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六安市对外劳务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六安市对外劳务产业发展势头很强劲,但是束缚它发展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是:1、思想观念上的痼疾太多。社会上,至今还有些人不能公平对待进城劳务的农民,歧视他们。我们中有些人也认为,农民应当在本地发展经济,外出打工被看成“不务正业”;另一些人对农民进城做工表示不满,认为大量的农民涌入城市,与城里人“抢饭碗”,会造成秩序混乱、社会不稳定;一些干部在喊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个产业来抓,但不知道这个产业在哪里,一遇到税费收不上来或土地抛荒现象,就把罪责推到劳务输出上。由于思想观念滞后,也使市内一些地方劳动…  相似文献   

2.
时下,老百姓看不起病的现象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摆在各级政府面前,问题的焦点主要是药品价格降不下来。笔从事药房工作40多年,从配药到制药,从药理到临床药学,虽说不算精通,但略知一二。对于老百姓为什么看不起病,这里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3.
论梁漱溟经济思想对当前农村问题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丽琴 《特区经济》2005,(1):212-213
一、农民自觉与中国农村建设 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中指出救济乡村的关键在“农民自觉”,即:“就是乡下人自己要明白现在乡村的事情要自己干,不要和从前一样,老是糊糊涂涂地过日子,这样子是不成的”。救济乡村之所以要农民自觉,是因为救济乡村要靠乡村自求,要靠本身有生机。他说“如果乡下人不能自己起来向前去打算,乡村成了个半死的,没有了生机,没有了活气,外边人怎能使他向上,  相似文献   

4.
最近参加了一个社会企业论坛,现场嘉宾对干十‘么是“社会企业”争了起来。热心公益事业的人认为,社会企业不应该盈利,更不应该实现股东分红,否则就违背了社会企业的公益初衷;而另一些人认为,社会企业首先是企业,是企业就应该盈利,对股东分红也不排斥。这个争论很有趣,也促使我想写点东西。  相似文献   

5.
企业在维护农民工权益中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颂 《北方经济》2007,(5):29-30
一.农民工问墨的现状及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加快解决农民工的子女上学、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障等问题,切实提高农民工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体现了农民工问题在发展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农民工,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社会群体,以农民的身份在城市靠务工为生,他们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又不能融入城市社会,伴随身份差别的待遇差别、社会福利差别、社会活动差别使他们成为市场上的弱势群体,成为奔波于城市社会边缘地带的“边缘人”,  相似文献   

6.
田娜 《特区经济》2011,(7):135-136
在影响农民工融入社会的诸多因素中,户籍制度被认为是最关键的。政府主导的"土地换户籍"不管是使农民生活更无保障,还是使农民"一步登天",都不能使农民工真正融入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市化,而城市化最重要的内容应该是人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7.
在劳动成果相同,从而由社会消费品中分得的份额相同的条件下,某一个人得到的事实上比另一个人多些,也就比另一个人富些,如此等等。要避免所有这些弊病,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化发展。  相似文献   

8.
张捷 《环球财经》2010,(12):56-59
哪些人是中国社会真正的老百姓?哪些人是中国社会最应该增加收入的最广大人群?毫无疑问,是农民。耍增加老百姓收入,首先就应该从增加农民的收入做起。  相似文献   

9.
强调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与追求企业盈利最大化是否矛盾?我认为不矛盾。我们讲赚钱,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如果我们赚不到钱,连自己的生存都有问题,又如何去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同时,我们认为企业是为实现社会价值创造的经济实体,也就是企业的终极目标还有比赚钱更崇高的。为了实现我们的崇高目标,同样需要我们努力地去赚钱。创办于1917年的福布斯,推出过许许多多的排行榜,从中我们发现,会赚钱的、做长久的企业,必定是那些自觉或不自觉地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  相似文献   

10.
年末岁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农村集资大干公益事业又进入高潮。"上面拨一点,集体出一点,农民筹一点",农民称之为"三点式"。这种集资"三点式"为农业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村兴办社会公益事业确实解决了不少资金上的困难。然而,农村"三点式"搞多了,势必加重农民的经济负担。有些强制性的"农民筹一点",不顾农民的承受能力,引起了农民的不满情绪。农村兴办社会公益事业,向农民适当筹集一些款子也是很有必要的,但必须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规定执行,不能超出国家规定的有关政  相似文献   

