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徐君  朱娜 《全国商情》2008,(7):77-78
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而准备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而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能直接冻结银行体系资金,这对正在响应国家金融体系结构改革号召的商业银行将带来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存款准备金率"小步快跑"的频调切入,试图分析这种频调对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与策略、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和方向以及商业银行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7年4月5日宣布将再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并于2007年4月16日起开始执行。这是央行继2006年7月份以来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此存款准备金率已经上调至10.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央行通过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控制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能力,从而减少社会的货币供给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有调低存在准备金率的可能,但达到调节经济效果有一定难度。通货紧缩内在形成机制不同决定着政策手段的多样性,而通货紧缩持续发展的经济背景的复杂性使单纯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无力调节;信贷供求、银行经营理念及货币乘数不确定性致使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信贷控制效应弱化;货币流通速度时常变化加大货币需求测量难度;非银行机构的发展影响到存款准备金政府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4.
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富友  陆文军  李歌 《现代经济》2009,8(1):10-10,20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法和向量自回归脉冲响应函数模型来实证分析中央银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的控制是有效的,并存在一个时滞,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必须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的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1)规定和调整存款准备金比率;(2)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范围;(3)规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基础、缴存办法;(4)存款准备金的批准动用等.  相似文献   

6.
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央行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降低商业银行体系的信用创造能力、控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进一步回收目前我国银行体系内过剩的流动性资金,以此加强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7.
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法律形式规定,强制性要求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必须按存款的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的制度,该制度在调控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民银行基层行在依法行使存款准备金的检查监督权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基层人民银行存款准备金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中央银行近期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现象,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而对存款准备金调整从正反两个方面予以效应分析,认为近期调整带来了冻结资金效果明显、对金融市场影响温和及告示效应逐渐呈现的正面效应,同时也表现出继续上调空间有限、发挥效用有限和制度内容不完善等负面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和重视多种宏观政策工具组合使用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4年4月25日起开始实施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直接收缩了商业银行流动性,警示效果明显,使得风险类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更为审慎,但关键指标未根本改善,制度实施效果有待提高且存在一定制度缺陷。因此,应调整差别存款准备金利率确定方式,实行信息披露制度,加大差别存款准备金上调幅度且分档次执行,扩大实行范围,增强监管政策的协调一致性,以逐步完善我国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VAR方法去分析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素,发现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反映商业银行信贷能力的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总额、中国人民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反映政府财政政策的财政存款余额、股票市场成交额以及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成交额;而外汇储备、商业银行信贷余额、国债市场以及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不是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VAR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货币政策时滞效应和货币供给的内生性,而且货币市场的力量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交动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在影响商业银行资金头寸,调节信贷投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政策效应,但通过近年来实施情况来看,这一政策效应呈逐年下降趋势,并且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因此,在目前我国市场经济深化和金融国际化背景下,存款准备金率不宜作频繁调整,也不宜过高.同时也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应实行差别化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12.
指出货币政策的传导必然离不开贷款服务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但由于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贷款、存款和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影响,使得货币政策在传导过程中受到影响,最终不能按央行政策意图影响实体经济的运行。认为应当充分发挥商业银行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作用,取得货币政策实施的最大效应。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10月24日,央行再次下调贷款基准利率,以及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降低0.5%。这是继今年3月份以来,央行第五次降息、降准。调贷款基准利率主要是为了加大金融对实体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则是通过降准释放部分存款准备金,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  相似文献   

14.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商业银行经营决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与商业银行经营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揭示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过程,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保障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及应对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准确掌握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整对国定贫困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本文以2006年11月15日至2007年12月25日11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数据为基础,以国定贫困地区商洛市为样本,对其农村信用社资金总量、成本变化,特别是流动性和利润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不仅要体现在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上,更应体现在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上;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政策作用是解决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问题的重要措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存款准备金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将重点放在分析中国准备金政策的实施背景与影响两方面: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的货币环境,对比相应政策工具的优缺点来说明近几年我国变动准备金率的原因;通过建立回归模型来分析准备金政策对市场利率的影响;通过建立VAR模型,分析法定准备金率的变动对货币供给、贷款以及超储率的影响。进而提出对于准备金政策合理实施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一、进一步提高财政存款缴存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财政性存款是中央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它与法定存款准备金一起对增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理顺人民银行与商收银行之间的资金关系,起着小可低估的作用,基层银行在办理财政性存款收务中遇到的上述问题,希望能引起上级行的高度重视,并尽快加以规范和明确,从而进一步发挥财政性缴存款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金融制度缺陷是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有效性的重要制约因素。金融二元结构条件下非正式的金融市场不受国家金融监管体系的监测和控制,不能在公开金融统计中直接反映;货币政策多重目标,同时兼顾内外均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存款准备金制度还不完善,其自身的一些缺陷也制约了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有效性。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改革金融制度,一方面以内部均衡为目标,真正实现人民币汇率浮动和利率市场化,是发挥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有效性的市场条件;另一方面改革完善存款准备金制度,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央银行不断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及发行巨额央行票据等货币政策手段控制流动性过剩,但效果并不显著。应转变思路,引导资金合理分流,努力扩大内需。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已取消了存款准备金政策,许多转轨国家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实施转为公开市场业务.特别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尤为明显。存款准备金率政策能否达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及实现政策效果,应从制度安排、各政策问的关联等多种角度,来分析转轨国家存款准备金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