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彭宝攀 《魅力中国》2014,(4):113-113
本鲁道夫·阿恩海姆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心理学家之一。受梅洛庞蒂“眼与心”关于身体与感知关系的启发,阿恩海姆在《艺术视知觉》一书中从视知觉的角度来论述了艺术作品本身所拥有的品质。张力原是自然科学物理学说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事物与事物内部存在的力的运动造成的一种紧张状态。在艺术领域里,张力存在于任何一个艺术流派和任何的艺术作品中。知觉活动所涉及的,是一种外部的作用力对有机体的入侵,从而打乱了神经系统之平衡的总过程。  相似文献   

2.
王利云 《魅力中国》2013,(25):43-43
鲁道夫阿思海姆是二十世纪艺术心理学家之一。在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下他将物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引入艺术视知觉的研究中,对于当代艺术美学与艺术理论作出巨大贡献。本文以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视觉张力的相关论述为理论依据。从艺术作品的构图和色彩与张力的关系入手。利用大量的图例论证.联系本人艺术实践中的经验和方法。来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  相似文献   

3.
沈利 《魅力中国》2010,(30):96-96
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感知方式、终极的美学价值和对艺术的形而上的态度三者共同塑造了一种独特的“随类赋彩”中国画用色的模式,决定并规范了中国画艺术的美学和民族特色。本文从中国画用色的精神本质和中国人的色彩观浅谈对中国画用色的“随类”认识。  相似文献   

4.
王翠霞 《魅力中国》2013,(25):370-370
“儿童们为什么要这样画?”是阿思海姆在他的《艺术与视知觉》中阐述有关发展的理论中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阿恩海姆看来,儿童们和原始人类对艺术(尤其是绘画)的认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极其相似。如果我们真正读懂了儿童画,也就明白了原始人为什么要那样画。也就有可能理解他们在创作某些艺术品时的想法,进而为现代人理解艺术发展史中的故事.为研究相关艺术品提供注解。通过反复阅读阿恩海姆的发展理论。笔者主要得到三方面的收获:首先:学着用阿恩海姆的理解的角度读懂儿童画和原始艺术;其次如何更科学地对待儿童的艺术教育,尤其是儿童早期绘画;第三。艺术作品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肖刚 《魅力中国》2010,(8X):290-290
中国画在世界绘画艺术上独树一帜,有着独特的绘画形式、表现手法和审美内涵。学习和领悟中国画的风采,临摹前人的作品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本文通过对临摹的含义特征及目的、中国画的特点、临摹在中国画学习中的必要性、中国画临摹过程中可以学到什么、总论临摹在中国画学习中的作用这五个方面的论述,从而阐明了临摹在中国画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菲 《魅力中国》2013,(25):46-46
本文通过对阿恩海姆张力理论的分析,运动与张力之间的关系,张力是“不动之动”,从不存在的物体运动的地方观察到的运动,这就是张力。这种张力是美术形式中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性质。突出强调张力在作品中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牛怡晨 《魅力中国》2013,(25):42-42
本文首先对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及其构成要素进行探讨。并运用这一理论对中国传统纹样加以分析,以求更深刻的理解“张力”在艺术作品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向华 《魅力中国》2014,(4):221-221
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是他艺术美学的代表作,他已经不仅仅作为格式塔心理学的又一代表人物,更是视觉完形理论的开创者。他通过引入0理学和物理学等科学研究的方法使我们对艺术的感性理解更具体更科学化。光线和色彩是他视知觉理论中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9.
李雨槟 《魅力中国》2013,(25):282-283
阿恩海姆是一位心理学家,是格塔式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用心理学的方法来向人们揭示了什么是艺术,将抽象的艺术通过心理学分心更加直观的展现在人们面前。他提出的“张力”说。认为艺术表现基础是力,而“同彤”是艺术的本质。安藤忠雄是现今一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其设计干净.淳朴.造型简洁但却有强烈的视觉震感力,本文通过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来对安藤忠雄教堂建筑进行分析,使我们更加深透的理解其建筑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10.
水与墨通过笔的调和在宣纸上所构筑的是中国画艺术精神的家园。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行至近代有了两个名字,其一是中国画,其二是水墨画。中国画的概念从地域上区别于西洋画,水墨画则从材质上与油画拉开了距离。  相似文献   

