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表日益临近,以及利率市场化的需要,作为金融市场最重要、最基础的组成部分货币市场尤其是货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票据市场,近年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同时,由于票据业务具有低风险、收益稳的特性,加上国内金融创新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创新力度不大,各商业银行都以此作为调整资产结构、优选择业务载体、拓宽收入来源和完善优质服务的重要举措加以利用,使得票据业务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态势,并且呈现出三个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票据业务一体化经营,休现票据业务的完整性,使票据市场中的一级市场(承兑)和二级市场(流通环节即贴现、转贴现、再贴现、回购)共同发展;二是各行对票据业务重视程度提升,加速发展,扩大市场份额;三是央行有加速发展票据市场的政策意图。在金融管理当局的积极推动和商业银行热情参与的局面下,中国票据市场必将迎来一个大发展的浪潮。因此,农业银行在此背景下大力发展票据业务,就是为了争取主动、有所作为和抢得先机,合理高速信贷资产结构,拓宽收入渠道,从而改善经营状况,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加快金融业发展 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对武汉城市圈建设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分析了城市圈金融发展的现状和瓶颈,总结了城市圈金融发展的信贷市场一体化、票据市场一体化、支付结算一体化、信息服务一体化等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票据市场风险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子市场,是一个基础性的金融市场。随着我国票据市场的迅猛发展,票据市场风险也日益凸现出来。为了使我国票据市场健康、快速、稳定的发展,必须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票据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重要子市场是货币政策传导的重要市场,央行的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离不开成熟发达的票据市场.票据市场一头连接实体经济,一头连接货币经济,是大量中小企业融资和商业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平台.本文从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这三方面展开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银行间市场中期票据成功推出具有重要意义:中期票据是变革银行间市场发行体制.推动金融创新的重要举措;中期票据是发展场外市场,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重要举措;中期票据是调整融资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重要举措;中期票据是优化信用债券品种结构,完善信用债券期限结构的重要举措;中期票据是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本文还对银行间非金融企业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票据市场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工业化及商业化的产物,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愈进步的经济社会,货币市场、票据市场亦愈日臻成熟.针对票据业务的发展和票据市场的潜力,中国工商银行在2000年成立了专营票据业务的机构--票据营业部,使我行在票据市场取得了领先地位.2001年,仅票据营业部交易量就达1000亿元,人均效益超过200万元.票据业务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效益增长点.下面就票据市场的交易工具、参与主体、交易方式和市场的种类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我国票据市场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票据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票据市场不成熟,功能不完善.票据市场也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各种票据为媒体进行资金融通的市场.票据的出票与承兑相当于发行市场即一级市场.票据的转让(贴现与再贴现)相当于流通市场,即二级市场.  相似文献   

8.
孙强 《金融会计》2009,(11):59-61
当前,我国商业票据市场总体发展较快,在货币市场及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日渐重要,票据市场的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制度建设等方面也在不断完善。然而,票据市场快速发展的同时,票据业务竞争日趋白热化,盈利空间迅速缩小,逐渐忽视票据的贸易背景和银行资信等问题目渐突出,因此,借鉴国外票据市场发展经验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验,规范和发展我国的票据市场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汤莹玮 《金融研究》2018,455(5):37-46
商业信用是信用制度的基础,票据则是在商业信用基础上所产生的最有代表性的信用工具。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变迁,票据发展出汇兑、支付、结算、融资等功能。在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票据的核心功能最终演化为融资。中国票据市场服务于中国经济市场化转型的需要,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票据市场制度体系也需要与时俱进进行修复调整。票交所作为票据市场重要的制度创新,推动票据市场从区域分割、信息不透明、以纸质票据和线下操作为主的传统市场向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现代市场转型。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深化票据市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功能,尤其是发挥好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票据市场是中央银行金融调控的重要基础之一,是市场经济繁荣和稳定发展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都十分重视保护票据市场成长和实行严格监管,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势头良好,但也存在着区域空间发展不均衡、区域风险不均衡、区域金融秩序不均衡等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应积极引导票据市场的发展,适度调控票据市场的不均衡状况,构筑全国统一的合理的票据市场。  相似文献   

11.
在利率市场化、银行民营化、"互联网+"与"大数据"介入金融系统、金融市场产品和参与者多元化发展等背景下,商业银行票据业务的传统经营规模正在逐渐缩小,"互联网+票据"业务迅速崛起。伴随着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向电子化发展,既拓展了票据自营业务,也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如票据业务内控不强、电票发展不足、存在虚假贸易背景等风险。因此,需要促进一体化票据市场的形成、增强票据市场的信用环境、扩大电票规模、完善《票据法》等措施,以促进我国商业票据业务多元化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巧线 《南方金融》2007,(7):40-41,67
近年来,在票据融资业务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票据市场风险不断累积,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票据生态环境低劣是票据市场风险累积的重要原因之一,优化票据生态环境是化解票据风险的良策。  相似文献   

13.
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融通短期资金,传导货币政策等诸多功能,同时也是企业重要的信用工具和融资手段。从1999年开始,我国的票据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票据承兑、贴现量和贴现余额每年增长速度都在50%以上。票据市场的发展不仅有利于完  相似文献   

14.
《安徽农村金融》2008,(9):60-61
国内票据市场的现状 票据市场是金融市场中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事短期资金交易和融资业务的重要场所。票据市场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仅限于在上海、重庆等全国几个大城市试行商业汇票,1994年人民银行在全国结算会议上决定重点在煤炭、冶金、化工、纺织、铁路五大行业的商品结算中推行商业汇票,近年来我国区域性票据市场发展迅速,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当前我国票据市场状况做了整体的研究分析,认为我国票据市场中实质上存在融资性票据。在我国允许发行流通融资性票据的风险是可控的,对解决企业融资困境、完善信用体系、推动票据市场和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文对比世界其他发达货币市场融资性票据及票据市场发展情况,找出了制约我国发展融资性票据的因素,并就我国如何发展融资性票据提出了较为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票据市场是指票据发行和流通的市场。不同国家(地区)对票据市场的界定范畴不同,我国的票据市场是以商业汇票为载体的短期融资市场,涵盖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是直接连接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的枢纽,是我国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漫谈我国的票据市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票据市场是以商业票据为金融工具,主要从事短期融资交易或融资业务的货币市场,它通过票据的签发,承兑,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业务把企业,商业银行,中央银行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日本,美国都有票据市场,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比较滞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需要一个发达的票据市场来完善我国货币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8.
票据市场作为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上海是我国最早开展票据业务的地区,近年来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上海票据市场规模增长迅速,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但同时,上海票据市场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深化相关金融改革,实现市场发展的新突破。上海票据市场发展的现状市场规模扩张较快,呈自主性强劲增长。近年来,上海票据市场出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从贴现余额看,上海票据市场贴现余额从1999年末的60.6亿元增加到2002年末的824.2亿元,3年间增长12.6倍。从累计贴现量看,上海票据市场累…  相似文献   

19.
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市场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提出当前我国票据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规范发展与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杜佳 《济南金融》2004,(5):24-26
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市场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提出当前我国票据市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规范发展与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