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孟迪 《魅力中国》2011,(11):253-253
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现象和复杂心理流程的展现,是物质本体和精神本体的神秘集合;艺术是人类精神结构有价值的自由象征,艺术的社会功能指艺术作品作用于人的精神而对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发生的影响,也称“艺术的价值”或“艺术的社会作用”。本文即从“艺术的价值结构”、“艺术的社会功能”出发来对“艺术的现代价值”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董国书 《发展》2008,(2):82-83
一、深刻认识构建和谐企业的重要意义 (一)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才能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让全体人民得到实惠;只有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同时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而构建和谐企业,有利于理顺企业各种关系,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企业健康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安定团结,使社会成员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3.
《发展》2006,(6):18-18
第一,社会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 要充分认识社会发展战略不是经济发展战略的补充和依附,社会发展战略应当成为发展战略的核心。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战略,是从人的需求角度出发,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求;同时它通过提高人的化健康素质促进人口质量的提高,并达到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目的;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战略还要求必须保障人类的安全——消除贫困、促进全面就业和促进社会融合。通过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在社会发展战略中设定日程消除贫困,消除不平等和不公正,对于结构性失业、长期失业以及青年、妇女、残疾人和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的不充分就业等问题给予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4.
王会敏 《魅力中国》2013,(11):282-282
一、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与反思1.从“增强体质”到“健康第一”的飞跃。传统体育教学把增强体质作为第一目的,而新课程则把“健康第一”放在首位,粗看二者似乎大同小异,其实质却反映出了教学理念的一个飞跃,首先是健康概念的扩展,即从过去单纯生理健康而发展到现在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的三维健康观。增强体质是单纯的生物学改造,而健康第一的内涵远大于此,反映了教学理念的与时俱进精神。在新课程下,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强壮的体魄,更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和失败,敢于竞争,勇于拼搏的精神和与人合作,团结协作的团队品质。  相似文献   

5.
李后强 《中国西部》2012,(21):10-11
2012年6月29日,在四川省社科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上,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号召大家做有契约精神的社会人。他表示,国家、民族和时代需要契约精神。契约精神要求我们做一个诚信的人,一个守诺的人,一个奉献的人,一个宽容的人,一个感恩的人。7月5日,四川省政协主席陶武先对此讲话作出了重要批示:“这是一篇立足时代、主题鲜明独到的讲话,这是一篇准确定位、体现人文情怀的讲话。播清新之风,引读者回味!”  相似文献   

6.
中和思想是儒家处世治国的核心思想,是中华精神的重要内容,它倡导“天地人合一”,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它追求和谐与统一、在处世治国上,主张和为贵。这种精神在现代的中国得到不断弘扬广大。对祖国的统一,世界的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全球进入一体化,世界面临各种困难,如何走出困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仍然离不开以和谐统一为主的中和精神。希望中和精神对人类的进步、世界的和平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曾宏 《开放潮》2006,(7):70-71
文化每时每刻都在对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产生着潜在的影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化,从广义上说,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类精神生产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如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意识形态等。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的发展有历史继承性;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凌宗伟 《中国西部》2012,(21):12-13
李后强教授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题目叫《做有“契约精神”的社会人》,我以为,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契约精神”和“社会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信息》2007,(15):76-77
亚健康是指处与健康和疾病两者之间的一种状态,即机体内出现某些功能紊乱,但未影响到行使社会功能,主观上有不适感觉,是人从健康到疾病的中间阶段。医学家把健康称为人体“第一状态”,把身患疾病称为“第二状态”。  相似文献   

10.
何涛  刘翔 《理论观察》2014,(12):23-25
公民社会包含多重涵义,它主要是一种社会形态,一种社会治理模式所蕴含的精神。社会现代化包括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文化、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现代化等多个层面,而人的现代化是其最终归宿和目的,人的现代化包含价值和实践两个维度,公民社会本身的结构及其所蕴含的平等、民主、自由、仁爱、责任、宽容、竞争等精神与人的现代化理念相辅相成,公民社会的建构对于解决现代社会的人的异化,促成人的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先进文化的内涵 所谓先进文化,就是指能支配整个文化发展的方向,影响到甚至引导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人的精神和灵魂。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高瘦人 《走向世界》2010,(20):26-28
“神医”张悟本从风靡到垮台,是一出辛辣的讽刺剧。亿万民众在“食疗”的迷醉中醒来,部分媒体在盲目跟风中重拾社会责任的担当……这出“闹剧”面前。我们任何人都很难无动于衷,敢于承认和思索,我们才能更好地前进。“健康”不容亵渎,它是一种神圣的责任,事关个人的快乐。家庭的幸福,社会的和谐。个人如何保持“健康”,社会如何营造科学养生的氛围,在集思广益中。我们希望做些有益的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社会心理,同心理学和社会学视域中的社会心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唯物史观视域中的社会心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对于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实现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组织和团体之间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关注人民群众的社会心理,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心理保障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吴从环 《乡镇经济》2010,1(1):72-76
人的活动主要包括组织活动、生产活动、生活活动和精神活动,国家和社会在这四种活动中的博弈构成了既相互对立、又密不可分的实体,两者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近代以来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国家进社会退,截止“文革”末期形成了极端的强国家弱社会模式。改革后这一趋势得到扭转,国家开始后退,社会开始发展,这一趋势仍在持续,最后的理想状况是形成适合于中国特点的强国家强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今天的报刊杂志习惯称之为“80后”?今天,“80后”已开始走上社会舞台,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或者已走上工作岗位。“80后”有着与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人迥然不同的群体特征,因而引发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和关注。不少社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认为,“80后”正处于中国社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转型期,在他们身上,存在着不少较为明显的缺点,但他们的昂然自信、富有创新精神,也是有别于60年代、70年代出生人的鲜明特点。  相似文献   

16.
王安顺 《科学决策》2008,(12):11-12
一、打击预防犯罪,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政法机关义不容辞的重大政治责任 (一)化解社会矛盾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 社会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社会矛盾化解不了,社会就难以稳定,发展就无从谈起。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重视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更加重视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17.
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实现人的生态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精神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并逐步把握自己类本质的具体表现,是人类前进和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方追求.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还面临着时空限制、生命体威胁、精神危机等多重困境,只有深刻认识这些困境的根源及其形成机理,才有可能真正破除困境,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转型期,农村出现了宗教热现象,尤其在老年人群体当中。作者通过在罗村的实地调查,对农村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现象进行了实地追踪,并通过非结构式访谈来找寻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的动因,发现在留守老人宗教皈依的背后,是没有得到满足的健康需求和精神需求、危机干预需求、社会参与和社会交往需求、养老需求。  相似文献   

19.
赵晓 《宁波经济》2011,(8):40-41
东西方企业家不同的信仰塑造了有所差异的企业家精神。那么到底什么是企业家精神呢?我认为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创新!企业家代表着一个社会中最具备创新精神的人,但是至少到目前,西方企业家相对更具备创造精神,而在中国传统社会里面,企业家在创新li的表现还不太充分。  相似文献   

20.
社会组织培育是当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各地都在探索科学的培育方法。现行的培育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志愿精神培养缺失,政府培育力度不足,社会组织形象缺乏塑造等问题影响着社会组织成长。培育社会组织的路径和策略包括:培养居民志愿精神、完善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系、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多元培育主体建设、引导社会组织优化内部治理、扩大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培育和吸引社会组织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