,各地"双创"热潮迭起.但也有舆论认为,"双创"中诞生的企业,其淘汰率超过90%以上.国家信息中心的调研数据也证实了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表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面临着更多的考验.实际上,在创业、创新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挫折并不出人意料,对其成功率的统计也不必急功近利.客观来看,在调动"大众""万众"参与创新创业积极性的同时,努力提升参与者的"逆商"是非常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互联网+"环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背景,分析了残疾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和成因。在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双创"大赛的指导下,探索残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从教学、学习、比赛、实战、实训、投资等角度构建残健融合创新创业生态圈模型,提高残疾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为残疾大学生创新创业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0.
基于创新的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与创业密切相关,高校在创新与创业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必须立足于并服务于创新,为此需要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并在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活动、创业文化等方面寻求创新。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离不开高校"双创"教育,高校"双创"教育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文章以创新生态系统为研究背景,对高校"双创"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双创"教育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业活动之中,如何提高大学生创业存活率成为理论界与实践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一家大学生新创企业为例,采用纵向案例研究构建了大学生创业情境下"机会-资源一体化"过程模型,揭示了大学生新创企业利用创业拼凑进行机会开发的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在探索期,新创企业以资源为导向,采用物质拼凑和技能拼凑,实现"发现型机会"的开发;在稳定期,新创企业以机会为导向,采用网络拼凑和技能拼凑,实现"发现+创造型"机会的开发;在发展期,新创企业以顾客为导向,采用客户拼凑和技能拼凑,实现"创造型机会"的开发。研究结果可为揭示创业拼凑内部机理的形成提供方向,也可为从校园走出的大学生新创企业利用手边资源、开发有潜力的创业机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高校提升自身办学效果和品牌形象、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所开展的一门应用性课程。现阶段,民办高等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与现实创业的环境脱节、师资队伍相对匮乏的发展短板。而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的教育主体和区域内市场主体的共识,有助于打破产教之间的壁垒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壁垒,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双创”教育师资相对匮乏的问题。基于此,民办高校应强化校企合作;完善实训机制,扩大实训的规模及完善实训内容;做好“双创”相关考核,激发师生和企业进行双创教学、提升创新创业实践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江涛涛  王文华 《财会通讯》2021,(21):173-176
传统商科教育已无法适应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开放、融合、共享等特点,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典型特征的新文科建设在数字化经济时代孕育而生.新文科建设是数字化经济时代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新需求和新呼唤,是创新创业教育在新时代的一种继承和升华,为创新创业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要构建双循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教师通过"科研引领—教学熏陶—实训指导—实践升华"的循环来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商业伦理知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循环,具体改革措施包括打造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完善本科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积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建设数智化商科实训系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课堂教育、创新创业环境等六个方面的建设,对我国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行探讨,提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以期对我国"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研究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价值工程》2019,(26):199-201
自"双创"政策实施以来,为科研人员重新创造了友好的创业的环境。面对当前科研人员创业的比例仍然不高、创业成功率比较低的客观现实,本文总结了影响科研人员创业的主要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经济与社会环境因素、政策环境因素、金融环境因素;内部因素包括科研人员本身的技术基础、科研创业者的创业认识、科研人员的学者特征。针对影响因素的特点,分别提出了外部引导与内部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春丽 《企业导报》2012,(6):197-198
创业大学生在学习上重实践轻理论,在创业道路上敢想敢干,肯吃苦但疏于锻炼,创业容易创大业难。针对新时代创业大学生的特点,应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培养德、智、体、创全面发展的人才,因地制宜开展创业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培养学生创业能力方面作了很多前瞻性的思考与探索。本着"创业能力是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这样的新理念,学校与开发区政府联合创办了高职学生创业园,并依托创业园平台,将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实践平台、创业保障机制、创业教育评价"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创业在线     
《中国就业》2015,(3):38
编者按: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年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要顺应网络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要在创客空间、创新工厂等孵化模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在去  相似文献   

20.
魏东初 《企业导报》2014,(9):142-143
本文通过详细的阐述了现阶段网络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现状,深刻的研究和分析了网络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就如何推进我国的网络创业教育的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看法,以期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于网络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帮助大学毕业生和未就业者树立正确的求职方向,转变创业的思维模式和理念,灵活创业方式,增强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充分的发挥出市场的导向型作用,以社会实践为基础,把握时代发展变化的规律,推进教育改革的进程,实现网络创业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