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空间结构理论回顾及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耿明斋 《企业活力》2005,(11):16-20
<正>一、现代空间结构理论回顾有关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源于区位论,区位论也可以看成为现代空间结构理论的微观部分,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空间结构理论。1.古典区位理论古典区位理论产生于19世纪20-30年代,其研究主要局限在对企业、产业的区位选择、空间行为和组织结构方面。杜能在1826年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中,确定了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则为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各种不同产品生产的同心圆结构(李小建,1999)。韦伯于1909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探索了资本、人口向大城市移动(大城市产业与人口集聚现象)背后的空间机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扩大,瑞典经济学家帕兰德、美国经济学家胡佛等不断修正韦伯以市场因素对产品价格的影响近似为零的前提,考虑了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2.
陈梦筱 《企业活力》2015,(2):144-149
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表现出明显的联动关系。城市形态研究视角从历史、市镇规划、功能结构向空间形态转换,城市形态具有多样化及层次性。产业布局理论经历了从区位论、市场论、产业聚集到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发展。产业布局模式经历了从均值、增长极、点轴、网络布局到梯度开发模式的演化。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互相促进优化发展。河南已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体系,城市形态主体区中原城市群产业成梯度分布,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取得成效;但是河南城市形态、城市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有待继续优化,城市发育不足,产业层次低,辐射带动功能有待提高。河南未来的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构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放射状、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强化城镇产业就业支撑,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产城融合促进河南城市和产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区位研究的回顾与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平华  于波 《城市问题》2006,(8):15-20,37
回顾了中心地理论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关于城市区位的相关研究,包括对中心地理论的修正与检验,基于该理论的城市体系空间分布模式研究,及其在聚落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研究中的应用等;总结了空间结构理论对城市区位研究的拓展,以及基于城市区位理论的城市形成发展动力相关研究;对城市区位相关研究的趋势和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地理区位理论是近代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科学成就,一百多年来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现在经济地理学中的重要理论内容,并在欧美一些国家的经济实践中得到实际运用。可是,五十年代我国学术界曾对区位论持否定态度,未能对区位论作出正确评价,影响了对地理区位理论的深入研究。最近几年来,解放思想,冲破禁区,对区位理论的研究有了新的进展。1978年杨吾扬同志指出区位理论“已成为经济地理学的一种普遍应用的原理和方法”。现在深入探讨区位理论的基本原理,对掌握和运用地理区位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涂人猛 《企业导报》2014,(22):37-40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区位理论研究、区域经济空间集聚和分异理论研究和空间经济学发展阶段,但作为一门完善的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建立却是在上世纪90年代。通过采取几何学方法对单一个体的区位结构的静态研究,对各国和各地区的经济集聚和分异过程的大量实证研究后进行理论提炼,到建立数学模型来探讨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机制,区域空间结构理论也纳入主流经济学的范畴,成为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6.
付冶  孟庆红 《企业导报》2010,(2):98-100
对工业产业布局的研究早在18世纪60年就开始了,从起初的企业区位选择到后来宏观上的工业布局研究,从企业生产区位因素的探究到各种数理模型在产业布局理论中的应用,工业产业布局理论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对国内外工业产业布局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行了梳理和简评,比较了国内外理论发展的不同和优缺点,对国内外工业产业布局理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给予了探讨性说明。  相似文献   

7.
李长虹 《经济界》2002,(2):47-50
现在的区位理论几乎都基于运输成本的分析,区位选择的目标也主要通过追求运费最省、成本最低来实现利润最大。这对传统经济形态下的区位分析无疑是恰当的,也是正确的。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则不同。不论是对原材料的需求还是产品销售,运输成本都不是主要因素。企业绩效更多地取决于企业的料研开发能力和跟踪市场信号的能力。因此,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产业布局上大多指向那种既有技术创新冲动,又有实现创新可能性的区域,即指向以技术创新要素为主要约束条件的优势区位。 一、创新区位的宏观经济分析 传统产业大多是资源制约型产业,对…  相似文献   

