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治理中的审计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公司治理与审计的共同的理论渊源——委托代理理论(一)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委托代理理论是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一个分支,是过去20多年中企业理论最重要的发现。委托代理理论大大改进了理论界对股东、管理者、社会公众之间内在关系的理解。经营管理者作为代理人不仅有自己  相似文献   

2.
一、委托代理问题及本文研究思路现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导致了两类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一是公司所有者与经理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AdolfA.Berle、Gardiner.C,1932);二是公司控制性大股东和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  相似文献   

3.
自1933年伯利和米恩斯(Berle & Means)合著的《现代公司和私有产权》一书出版以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已成为现代股份公司的重要特征,而且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principle—agent relationship)。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都产生于委托代理问题,在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前提下,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决定公司经营效率和公司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内部控制系统在企业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其控制目标的实现与公司治理目标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督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内部控制的发展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公司治理的优化需要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保障。按照委托代理关系原理,  相似文献   

4.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已成为现代股份公司的重要特征。而且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都产生于委托代理问题,在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的前提下.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决定公司经营效率和公司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要素。内部控制系统在企业管理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其控制目标的实现与公司治理目标具有内在的不可分割的辨证关系: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是内部管理监督系统与制度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作为纳税人的社会公众与政府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在部门预算中,该委托代理关系表现出多环节的委托授权链条。针对目前政府部门预算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督弱化而导致的腐败和共谋问题,提出了解决代理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关系是一个迄今为止尚未在理论上明确界定的问题。本文拟就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进行分析,并认为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结构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二者产生的基础都是委托代理关系,都是为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起点,内部控制是实现公司治理目标的保证。一、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基础(一)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产生的基础都是委托代理关系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根据  相似文献   

7.
21世纪的竞争是在企业及其合作伙伴组成的供应链和他们的竞争对手之间展开的。供应链伙伴间的业务关系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所以更强调企业问的合作与协调机制。本文基于X效率理论,探讨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以及如何改善他们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亚林 《物流科技》2005,28(1):45-47
信息不对称引起委托代理问题,供应链企业间由于信息不对称也存在着委托代理问题。特别是随着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日益深化,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是系日益突出,如何协协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制定并处理好各个利益成员之间的激励问题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在分析委托一代理理论及其模型的基础上,对如何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公司金融和产业组织两学科交叉研究的角度,对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资本结构研究进行了新的拓展.对已有模型的理论假设进行完善,引入委托代理关系,使得原有的经济模型更加贴近现实.该模型分析表明,委托代理问题不会影响公司的负债水平,即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公司的资本结构不随之改变.同时,委托代理问题对已有的市场竞争强度与资本结构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也无影响.本文根据中国证监会行业分类,对沪深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模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委托代理理论的框架下,对家族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分析。家族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本文着重对家族企业雇主—工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大股东—小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家族企业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张学诚  罗曰镁 《现代企业》2005,(3):11-11,10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股东(或其代理者一董事)与经营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营者可能做违背所有者利益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我国国有企业的特殊现状决定了其委托代理关系更为复杂,问题更为严重。因此,笔者试图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寻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2.
苟婷婷  陈力 《价值工程》2004,23(5):47-49
本文基于电信产业的价值链,对价值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出了委托代理模型,希望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诠释价值链上各个主导者之间的关系,达到进一步增加整个电信产业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苟婷婷  陈力 《价值工程》2004,23(8):47-49
本文基于电信产业的价值链,对价值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进行了细致分析,并提出了委托代理模型,希望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诠释价值链上各个主导者之间的关系,达到进一步增加整个电信产业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西方现代企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即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如何通过一套激励机制,促使代理人能够积极地工作,最大限度的增进委托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现代公司是由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组成的。从委托代理关系的角度看,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是为解决公司外部与内部委托代理问题而进行的制度安排。规范与优化会计信息、消除信息不对称是二者的共同目标。基于会计准则和内部控制在作用上的链接性和互动性,本文从委托代理关系和会计信息的角度对二者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规范和优化会计信息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寿险公司与代理人之间本质上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代理问题是寿险公司激励机制问题产生的根源。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根据现阶段寿险业激励机制的特征,对委托代理基本模型进行修正,通过修正后的模型分析得出寿险激励机制是以"业绩量"为核心设计与实行的,存在局限性,无法对代理人实现正确的激励。同时,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寿险代理人在现行激励机制下的决策验证了模型分析的结论。最后,总结分析激励机制的局限性,为激励机制的完善提供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7.
刘娜  汤少梁 《价值工程》2012,31(5):306-307
为了解决我国基本药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引用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探讨了政府、监管机构、医疗机构、医生、患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提出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是出现委托代理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建立激励机制、加强信息披露机制和健全监管机制的应对策略来确保基本药物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激励和监督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两种方式,但是它们之间是替代关系。"激励公式法"融激励与监督为一体,变替代关系为互补关系,为解决委托代理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激励公式法"不仅在理论上促进信息经济学,尤其是委托代理理论的发展,而且为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委托代理问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模式。  相似文献   

19.
内部治理审计是一种全新的内部审计理念,是对内部审计功能及作用领域的重新审视。是基于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所形成的所有权监督,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内部监督机制,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基石。基于治理层面的内部审计仍然立足于第二层或更低层的委托代理关系,是管理层对下一级进行监督、评价和咨询的管理控制机制。如何协调内部审计在不同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全面拓展内部审计职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独立观察者的作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对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的实质进行了分析,将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定义为委托代理关系。并分析了供应链上企业之间委托代理机制的基本原理,研究了供应链企业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类问题,并结合供应链的实际提出激励机制设计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