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工业机器人是实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随着在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各界对于其经济后果的密切关注。本文基于工业机器人应用产生的人工替代和就业创造效应,并结合我国劳动力供给和产业结构现状,探究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微观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力成本粘性。机制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降低了生产经营活动中对劳动力的依赖,企业在业绩下降时裁撤了更多低教育水平冗余劳动力资源,通过减少员工数量而非降低员工薪酬待遇的方式调整劳动力成本。此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于劳动力成本粘性的降低作用在劳动力被替代可行性较高、劳动力调整成本较低、民营企业、行业竞争程度较高以及客户集中度较低时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为“机器人换人”提升企业生产经营效率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直接证据,也为如何规避“机器人换人”的潜在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工业机器人与劳动力的空间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媛媛  张竞  周亚虹 《经济研究》2022,57(1):172-188
本文使用2005—2015年人口普查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工业机器人在中国各行业运行量的数据,研究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中国劳动力空间配置的影响。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显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显著减少了地区外来劳动力的迁入率,这一负向影响主要来自低技能劳动者。机制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劳动力迁移的影响,与其应用规模和劳动力的迁移成本有关;从户籍制度改革的影响看,工业机器人广泛应用和户籍制度松绑的双重作用主要影响高技能外来劳动力的迁入。最后,在区域劳动力市场内部,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对地区总就业率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萧屹 《经贸实践》2008,(6):38-39
萧山汽车工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近50年的发展,汽车工业已成为该区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行业已形成明显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机制优势。区内现有汽车整车、零部件生产企业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近100家,产品涉及动力、传动、转向控制、行走、制动、内饰等6个领域。2007年全区汽车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量的14%。  相似文献   

4.
工业机器人在企业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能否重塑企业生存优势值得探讨。基于IFR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影响企业生存的效应与机制。结果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可以重塑企业生存优势,机器人渗透度每增加1%,企业生存概率会上升35.60%;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显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生存促进效应在非出口企业、民营企业效果更显著,政府补贴并未增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生存促进效应。同时,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生存促进效应在不同工业部门及制造业细分行业存在明显不同,该促进效应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更为显著。此外,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东部区域、高科技创新区域企业生存的促进效应更强;从作用机制来看,生产要素配置优化、生产效率提升和产出规模扩大均是工业机器人应用重塑企业生存优势的重要渠道。在数字经济时代,上述发现为下一阶段工业机器人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工业机器人应用如何影响劳动力区位选择,经济学界并未达成一致。本文通过扩展劳动力市场空间均衡模型分析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区位选择的影响,并基于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国际机器人联盟发布的工业机器人存量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应用降低了劳动力的流动意愿,并未将劳动力挤出到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较低的地区。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需求的积极创造效应相较于消极替代效应占主导地位,促进了劳动力就业机会的增加和工资水平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劳动力的流动意愿。其中,中等受教育程度、中青年和农业户口劳动力的流动意愿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水平更为敏感;在信息化程度较高、户籍管制程度较低以及劳动保障程度较高地区,工业机器人应用的“留人”效果较明显。为此,地方政府在积极推进智能制造的同时,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和社会保障,放松户籍管制,这将有助于平稳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促进“稳就业”“保就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一) 机器人,这种由电脑控制的、可以按指令办事的自动化机器,从七十年代后半期开始,日益作为劳动手段被运用于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目前,世界上有180多家公司在研究和生产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的数额每年以40%左右的幅度在增加。在号称“机器人王国”的日本,1980年底已使用机器人7万架,平均每一百万人中占有机器人58架;在作为机器人诞生地的美国,对机器人的使用也一反过去的保守状态,每一百万人中占有机器人15架;在西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科技被认为是智能制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其快速发展在改变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同时,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机器人科技等新技术的出现势必会对就业产生重大冲击。本文利用IFR工业机器人数据和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微观数据,从微观企业层面和宏观行业层面考察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就业变动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就业净增长的负向影响会通过“降低企业就业创造,提高企业就业破坏”来产生作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企业就业变动影响的作用途径存在异质性,相对而言,对于生产人员占比高以及高中学历占比低的企业,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力就业总体变动以及结构变动的冲击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会影响企业的员工结构和绩效水平,进而影响企业就业总体变动以及结构变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上游行业企业的就业影响主要表现为替代效应,对下游行业企业的就业变动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本文研究能够提供关于工业机器人应用对于劳动力市场均衡影响的中国版本解读,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作为自动化装备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了汽车的生产制造中。在生产过程中,汽车车身的钣金冲压线是主要设备,其对汽车制造业的生产效率,以及汽车的质量有着直接性影响,而冲压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因此,工业机器人作为可靠性强和灵活性高的机械设备被切实应用到冲压自动化生产线上,对汽车制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此本文对工业机器人在冲压自动化生产线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一、基本情况 到1992年底,全世界投入使用的工业机器人已达到57.2万台,其中日本35万台,我国台湾省6.5万台,美国4.7万台和德国3.939万台。 到1994年4月,全世界工业机器人大约是60万台。德国在1993年一共生产了4450台工业  相似文献   

10.
自197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建立自动化电焊生产线,世界出现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和自动化应用已深深地扎根于工业。20年来,特别是在最近5年中,这个领域发生了急剧的演变。  相似文献   

