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约从2003年四季度开始.国内部分省市开始出现煤电油供应偏紧状况;2004年.燃煤之急、缺电之虞、少油之忧。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2005年.煤电油供不应求的状况有所缓解;那么.2006年我国的煤电油供应形势又将如何?煤炭依然紧俏吗?电力供应够用吗?油价还会上涨吗?本刊继去年第1期和第15期推出“煤电油”专题获好评后。今年继续约请相关的行业协会和专家为读者回顾分析2005年的煤电油供需态势,预测把脉2006年走势,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2.
来自监管部门的信息显示,尽管上半年国家加强了对能源需求管理和对有效需求的保障,同时加大了对煤电油生产、运输的组织协调力度,但煤电油运瓶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效应仍难以在短期内得以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3.
我国2003年爆发了大范围的“煤电油荒”,使国内淡化了的一次能源“瓶颈”制约问题和能源安全问题,再次引起各方面的高度关注.能源对维护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煤炭作为我国第一能源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和凸显。  相似文献   

4.
核电在世界电源结构中的状况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04年8月发表的数据,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有441台,总装机容量接近3.6亿千瓦,分布在31个国家和地区,核电年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7%。核电与水电、煤电一起构成世界电源的三大支柱,在世界能源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全球发电装机比例:核电16%,煤电39%,水电19%,气电15%,油电10%,其他1%;我国发电装机比例:核电1.58%,煤电71.10%,水电23.10%,气电1.53%,油电2.53%,风电0.16%)。核电装机容量超过20%的国家共19个,其中包括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核电装机容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反映…  相似文献   

5.
2021年9月以来,在电力保供的挑战下,国家有关部门调整煤电政策导向,适度调增“十四五”煤电规划目标。2023年,尽管我国煤电出现了新的转机、实现了整体“扭亏”,但“煤电主业主亏”“政府热、企业冷”等现象并未得到根本改变。煤电“转机”背后存在哪些不确定因素?国家调增后的煤电规划目标能否实现?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陈宗法对以上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本刊现将陈宗法的有关思考呈现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6.
2005年,受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特别是国家对高耗能产业发展限制政策的影响,能源消费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得到遏制,持续了近两年的煤电运供求关系全面紧张的局面终于得到缓解,而且缓解之迅速、效果之明显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6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先后赴上海外高桥第一、第三发电厂,实地调研煤电节能减排升级改造工作,并在外三电厂召开现场座谈会。吴新雄强调,清洁高效发展煤电,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6次会议和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提出了"节约、清洁、安全"的能源发展方针和"节能优先、立足国内、绿色低碳、创新驱动"的能源发展战略,明确要求提高煤电机组准入标准,对达不到节能减排标准的现役机组实施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8.
《中国煤炭工业》2011,(5):37-37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因为它用“青春的血液来灌溉”.存幽暗的矿山深处绽放着一朵朵鲜艳的矿丁之花,他们默默无闻.朴实无华.但却悄悄地散发着芬芳.闫俊杰.1988年1月出生在山两两山煤电集团公司马兰矿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家庭。2006年5月.闫俊杰从西山煤电技校毕业后.成为马兰矿抽放队的一名抽放工,从这一天起,他开始在矿山上生根、发芽、开花.  相似文献   

9.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双碳”目标等一系列生态文明思想和攻坚任务的宣传贯彻以及中央和地方生态环保督察的深入开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如何科学、合理、合法地做好煤电企业的环境保护监管,有效预防和减少污染,避免环境舆情,成为了制约煤电企业发展和电力布局的关键因素。文章分析了煤电企业对环境的影响,在明确国家当前管理要求的基础上,着重从管理内容、管理方式、管理体系等方面阐述了如何做好煤电企业的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在第二次煤电价格联动后发电企业、电网企业和政府能源政策调控部门各自收益状况,发现在第二次煤电价格联动2.41分/(kW·h)的电价涨幅,三者分别获得44%、11%和45%的提价收益。电网企业获取的收益最低,不能补偿2006年利率调整成本,电网企业无法从煤电价格联动中提升企业利润。  相似文献   

