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实证主义经济学将经济学界定为"价值中立"的科学,实质是要把他们倡导的经济学解释为适用于一切社会制度、一切民族和国家的普适科学,是单纯研究资源配置、经济增长的"纯科学",目的是要否定经济学的价值属性,进而否定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科学性。实际上,经济学归根到底是为了人、为了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科学;经济学的许多基本理论、命题都不能不包含价值属性。因此,经济学不可能与"价值无涉","价值中立"的经济学是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2.
经济学的“科学困境”及其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科学中,研究者比较容易保持“价值中立”,而在经济学中,研究者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很难保持“价值中立”。经济科学中没有普遍的永久性的法则,而自然科学中却有,这是因为经济学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使整个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发生改变,从而也就改变了自己适用的宏观经济条件,使自己成为不能适应新情况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杨继国 《财经研究》2003,29(4):67-72
由于“供给”、“需求”等概念在《资本论》中有多重含义,在涉及比较复杂经济关系时很难用文字叙述清楚,因而在研究马克思关于供求关系与市场价值的决定问题上发生很大的意见分岐,其中,“供求价值论”得到一些学者的认同。但该理论不但会从逻辑上导致劳动价值论的崩溃,还与马克思原意不符,也不是经得起推敲的科学观点。用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工具进行科学表述,这个问题会变得简单明了。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事实上是一个从“价值一元”向“多元”转化的动态的价值分析体系。深化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首先是解放思想,把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从“价值一元论”的简单化理解中解放出来。惟有如此我们才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使马克思的学说继续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5.
张昆仑 《当代财经》2005,(2):12-14,19
针对土地价值理论中的“土地价值辐射论”,本文以“市场价值论”为分析工具,从八个方面阐述产生“价值辐射”的原因;并分析能够产生“价值辐射”的产品的特点、“价值辐射”的方式,以及应当怎样认识“价值辐射”所产生的“价值增值”现象和“增加收益”应当支付给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后学院科学背景下,科学发现优先权可以带来更多的社会资源与经济利益。有学者甚至认为,科学已经从学院科学时代下“为了公众利益的科学”演变成“为了私人利益的科学”。当前,由于移动互联网等媒介技术的发达,借助于新媒介的广泛传播作用,出现了一些因为科学发现优先权而受媒体和公众异常关注的“网红科学家”,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新现象。案例研究发现,部分“网红科学家”及其背后组织,重视了科学发现优先权中独创性所表征出的时效性,但忽视了科学共同体的承认与检验。“网红科学家”主张的科学发现优先权,如果通不过科学共同体的检验与承认,其自身以及背后支持组织也会受到“网红”这把“双刃剑”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柳江盆地自然保护区的社会经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河北省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层记录了新元古代至新生代中国华北地台在地球演化中的地壳运动、岩浆活动、沉积环境变化及生物进化等各种重要地质事件与地质现象。其地质遗迹的典型性、自然性、多样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实属国内独有、世界罕见,构成一个独特的华北地台的窗口,被喻为“天然实验室”和“地学研究自然博物馆”,成为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的地质遗迹区,从而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极大关注。为了使这一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遗产得以保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条例》、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三个代表"的主要内涵、科学体系、指导意义、基本特点、历史渊源以及实践"三个代表"的基本要求;深刻地说明了"三个代表"的理论贡献和价值标准作用;明确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高高树起的一面令人振奋、催人前进的旗帜.  相似文献   

9.
以公务员为代表的公共管理人员在价值上保持中立的态度的制度要求始于1854年的英国,后来美国人借鉴其思想,并1883年颁布了著名的《彭德尔顿法》,从而开启了文官制度的新时期,在此后的一百多年时间里,对于公务员保持价值中立的评论褒贬不一,回顾了价值中立的建立的基础,并对价值中立这样的常6度规定进行了利弊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基于市场价值和企业资源互动的发展创新力。它是客观具体和动态的,具有空间的维度,可以物象化;也具有时间的维度,能产生一时的或历时的价值。因此,它既可“替代”,也能“模仿”。科学地认知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有助于中国企业识别和强化自身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李善明 《财经科学》2002,(6):102-108
①采用“以子之予,攻子之盾”的办法,说明无论劳动对象,还是劳动资料均不创造价值;②具体阐明机器不能创造价值;③对所谓“把物化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一类“新提法”进行质疑;④说明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条件下,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要素将长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才强国亟待构筑"价值人"三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全球经济化的严峻态势,中共中央、国务院站在人才强国的战略高度,以高瞻远瞩的洞悉力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高屋建瓴地提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以人为本”等重要思想,就人才的本质和嬗变的轨迹而言,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价值人”理念。以人才固本和“人是万物的尺度”作为切入点,探析了价值人假设的主体,及其“价值人”三维(人、社会、自然界)模型。  相似文献   