11.
李霞 《现代日本经济》2000,113(5):45-47
进入21世纪后,人类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改善日益恶化的环境。近年来,日本开展和加强了生态教育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日本的生态教育改变着每一个社会成员-人对自然和环境的认识。只有第三一个人都牢固树立起保护生态的责任意识,并成为自觉行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真正有了现实保证。  相似文献   

12.
赵金龙 《北方经济》2012,(17):83-84
正由于二元社会制度的存在,流动农民的户口、教育、各种保障、工资待遇等都难以与当地人完全一致,这使得乡村农民的移动很不彻底,虽然外出就业,但他们必须把根留在乡村,以此谋得基本的生存保障和社会归属感。移动的农民成了"两栖人口",随着生命周期和季节的变化,游走在城乡之间。这种不稳定的迁移给农村土地利用带来了极大影响。一、农民转移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影响从总体看,随着农民流出乡村,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利用效率不断降低、利用强度不断减弱。但这种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个性不能超越共性。人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正是由于众多个性的创造,才使人类社会千姿百态发展到今天如此繁荣,使人类生活五彩斑斓。人类社会是在众多的个性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共同体,如果每个人的个性毁灭了,社会的共性也不复存在,人类社会就会窒息。我们保护人的个性,就像保护不同物种一样。但是人的个性发展要有个度,就是共性所能容忍的限度,超过这个度就会破坏共性.破坏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条件的改善,农村人和城市人的生活虽然在不断的靠近,但是那些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就业权、居住权、教育权、社会参与权、社会保障权、医疗服务权和公共设施与福利服务权的“软门槛”使城乡差别仍旧严重,就业和社会保障的不平等无疑是其中最大也是最不公平的障碍之一。无论是和谐社会指标,还是城乡统筹的要求,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都是无法绕开的命题。  相似文献   

15.
张广荣 《浙江经济》2007,(23):32-33
在市场经济中,不能为股东赚钱的公司,无论承担了多少社会责任都称不上是优秀公司,也必然不能持久;同样,一个不承担适当社会责任的公司,亦当然不能算是优秀公司,也不会赢得社会的赞誉。  相似文献   

16.
周天勇 《浙江经济》2007,(15):21-23
中国国民经济运行和增长,其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或者为历史的积累,或者为人多的国情所致,或者为体制使然,或者是社会结构转型的难题,宏观调控往往要在两难之中抉择,很不容易,非常艰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老区建设》2007,(8):10-13
江苏省老促会执行理事长蔡秋明: 江苏经济和社会事业总体来说发展较快,但区域之间还是很不平衡,尚有一些老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群众在生产生活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农民的入均收入明显低于所在县、市及全省的平均水平。多年来,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现代农业,  相似文献   

18.
冯学平 《中国经贸》2012,(8):152-153
核心提示:当前,由于分配制度不完善,社会两级严重分化,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人手中,80%的国民仍然相对贫困,而已经富起来的人中有大部分不是靠“勤劳致富”所取得,让大多数人难以“服气”,进而产生心理失衡;由于市场经济制度仍然很不完备,社会财富聚集仍在发生固有的惯性运动,使原已相对贫困的人群看不到曙光,对现实和未来预期产生焦虑和不安全感;由于权力过份集中,权力操纵着经济要素并可转化为财富;社会形成了“权钱”紧密结合的共同体并左右现实、未来社会的政治、经济走势,社会心理失衡就进一步加剧。所以,仇富仇官就成为现阶段一种社会普遍心态。因此社会公平分配,反腐反贪是巩固政权、维系稳定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9.
陈宪 《东方经济》2004,(1):70-71
设想制度建设在理论上有这样三种状态:其一,有健全的法律、规则和道德体系,人们对法律、规则和道德有高度的自觉认同和遵守,成制度和非成制度共同维系着社会经济生活的正常秩序;其二,基本建立了法律、规则和道德体系,人们对法律、规则和道德的认同和遵守基本处于不自觉的状态,但成制度维系着社会经济生活秩序; 其三,法律、规则和道德体系缺失,主要是对这些体系的认同和遵守缺失,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基本依赖人治得以维系。  相似文献   

20.
刘占远 《首都经济》2006,(6):108-109
要是有人问,我们丢失了什么?相信大多数人很自然地就会检查自己的东西和利益是否有所损失,难怪,作为人的个体在陷入一个竞争的时代似乎自己的全部反应都是围绕经济活动展开的。因为,我们首先要生存,其实人的这种反应自古有之,只是现在围绕生存的问题更加突出了,农业时代对于社会价值来说还不是生存的问题,人们一直在追求建立某种社会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