8.
汤毅 《物流科技》2012,(3):61-63
从区位经典基础理论、区位理论应用于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以及物流领域等方面对前人的研究进行了理论综述.总结了物流区位研究的相关内容和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理论来源和研究方法的角度对当前区住研究进行比较和分析。重点评述了其中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定量分析模型,并对物流区位理论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产业区域转移的理论来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区域转移是当前影响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国外对产业转移研究的理论来源主要包括雁行模式理论、古典区位理论与新经济地理理论、国际投资区位理论及国际贸易理论等。近几年国内对产业转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领域:(1)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2)技术转移的梯度和“反梯度”理论;(3)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转移的关系;(4)国内产业转移与企业扩张问题。台湾学者近年来对台湾产业转移至大陆的现象研究也比较多。今后一段时间内,对于国内区域间的产业转移的研究将成为热点,研究的领域和研究的深度将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使用的研究方法将趋于多样化,基于地区细分和产业细分的研究将逐步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0.
凭借在传统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两种理论框架6下,试图对我国产业转移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进行较为全面梳理,以总结我国目前产业转移的主要趋势与行业特征以及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同时,也进一步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从理论的角度上看,以传统贸易理论为视角对我国产业转移的研究居多,以新经济地理学为视角的研究较少。对比两种理论的优点与不足以及空间尺度的适应性,提出合理的区域产业转移研究的理论框架,分析一国内区域间的产业区位演变,新经济地理学的观点更为适合,但也要吸取新古典贸易理论的适用性,综合多种区位理论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区是促进产业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一种方式。结合河南省文化、人口、交通等特点,通过调研和因子分析,提出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区形成的主要原因为基础支持因素、市场因素和资源禀赋。一、产业集聚区的含义和形成1.产业集聚区的含义波特在研究竞争问题的因素时,提到地理区位选择问题(波特,1998),从而引发了区位理论和产业集群的研究。产业集群的含义可以从两个维度  相似文献   

12.
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及城镇化是互促互进的良性互动关系.在对山西产业布局和城镇化的现状及问题的研究基础上,认为应该通过以“一核一圈三群”的“人”字形城镇化格局为依托,选择具有区位优势的主导产业优先发展;优化三次产业布局,升级调整三次产业之间和各产业内部结构;以产业链延伸为导向进行多元化发展,加快资源型经济平稳转型;强化开发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增强城镇化产业布局的合理推动力等路径优化山西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13.
西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区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梳理国外公共服务设施区位理论的发展以及近年来研究的新动向,提出了对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区位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及产业空间分工的深化,经济地域系统及区域资源配置问题日趋复杂,区域发展实践的不断创新对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与培养模式变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探讨区域经济学内容创新、教材建设与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上有四个关键点:其一,及时借鉴新的区位选择、区域增长、分工演进、城乡转型、空间不完全竞争等理论,推进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其二,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导向,坚持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继承与创新结合的原则编选优质教材;其三,采用新的研究技术手段,促进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教学资源建设;其四,革新课程教学内容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区域经济学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水泥的产能在主要建材产品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因此水泥产业的发展对整体国民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并且这种影响的程度还会不断地加深。水泥产业的布局问题作为水泥产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又对水泥产业产生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水泥产业布局问题简言之就是水泥产业分配在空间地域上的投影,具有从点到轴再到网络分布的演化发展规律。一、水泥产业总体规划现状由于水泥需求和水泥生产原料的普遍性,水泥产业的影响也是广泛而深远的,因此水泥产业的总体规划和布局就显  相似文献   

16.
地区专业化与产业地理集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区专业化问题来源于贸易理论,而产业地理集中问题源于区位理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将该问题的研究纳入新古典贸易、新贸易论以及新经济地理的分析框架,考察了地区专业化和产业空间集中度的不同内涵与外延,参考克鲁格曼的行业分工指数提出二者的不同度量指标,并对我国的地区专业化和产业空问集中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地区专业化和产业活动的空间布局的静态和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化工产业作为八大支柱产业之一,对天津滨海新区的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对其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造成严峻压力,城市水环境安全保障问题已成为制约滨海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基于空间的视角,对滨海新区化工产业的历史沿革、空间布局调整及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进行系统梳理,并尝试从微观企业层面、中观园区层面以及宏观区域层面探讨基于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滨海新区应重点从中观层面对典型化工园区进行改造并构建其水环境-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子商务高速发展过程中网络销售抢占传统商店市场销售份额的现象,结合区位理论,引入区位宽度、区位重叠度和区位优势模型,计算2007年度上海地区的网络销售与商店销售在沟通、通路、服务、便利等管道效益上的区位宽度、区位重叠度和区位优势的数值,研究分析表明网络与商店两者的营销管道并无哪一方是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两者形成的是互补与竞争并存的状态,而且尚无一个管道由于激烈的竞争而被市场完全淘汰。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聚现象的出现及其成功在世界范围内赢得竞争优势,使其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已经越来越引起有关国际组织和许多国家、地方政府及理论界的广泛重视。我国西部由于受历史、区位、观念等条件的限制和不平衡发展战略的影响,产业集聚仍停留在分散、零星的层面。如何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区位特点,设计出能充分发挥西部产业优势,推动西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产业集聚模式,急迫而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创新产生的核心是在需求和目标导向下实现创新要素在创新产业空间中的加速流动与融合响应,对创新空间特征和规划策略的研究是创新驱动发展背景下的重要课题.在分析创新产业空间内涵及其发展脉络的基础上,对新时期创新产业的转变趋势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区位邻近性强、创新要素浓度高、功能复合、创新网络连接紧密对于新型创新产业空间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提出具有相对较小规模的"城市创新产业单元"的概念并详细分析其空间特征,最后从协同发展机制、空间模式需求、人的服务需求三方面提出城市创新产业单元的规划策略,为营造高质量的产业生态型创新空间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