11.
马静宣 《中国电业》2010,(12):85-85
随着国家电力“十二五”规划浮出水面,优先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煤电.大力发展核电的基本格局已定。那么,占中国装机容量的70%的火电如何优化.传统火电还有没有出路?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中央领导和有关国家部委在多个场合和文件中提出要大力推进煤电联营和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2022年12月30日中煤集团与国家电投就煤电项目专业化整合签订协议,正式开启央企煤电联营之路。本文立足我国联营发展现状,研判煤电联营、煤电与新能源联营(以下简称“煤新联营”)发展形势与模式,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我国主要联营模式概述煤电与可再生能源联营属于首次提出,目前尚无典型案例与成熟模式。而自1989年我国首个煤电一体化项目获批以来,煤电联营模式与经验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总体上可概括为三种模式。一是煤炭与电力企业在集团层面进行战略性重组合并。该模式有利于缓解同质化发展、资源分散等突出问题,实现煤电一体化发展,提升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例如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联合重组为国家能源集团,成功打造成为煤电联营模式的标杆企业。但由于电力企业以中央企业为主,煤炭企业多为省属企业,两个行业产权归属和融合程度不高,因此该模式面临较严重的体制性障碍,更多依赖于政策的强制性和指导性,可复制推广性较低,整体实施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3.
五年前,矿井濒临破产;五年后,一个集煤炭生产加工、水煤浆制备销售、热电产供、子午线轮胎制造以及其他相关产业于一体的新型企业蓬勃崛起。在素有“鲁南明珠”之称的枣矿集团八一煤电化公司,有一位拼搏能干、多才睿智的山东汉子,经过艰苦卓绝的二次创业,他引领一个具有近50年煤炭开采历史的衰老矿井开拓了非煤产业新路。他,就是枣矿集团八一煤电化公司董事长杨震。  相似文献   

14.
为了优化发展煤电,必须搞好煤电项目的前期工作,提高煤电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根据笔者几次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主持的专家对煤电项目的清理、优选会议的体会,以及在研究、制定电力产业发展政策工作中涉及的问题,谈谈对优化发展煤电,做好煤电项目前期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煤炭工业》2008,(6):F0002-F0002
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国家规划的山西省三大煤炭基地之一的晋中基地的一个大型骨干煤炭企业。公司前身霍州矿务局成立于1958年,于2000年改制组建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与西山煤电、汾西矿业加盟山西焦煤集团成为其子公司,注册资本金42142万元。目前,公司总资产97.1亿元,员工3511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910人。  相似文献   

16.
1989年春经国务院批准,伊敏煤电工程为煤电联营的试点项目。能源部组建了伊敏煤电联营规划设计协调小组。在小组的协调下,煤、电两个设计院联合编制了伊敏煤电联营总体设计(达到可行性研究深度),该设计于九月经能源部和国家计委的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先后组织审查及专家评估会。结论都是肯定的。因此伊敏煤电联营项目即将由国家计委立项建设。  相似文献   

17.
背景:近期,五大发电集团分别召开了年中工作会议。在当前煤电矛盾不能得到有效缓解、煤电行业持续严重亏损的情况下,五大发电集团都将采取什么措施应对危机,下半年的工作该如何开展?  相似文献   

18.
6月1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研究我国能源安全战略.会议指出,“能源安全是关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我国面临着“能源需求压力巨大、能源供给制约较多、能源生产和消费对生态环境损害严重、能源技术水平总体落后等挑战”,“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会议同时指出,“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立足国内多元供应保安全,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着力发展非煤能源,形成煤、油、气、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应体系,同步加强能源输配网络和储备设施建设”.“继续建设以电力外送为主的千万千瓦级大型煤电基地,提高煤电机组准入标准,对达不到节能减排标准的现役机组限期实施改造升级,继续发展远距离大容量输电技术”.“在采取国际最高安全标准、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紧启动东部沿海地区新的核电项目建设”.  相似文献   

19.
煤电问路     
<正>近日,电力四小豪门之一的国投电力发布公告,确认该公司拟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一次性挂牌转让其所持有的6家火电厂股权。这已经不是煤电行业第一次听到类似的"坏消息"了——就在半年间,五大发电集团纷纷"转让"、"清算"旗下的煤电厂。尽管在清洁化发展和结构性调整的背景下,火电规模的缩减不可避免,但煤电企业亏损面之大,破产清算速度之快,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而就在10月21日,国家  相似文献   

20.
“煤电油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四大难题,已形成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据预测,2005年、2010年、2015年我国原油产量将只能分别达到1.73亿吨、1.75亿吨、1.85亿吨,我国石油产量不可能大幅增长,2020年预计为1.8~2.0亿吨,然后将逐渐下降。而我国石油消费却在不断增长,2003年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全年原油消费量达到2.5亿吨以上。2004年我国原油净进口量已达1.2亿吨,我国石油对外依赖度正在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