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辛鑫 《商》2014,(10):166-166
近年来,公众越来越多通过媒体的报道关注司法案件。不可否认,在某些案件中,媒体关注司法案件充分发挥了舆论监督的积极效能,有助于司法环节的公开、透明;但与此同时,也对司法案件的审理造成了不小的舆论压力,使得审判结果不得不屈从于“民意”,在法律规定的区间边缘寻求对“民意”的适应。但在另一些案件中,媒体的监督却发挥了消极作用,以“情理”代替“法理”,用“民意”干扰审判,是我国“媒体审判”现象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胡俊 《商》2013,(18):231-231
司法审判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攸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不断影响民意的同时也为民意所监督。近年来,作为民意与法意交流的重要平台,舆论媒体经常过度解读或者不当放大司法审判中的个别案件,引发甚至激化了民意和法意的冲突,给人民法院独立司法带来了巨大压力。在当前复杂的网情社情下,如何能在准确认识和理解两者关系的基础上,实现民意的畅通表达,使媒体和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得到保障,同时又能保证司法程序的独立性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3.
审判委员会制度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项司法审判制度.审判委员会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推进,审判委员会制度的缺陷日益显露,并越来越成为实现"公正与效率"的障碍.为此,改革与完善审判委员会制度已是当前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与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4.
合议制度相比独任审判和其他审判模式,具有独特的公正价值、效率价值和民主价值,才致其备受青睐。其公正价值体现在能够会聚众人智慧、知识、能力和经验;协调不同的利益和立场;审判者全体亲自参与审判过程,通过内部牵制和监督预防司法腐败和擅断。效率价值体现在强化司法信任节约司法成本,合理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增进司法认同避免缠讼,还可通过合议制与独任制应用范围合理调整实现各得其所。民主价值体现在人数上民众代表优势,信息获取和分享上民主机制,案件处理权的民主模式和意见表达的民意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在司法领域,当前人民法院已充分意识到利用微博等网络媒体进行舆情引导和司法公开的重要意义,全国多地的司法系统也尝试利用微博这一技术平台来进行民意沟通。本文针对微博传播及其影响力展开研究,提出法院利用微博促进司法公开、民意沟通、舆情引导,提高司法的公信力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商》2015,(31)
2014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法治工作基本格局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司法方面做出了"保障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要求,而司法公开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推进阳光司法,做到在审判、检务、警务、狱务依法公开透明,是实现司法公平正义、维护司法权威、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推进司法民主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舆论一经形成所产生的强大社会力量影响着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而媒体的出现催生了舆论的形成和发展.在司法审判领域,舆论产生的监督力量对遏制司法腐败有积极意义,但是舆论的过度关注加上媒体的不规范报道,有时反而会干扰司法公正.司法审判既要尊重舆论监督,又不能迫于舆论压力失去法治的立场;公众和媒体在行使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权利时,也应该以尊重司法为前提.  相似文献   

8.
民意在监督司法的过程中起到预防腐败、弘扬法治精神等作用。但民意与司法性质不同,民意倾向道德性分析,司法是规则思维;民意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司法是理性的体现。在民意与司法相冲突的地带应注意预防民意对司法的过分、非理性干预,确保司法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9.
王翰举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20):248-249
民意在监督司法的过程中起到预防腐败、弘扬法治精神等作用。但民意与司法性质不同,民意倾向道德性分析,司法是规则思维;民意有理性与非理性之分,司法是理性的体现。在民意与司法相冲突的地带应注意预防民意对司法的过分、非理性干预,确保司法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李丹 《消费导刊》2012,(10):128-128
近两年来,民意对几起受关注度很高的案件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民意干涉刑法成了一个不容小觑的现象.但是刑事司法必须和民意保持距离,否则便会出现一系列消极影响.刑法和民意保持距离是分阶段的.在刑事立法、执法阶段可考虑民意;但在刑事司法阶段则应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灵活运用刑法解释学解释刑法,从而达到个案公平并且令民众接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