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根据《劳动法》规定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随着人们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时常发生 ,因此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也就显得更加重要。一、关于试用期试用期条款属于法定可备条款 ,它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协商约定的以便双方做出符合自身特点与利益的相互了解、相互选择的考察期限。在试用期间 ,双方都可以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终止劳动关系 ,这样可使双方免去劳动合同正式生效后解除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这种社会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它主要是指劳动者同劳动组织之间,因劳动而产生的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种权利和义务关系,在世界各国往往都是通过立法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劳动关系一方面是所有经济活动或模式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具有经济属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就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来讲,它又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一种政治关系,具有阶级性和主观性.一定的劳动关系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其它社会关系都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劳动关系又称为劳资关系,在我国《劳动法》中,对劳动关系作了明确的界定,是指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劳动法》中所规范的劳动关系主要有三个法律特征:1劳动关系是在现实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与劳动者有着直接的联系;2劳动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提供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所在单位;3劳动关系的一方劳动者,要成为另一方所在单位的成员,要遵守单位内部的劳动规则以及有关制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已逐步实行劳动合同制。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一种用人制度。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发生劳动关系时,通过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续订、终止、解除等各环节的工作,来规范企业与职工双方的劳动关系,从法律上打破了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身份界限,既充分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也是促进劳动关系良好运行的必要条件。一、劳动关系的确定劳动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包括劳动力的使用、管理、服务等。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所具有的在…  相似文献   

5.
当前 ,煤炭企业与职工劳动关系较混乱 ,非正常劳动关系大量存在 ,直接影响了职工队伍的稳定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给劳动关系以及社会安定带来诸多隐患。因此 ,依法规范、理顺劳动关系 ,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现将当前煤炭企业劳动关系中存在的五大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分述如下 :一是事实劳动关系问题。事实劳动关系是指企业为劳动者提供工作岗位 ,劳动者为企业提供劳动 ,企业按一定方式支付劳动者报酬 ,但双方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主要是由于企业违反招用职工和劳动合同规定 ,未及时与劳动者签订、续订劳动合同所致。由于事实劳动关系双…  相似文献   

6.
企业劳动关系,是企业劳动力使用者与企业劳动者之间的一种社会经济利益关系。企业劳动关系的双方都有各自的现实目标,企业劳动力使用者以使用劳动者的劳动力为手段来实现组织目标,劳动者则以出让劳动力的使用权为条件来换取所需的由企业管理者掌握的物质生活资料,并在劳动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和更丰富的物质需要,从而达到实现自己个人目标的目的。需要,是企业劳动关系得以建立的根本动因,不断地满足需要也就是企业劳动关系能够得以维持、稳固、改善的唯一途径。企业劳动者的需要在实现劳动的过程中一旦没有被满足,就会缺少满意感,而如果物质利益被企业劳动力使用者侵犯,就会产生不满,轻则抱怨,重则“跳槽”,甚至诉诸法律。  相似文献   

7.
朱宇翔 《广西电业》2004,(11):54-55
就业工作是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在国家法制日益完善的情况下,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建立劳动关系都要求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关系到合同双方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它也是劳动争议处理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不管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都应当掌握一定的劳动合同知识。  相似文献   

8.
<正> 一、《劳动法》对哪些劳动者有法律效力? 《劳动法》规定,其对象是“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这一规定包含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可以理解为三层意思:一是与上述  相似文献   

9.
中国劳动标准体系是指由劳动领域内多种类、多层次的劳动标准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套体系对维护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和协调劳动关系,加快实现劳动力市场的规范化、科学化,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劳动领域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健全中国劳动标准体系应遵循五项原则:一是切合实际,科学合理;二是维护权益,体现效率;三是把握整体,突出重点;四是急用先建,逐步完善;五是多方协作,共同推进。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及劳动标准工作现状,工作进程可以划分为如下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一步健全劳动标准体系阶…  相似文献   

10.
正确认识《劳动合同法》 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劳动合同法》单方面保护劳动者,对企业的发展很不利。笔者认为,《劳动合同法》确实有很多维护和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规定,适当向劳动者作了倾斜,毕竟用人单位在劳动关系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但是,《劳动合同法》在侧重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也重视维护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比如《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  相似文献   

11.
<正> 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为保证劳动者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养老问题直接关系到了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同时体现了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世界已有142个国家实行了不同范围的社会保险,其中实行养老保险的达132个国家并且都把社会养老保险作为国家一项重大的社会政策和劳动政策对待。然而,养老保险各项庞大而复杂的开支  相似文献   

12.
《劳动合同法》统筹兼顾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的利益.力图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利益的平衡。如果无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伤及一方的利益.最终也会伤及另一方的利益。只有以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主导思想.才能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利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林嘉 《施工企业管理》2007,(12):112-114
新意一:明确了立法宗旨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一个纲领性问题,最终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之说并不意味着只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不保护或者排斥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只是强调在双方合法利益保护的基础上,对劳动者给予倾斜保护,不会导致劳动合同双方主体的权利失衡。另外,劳动合同法第1条规定了"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这也强调了对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劳动关系管理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关系的建立、持续、解除各个环节上的管理,而这种管理必须以国家的劳动法规政策为依据,依法而治。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书面劳动合同签订率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劳动争议发生的数量也在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5.
新意一:明确了立法宗旨 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宗旨是一个纲领性问题,最终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之说并不意味着只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而不保护或者排斥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只是强调在双方合法利益保护的基础上,对劳动者给予倾斜保护,不会导致劳动合同双方主体的权利失衡.另外,劳动合同法第1条规定了"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这也强调了对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包括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事业单位等)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建立的社会经济关系。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项基础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工会组织履行基本职责的持续维权过程,说到底就是不断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的持续过程,以协调劳动关系为入手点、着力点,来化解员工切身利益的诸多矛盾,不断推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与良性发展,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是调整我国企业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明确了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与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对于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巩固和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劳动用工机制,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有效积累人力资本、增进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配合《劳动法》的贯彻实施,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应本刊之邀,就贯彻实施《劳动法》的有关问题,回答了本刊记者。记者:《劳动法》是我国的一部重要法律,请您具体谈一谈它的重要性。陈清泰:《劳动法》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当前,通过学习《劳动法》,应该在三个方面统一认识:——《劳动法》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劳动法》对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做工一系列规定,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特征。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劳动…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法制的推动和完善,相关劳动法律法规陆续出台,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尝试用法律武器来解决劳动争议,维护自己的权益,劳动争议中劳动者一方起诉用人单位的案例不断增加,特别是"恶意诉讼"事件频繁出现,劳动关系中的信任危机与日俱增。本文针对劳动争议过程中劳动者一方提起的恶意诉讼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建议。几种典型的恶意诉讼现象劳动关系:在劳动者求职和入职环节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关系的性质究竟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一定要清楚明确。有少数劳动者,为了获得工作岗位,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混淆事实。例如,有些提前退休人员、与第三方存在劳动关系的人员等在求职(全日制工作岗位)过程中,不如实提供个人  相似文献   

20.
试论国有企业分配关系与企业活力亓名杰一、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和分配关系产权关系、劳动关系、分配关系构成了生产活动三个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说来,产权关系决定着劳动关系,而产权关系和劳动关系又决定着劳动成果的分配关系;反之分配关系又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