11.
蔡苗坤 《经贸实践》2012,(10):50-51
今年以来,随着宏观形势的日益趋紧,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多方面的压力,其中,资金压力尤其突出,融资难、融资贵、融资风险大已成为中小企业资金运营的三大问题。 为帮助中小企业缓解资金问题,实现稳增长的目标,临安市经信局不断更新企业融资理念,积极创新融资平台,着力服务中小企业,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利用政府搭建的融资平台,通过各种融资手段,共为企业解决融资需求25.2亿元,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从而实现了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今年1-8月,临安市工业销售产值增长8.9%,1-7月,工业利税增长15.2%、工业性投资增长5.6%,在全省工业增长排序中,一直位列第二方阵的前茅。  相似文献   

12.
在制造大省的浙江,节能降耗已从被动走向主动,从短期走向长远,从临时应付走向建章立制。今年,我们应继续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突出抓好节能(节电)以及工业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推进工业节水、节电和节材工作,全年万元GDP能源消耗降低4%,其中工业万元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5%,主要耗能产品综合能耗进一步降低;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6%,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个百分点;全社会废旧物资年回收总值提高11%,实施废旧家电与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利用;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下降7%;散装水泥使用率66%;新型墙体材料(非粘土墙材)应用比例达到50%。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区域异质性角度构造了中国城市层面的工业机器人渗透度,并将中国机器人使用的相关研究从劳动市场拓展至产品市场,定量分析了城市工业机器人渗透度对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本文采用“企业—产品—出口市场—时间”四个维度的微观数据,发现中国的城市工业机器人渗透度提高1%,企业内部产品在海外目的国市场的出口额增长了0.112%,原因是城市工业机器人渗透挤出了制造业企业低技能劳动者、吸纳了高技能劳动者,因此,制造业企业人力资本升级;并且,机器人使用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最终,企业可以通过“降价提量”的方式推动产品出口额增长。控制“城市对—时间”固定效应和采用工具变量的回归结果显示,以上结论均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城市工业机器人渗透对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低收入群体的冲击较大。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发展,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推动经济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已有研究主要从劳动力市场视角讨论了工业机器人的经济效应,而文章主要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对城市工业碳排放的影响。首先,文章构建包含工业机器人和能源投入的理论模型。理论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能够赋能城市工业碳减排。其次,利用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工业机器人有效降低城市工业碳排放,推动城市经济向低碳方向发展,且具有长期影响。异质性分析发现,工业机器人能够抑制非资源型城市、数字化水平较高城市、东部以及南方城市的工业碳排放,但对资源型城市、数字化水平较低城市、中西部以及北方城市的影响不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在工业机器人发挥城市工业碳减排效应的过程中,绿色技术创新和人机匹配度是重要的作用机制。进一步采用门槛模型发现,随着互联网普及率、人力资本水平和政府科技投入的提升,工业机器人减排效应呈边际效应递增态势,这意味着完善宽带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是促进工业机器人减排效应的实现路径。文章的研究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双碳”目标,促进经济低碳转型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胡晟明  王林辉  朱利莹 《财经研究》2021,47(6):61-75,91
前沿文献关注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却普遍忽视了机器人应用在筛选劳动过程中会改变人力资本投资,尤其缺乏来自特定情境中人力资本提升效应的经验证据.基于此,文章分类考察了工业机器人应用诱致人力资本提升的收入增长、岗位更替和产业结构转型等传导机制,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微观数据,文章检验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人力资本提升效应.结果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会显著提升人力资本,在替换工业机器人和人力资本度量指标、更换不同维度样本以及考虑内生性问题之后,结论仍然稳健.工业机器人应用不仅会提高家庭收入,还会借助岗位更替和产业结构转型提升人力资本;不同要素禀赋条件下,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人力资本提升效应存在差异,其在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地区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6.
泵是耗能大户。据专家估计,约占世界总能耗的20%。在石油和化工工业中更分别高达59%和26%。因此,泵的节能是一项意义深远、潜力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的大事。过去,离心泵的调节,普遍采用阀门控制和启闭旁通等方法,能量损失很大。随着变频技术工业应用的发展,变速调节不仅方便,而且经济上也呈现合理。特别是能将特性曲线储存起来,并用传感器按生产要求进行调节的新一代智能泵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正> 机器人产业,主要是指占机器人应用总数90%以上的工业机器人的制造业,是一个包括工业机器人本体、关键元器件和系统辅助设备的生产以及工业机器人销售服务等在内的专业化协作生产的行业体系。机器人产业的形成,是一个与工业机器人发展相关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条件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突出标志应当是实现工业机器人商品化并依靠商品生产的资金积累使再生产能够在原有的或扩大的基础上连续进行。通常,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家、在职人数、产量和产值及其年增长率等指标,则用来衡量机器人产生规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邬忠舫 《经贸实践》2010,(10):14-15
宁波市北仑区临港大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强势推动北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繁荣的同时,也给区域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带来了很大挑战。目前,重化工产业能源消耗量占了全区总能耗的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4月份,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工交生产平稳增长,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市场销售趋向活跃,居民消费价格由降转升,外贸进出口大幅增长。 一、工交生产情况 发电量增长较快,原油产量持平。4月份,全国发电量1037.21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6.9%。其中,火电增长2.2%,水电增长37.6%。5大电网中,华北、东北、华东、华中、西北电网发电量分别增长10.8%、6.4%、15.2%、6.0%和5.9%。主要地  相似文献   

20.
柏人 《经贸实践》2007,(4):40-40
据省经贸委建冶煤行业办的最新统计表明,我省水泥工业在“腾笼换鸟”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仅用5年多时间,就实现了现代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比例达95%,落后的立窑基本淘汰的惊人目标,这是换鸟而得的超值金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