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国良 《汽车观察》2011,(4):104-104
未来十年任何汽车企业的胜出,不只是价值链的延伸和构建,而是着眼于生态圈战略布局及系统运营的成功。过去十年,中国汽车市场接二连三超越德国、日本、美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车市场。但放眼世界,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就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转移来看,他们还远不能承担起汽车产业转移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曾志凌 《汽车与社会》2011,(21):108-110
这是六年前国内某大汽车集团排名进入全球500强时的媒体报道:“这是国内第一家汽车生产企业进入全球500强,是让入振奋的标志性事件,它表明中国的汽车制造业在规模和技术上已达到一定水平,也标志着其所代表的中国汽车工业的合资之路所取得的成绩。”随着近两年中国迅速成长成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国内几大国企更是纷纷放言要进入全球前十大车企云云。  相似文献   

3.
德国大众汽车(Volkswagen)集团是欧洲最大的跨国汽车集团,名列世界十大汽车公司之一,是全球领先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为世界500强企业。该公司创建于1937年,总部设在德国沃尔夫斯堡,  相似文献   

4.
追梦者     
《汽车观察》2013,(7):61-63
中国的汽车工业与世界最大的差距还是在技术方面,尤其是自主研发能力。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做梦都在想攻克技术难题,赶超国际先进水平,让中国从汽车产销大国走向技术强国。在此,我们称他们为"追梦人",有的还是"跨国追梦人"。  相似文献   

5.
《汽车观察》2008,(5):28-47
2008年"两会"期间,有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代表提出,要改变中国汽车低价低质的形象,全力打造世界车,也就是符合全球标准的好车,才能重新赢得市场。由于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的特殊性,中国还没有出现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国民车",但是很多企业将打造"国民车"作为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而在国际上,高尔夫和甲壳虫都曾经是"国民车",印度塔塔集团推出的2500美元的汽车也被称之为"人民车"。4月23日,中国北京,一场围绕"中国车·世界车"的话题正在展开并不断延伸。由《汽车观察》杂志和美中汽车交流协会联合主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支持、中顺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协办的2008中国汽车观察家论坛上,来自政府、行业的领导及国内外整车、零部件企业的相关人士就中国车如何早日成为世界车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比亚迪计划在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王传福外表温文尔雅,是个典型的"白面书生"。但其"狂"起来与李书福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比亚迪计划在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一向低调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他在去年8月比亚迪F6下线仪式上放出的这句话着实令世界吓了一跳。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摩配》2007,(4):12-14
在汽车界,丰田早已成为强大汽车企业的代名词,它一次次成功的超越,搅乱并重新建立了世界汽车格局。当下,在中国这个因快速发展带来无限机遇的市场,中国未来的丰田将是谁?  相似文献   

8.
《汽车观察》2008,(12):34-35
在2009年可能会出现全球汽车巨头大洗牌的格局,日系汽车可能会"出位"。但在中国这个特殊的汽车市场将蕴含什么样的变革呢?  相似文献   

9.
自2006年在日本横滨成功竞得圭办权起,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又多了一重新身份,即第34届FISITA 2012世界汽车工程年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年会)执行主席.被誉为"汽车技术联合国"的FISITA,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曩际汽车行业组织之一,其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全球汽车工程技术"奥利匹克"盛会时隔18年后再次登录中国,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工程师走向国际舞台的又一里程碑事件.《汽车观察》对话付于武,听其讲诉FISITA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A=Automotive Observer F=Fu Yuwu付于武 A:18年后再次联手FISITA,背后发生了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F:六年前在日本横滨申办这次FISITA年会时,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资金,与其他几个申办国相比,中国并不强大,能不能申办成功有些担心.由中国主办年会在国际汽车工程界不能说是没有质疑的,尤其是当时的亚洲代表——中国一汽集团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主任李骏被推举担任FISITA (2012-2014)主席时,遭到了日本的顽强抵抗,他们认为只能由日本人来主导,但最终世界汽车工程界的绝大多数代表还是把票投给了中国,这是大势所趋.顺利申办后,坦率地说还是感到不安,因为我们跟FISATA全体同仁承诺一定能奉献出一个里程碑意义的年会,但中国到底能不能做到还要打个问号.  相似文献   