11.
杜枫  陈茂辉 《走向世界》2011,(33):62-64
中国人应画什么画? 中国有一个古老的画种:中国画。几千年来,无数中国画画家为这门艺术贡献了不同的内容、枝法、境界,作品和著述洋洋大观。今日,仍有大批中国画画家努力着。中国画市场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而炙手可热。按说,中国画家应该画中国画。因为中国画里蕴藏的是中国文化,而中国人最了解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2.
黄显惠 《魅力中国》2014,(12):61-61
中国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及审美特征。中国画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构思-首重立意胸有成竹;二、造型--以线造型以形传神;三、构图-透视;四、意境-以形写神;通过认识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画,进而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相似文献   

13.
留白作为中国画重要的艺术特色之一,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通过虚实相生、书印结合,进行意象造型的美学追求,从而展示了中国画独特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4.
郑晓芳  王中明  庞晶晶 《魅力中国》2013,(8):336-336,338
道家“无”的思想表现并与中国画的画面留白的关系。中国画的留白,是中国画艺术形象的构成要素之一。通过有形与无形的对比,运用充满感情和韵律的线条,组成了明朗概括的视觉形象。留白并非空洞无物,而是艺术家所追求的更高的审美境界,即“无笔墨处之妙境”。中国画的留白,是其独有的表现手法之一。留白是通过欣赏者的审美联想和想象而获得的一种意象空间。它与中国古代道家思想、传统的审美意识、观察记忆方式和艺术表现方法相一致,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留白是中国画中的独特现象,虽没有笔墨的语言,但它与笔墨相互生发并产生独特的“蕴境”。留白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通过虚实相生、无中生有,进行意象造型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5.
于浥尘 《魅力中国》2013,(25):394-394
根据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分析平面设计中的张力,找出张力时平面设计的重要性。平面设计的视觉张力不断的强化了人们的视线,提升了设计的创意,魅力,增强了设计的语言表迭力。  相似文献   

16.
高丽娜 《魅力中国》2013,(28):102-102
中国当代美学,是中国当代学术领域最热闹也最诱人的园地之一。20世纪中国的美学思潮发展的最为迅速。它结合了东方与西方。使传纨与现代相融合.成为中国艺术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从而在这个时期也成就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他们在这个时期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系列绘画思想,以及他们培画流琅中的美学观对中国当代社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于杉杉 《魅力中国》2013,(25):28-29
本文试图从摄影的角度解读阿恩海姆的“张力”理论,分析形成张力的因素。意在深入研究“张力”产生的根源,以期对以后的摄影创作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何谓“不似之似”?清初大画家石涛在一首诗中写道:“名山许游未许画,画必似之山必怪。变幻神奇懵懂所,不似之似当下拜。”近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也有句名言:“不似为欺世,太似为媚世。”他们都揭示出中国画艺术的真谛,富有哲理地阐明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不似之似”集中地概括了中国画艺术的审美观。中国画艺术的“不似之似”之论,与我国传统的美学观点是一致的。由于社会历史发展道路的差异,同西方相比,东方的艺术更偏重于抽象。作为造型艺术的中国画,“抽象”的结果就是用线条来表现形体。艺术家为了使自己的审美意图得…  相似文献   

19.
庞颖 《理论观察》2008,(5):175-175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是民族文化特征的造型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万壑争流的花园中独放异彩。现今中国画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几乎所有中、小学都开设有该专业的课程,从而也将国画教育提上了日程。中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中国画融诗、书、画、印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改良中国画、改革中国画、革新中国画的三个方面成就及发展过程,探讨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画的笔墨特征。指出中国画的革新主要体现在西方技法的融入与写实主义精神的确立,使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画发展历经了中国画革命与革命中国画的进程。这是一条从自觉求变到主动求变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