13.
"经济利润"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运用“会计利润”等指标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并将其作为企业市场价值的主要驱动因素来用于投资决策、企业价值管理等。通过“经济利润”概念以及“基于经济利润的价值评估方法”的阐述,指出“经济利润”作为一种全新的财务理念在企业价值创造的衡量和投资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会计理论科学性的界定 人们往往将理论等同于科学,常常用一套几乎完全相同的标准来解释“理论”和“科学”。在我们的印象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是属于科学的知识。我们从中也可以体会到判断一门学科是否属于科学的主要标尺:拒绝主观性,不含价值判断,与客观相符。如果单从概念、原理出发,还看不出会计理论可能并不算是科学。但如果要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准则来衡量,会计理论确实和科学存在很大距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科学创造主体的“有意识”心理活动问题,从有意识心理活动的指向性、能动性、制约性等层面,分析了有意识对科学创造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冯金华教授的价值转形“伪问题”学说把价值转形问题的研究限定在两大部类,同时把简单再生产条件引入转形问题研究,全面否定了马克思的转形理论,从而错误地认为价值转形问题是一个“伪问题”.余斌教授“伪问题”学说从总体上看坚持了马克思的基本立场,强调劳动价值论在转形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但是,他同样把简单再生产条件引入转形问题的研究,对要素投入生产价格和价值差额进行了简单化处理,认为马克思价值转形理论的百年难题是一个“伪问题”.这两种关于转形问题是“伪问题”的学说虽有不同,但从本质上讲都没有准确理解马克思的转形理论,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转形问题.转形问题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理论难题.  相似文献   

17.
“斯密教条”是谬误还是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斯密教条”被作为一种谬误而受到批判,主要的批判理由是,斯密没有区分年产品价值和年价值产品,丢掉了年产品中的不变价值部分;以及斯密通过“总收入”和“纯收入”的概念,把丢掉的商品的不变价值部分又从后门屑屑地塞了进来。本文的分析,须“斯密条教”中斯密并没有丢掉年产品中不变价值部分,而在马克思的简单再生产理论中,社会总产品却包含了重复计算的部分;斯密划分“总收入”和“纯收入”的分析也不存在漏洞。“斯密教条”对后人的影响很大,斯密以后又有不少经济学家重新探讨了“斯密教条”的问题,“斯密教条”已成为当代各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基础。通过分析,本文认为“斯密教条”不是谬误,而是科学。  相似文献   

18.
价值、财富与分配"新四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学术界在商品价值、社会财富和分配关系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仍没有取得共识。为了清晰地使有关价值、财富与分配的各种现象和本质联系都可得到圆满的科学说明,笔者提出“新四说”:各种生产性活劳动创造商品价值——活劳动价值说;全生产要素或经济要素创造社会财富或商品使用价值——全要素财富说;多种产权关系决定按资和按劳等多种分配方式——多产权分配说;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形式是要素所有者创造价值和财富并据此参与分配,而实质是按生产要素产权分配——按要素贡献的分配形式与实质说(按贡分配形质说)。  相似文献   

19.
刍议公允价值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牟文  钟朝宏  汤骏 《经济师》2001,(4):91-92
公允价值(Fair Value)是我国从西方引进的一个会计概念。专家们认为,未来的会计计量模式必将是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平分秋色、分庭抗礼。甚至有人预言,“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极有可能在下一个世纪的上半叶成为主流,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将逐步退出会计的历史舞台。”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公允价值,已成为一面摆在我们面前亟街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一、会计理论科学性的界定 人们往往将理论等同于科学,常常用一套几乎完全相同的标准来解释“理论”和“科学”。在我们的印象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是属于科学的知识。我们从中也可以体会到判断一门学科是否属于科学的主要标尺:拒绝主观性,不含价值判断,与客观相符。如果单从概念、原理出发,还看不出会计理论可能并不算是科学。但如果要用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准则来衡量,会计理论确实和科学存在很大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