10.
“本人是DSI公司最大股东,适逢全球金融风暴DSI未能幸免,面临被他人收购和破产的困境。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深知DSI自动变速器技术属于世界汽车工业先进技术行业,我有能力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合作将我国极其缺乏的汽车工业关键零部件高新技术收购给中国企业。本人预言,谁掌握此技术谁就终将站在民族汽车制造工业前沿,领跑我国汽车工业,和世界垄断公司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1.
张帆 《汽车观察》2013,(12):41-41
<正>第八届"爱我中国车"测评活动期间,清华大学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汽车工程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宋健充分肯定了自主品牌汽车今年取得进步,并将其原因归结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更加了解中国国情。"2013年自主品牌汽车的亮点在哪里?"毫无疑问,SUV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最大的亮点。不仅在性能方面已经可以和很多合资企业的SUV叫板,市场表现也非常出色。"宋健说。"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自主品牌企业知道,中国老百姓喜欢SUV。可能因为中国经常堵车,老百姓就更  相似文献   

12.
未来的世界汽车工业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东亚和南亚地区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区域销售市场。市场专家预测,今后5年内全球汽车市场增长的70%将来自亚洲,而中国巨大的汽车消费需求潜力又是亚洲市场的重中之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变化,中国汽车市场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世界上大的汽车集团基本上都已进入中国市场,都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汽车市场最大赢家 目前,中国汽车企业的合作伙伴遍及欧美日韩,但作为最早投资我国的外国汽车制造商之一,德国大众无疑是中…  相似文献   

13.
张静 《汽车观察》2012,(7):10-11
法国《汽车杂志》报道: 中国汽车市场是世界最具前景的市场,中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中国不断强化的创新能力,旨在使中国成为人、车、环境三者和谐发展的大国.希望法国汽车企业能够捷足先登,在中国汽车领域"分得一杯羹".  相似文献   

14.
李宁 《汽车观察》2008,(2):104-106
是不堪重负还是缓和矛盾?汽车巨头们在2008年之初又一次吹响了裁员的"号角"。劳资矛盾有史以来一直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头戏,汽车企业当然也不例外。而在过去的一年中,广大汽车工人和汽车制造商之间的这种矛盾愈演愈烈,最终要么是产业工人们掩饰不住自己的不满群起罢工示威,要么是汽车制造商们纷纷通过裁员来向大家敲响警钟。而汽车巨头们声称将在2008年年初的这次大裁员,到底是不堪重负要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还是劳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摩配》2006,(10):35-35,34
光阴荏苒。1995年前后,博世、电装、德尔福、伟世通、法雷奥等外资零部件企业纷纷进入中国,成立合资企业。现在,不少中外合资零部件企业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合资十年,我们收获了什么?“10年中外零部件企业合资,为中国带来了产品、技术、资金和管理方式,提升了中国汽车零部件  相似文献   

16.
提到重卡领域的合资合作风潮,福田戴姆勒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一家,一个是连续两年全球商用车销量第一的企业,另一个是全球知名汽车制造商。强强联合,无论在国内还是全球的商用车业界都引起不小的震动。今年2月18日,北京福田戴姆勒汽车有限公司成立大会隆重举行。同日下午,在中国首座世界级数字化样板工厂——欧曼二工厂里,承担着"世界标准"历史荣誉、肩负着"开启高品质重卡时代"使命的中国首款世界标准  相似文献   

17.
《汽车观察》2008,(7):72-73
1995年起家电池到2003年进入汽车,前8年成就了比亚迪全球第二大电池生产厂商的世界声誉,后5年比亚迪向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第二代中坚迈进,并发下惊世豪言——2015年成中国第一汽车生产企业,2025年成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8.
<正>汽车需求和供给与城镇化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中国在全球汽车业中的长期和可持续性的角色是什么?全球汽车制造商在中国如何重新定位、重塑其业务?未来的合资企业以及中外车企合作的新模式是什么?2030年的汽车技术和汽车产业将会是什么样子?……2013年10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武汉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武汉车展组委会协办的  相似文献   

19.
麦格纳国际(Magna International Inc.),总部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为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之一,也堪称全球最多元化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世界500强企业。2011年全球销售额287亿美元。作为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麦格纳公司在27个国家设有305家制造工厂,  相似文献   

20.
《中国汽摩配》2007,(8):75-76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中国正在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中心之一。在全球化竞争的格局下。很多中国汽车企业开始放眼全球实施海外经营和并购.尤其在中低端的海外市场上利用价格优势大举进军。海外经营和并购为中国汽车企业进一步发展开辟了“第二战场”.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包括资产、经营与整合等风险。亟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化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