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国债是国家以信用方式举借的债务.我国的国债是为了筹集财政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而发行的.国债的发行,对保证国家重点建设,调整投资结构,维护财政经济的稳定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国债作为平衡财政收支、筹集国家经济建设资金的手段,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债也逐渐成为人民群众积存资财的方式之一,在1996年实现经济“软着陆”之后,今年的国债发行种类结构作了大幅度调整,增大了凭证式国债发行规模,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债是我国债券市场的主体和核心,对国债及其收益率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众多人关注的热点问题.发展我国国债市场可从以下方面来考虑:增加国债上市品种,一定程度时还可推出国债的衍生产品,逐步实现国债品种结构的多样化;调整国债的利率期限结构,合理分配短期和长期国债的比重,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使国债利率水平基本反映国债市场的供求关系;建立与国债市场相适应的机构支持与制度安排,调整国债持有者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我国国债规模的现状及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1998年以来,我国实施了以扩大国债投资为重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反周期政策调节的一次成功尝试.1998年-2000年国家财政累计发行长期建设国债3600亿元,共安排国债项目6620个,到2000年底累计完成投资1.5万多亿元.各年度国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5、2和1.7个百分点,对实现预定的经济增长目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2001年,继续发行10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国债和500亿元西部开发特种国债;2002年国债发行量为5936亿元;2003年国债发行总量达到6355亿元,创下国债发行总量的新高.……  相似文献   

5.
国债政策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点,直接影响两大政策工具的作用.我国从19鲫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日趋增大,特别是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骤增,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定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国债是一种有偿性的收入形式,存在着潜在风险,国债规模是否适度,是否可以继续扩大,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问题.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债规模也开始压缩.本文从我国国债发展状况入手,衡量国债的各个指标,讨论我国国债的规模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国债规模日益庞大,国债管理政策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在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由于新旧体制和制度的转换与冲突,国债发行政策存在着一些有悖市场化原则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作一点探讨,旨在为国债发行政策的调整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国债政策是财政政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调节资源配置、经济利益及其整个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之一.当前,我国面向社会发行的凭证式国债作为我国国债的两大品种之一,发行已历时十年,对筹集财政资金、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投资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凭证式国债的发行全部由"凭证式国债承销团"固定成员包销和代销并向社会公开发行.各承销机构采取"自由申报、总量平衡"的方式确定承销国债的额度,然后在本系统的营业网点进行分销.从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总量和结构调整布局情况分析,我国凭证式国债的期限结构、分布结构、利率结构,以及对其发行过程实施有效监管等,都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债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我国政府从1979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国债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国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随着  相似文献   

9.
<正> 国债(本文仅指内债)是指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向国内居民、企业、机关团体取得的信用,是国家筹集资金的一种手段。现行国债政策的运用,在筹措大额资金、迅速积累资本、平衡国家财政收支,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国债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负债有害论”逐渐转向“国债可用论”或“负债有益论”,国债从弥补财政赤字的权宜之计,发展为筹集建设资金、调剂与引导货币资金流向,调节货币流通的重要手段。近十年来,我国发行国债近1500亿元,同时逐步建立了国债流通市场,国债的迅速发展从实践上证明了举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但是,由于现行的国债制度中存在诸多政策缺陷和技术方法问题,特别是近两年,偿债高峰的到来,国债结构失衡,使用透明度低,投向不尽合理等矛盾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债规模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晓洁 《济南金融》2005,(10):31-33
国债政策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点,直接影响两大政策工具的作用。我国从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日趋增大,特别是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国债规模骤增,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同时国债是一种有偿性的收入形式,存在着潜在风险,国债规模是否适度,是否可以继续扩大,一直是理论界的热点问题。2005年我国开始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国债规模也开始压缩。本文从我国国债发展状况入手,衡量国债的各个指标,讨论我国国债的规模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金融危机加深以及我国实体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把“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第一要务。今年全国财政预算赤字为9500亿元,将发行7500亿元的国债和2000亿元的地方债,从绝对数额来看是历年最多的。本文对影响我国国债发行的各种规模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国库作为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能部门,在经理国库、协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篇通过对国库会计数据整理及研究,运用数学统计和比较方法,结合财政与货币政策执行的重点信息,以建立国库会计分析框架体系为主导思想,力求通过国库会计分析准确全面地描述国库资金运行特点及变化,从国库税收和支出规模角度反映社会经济运行水平,预测及反馈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与国库现金管理工作获得了快速推进,二者作为 财政资金筹措和使用的两个方面,互为依存、密不可分,但目前我国对二者之间的有效协调配 合尚缺乏充实的理论研究和成熟的操作经验支撑。随着我国经济增速下探,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不断累积,财政收支压力加剧,加强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与国库现金管理的协调配合研究,对于 优化政府债务结构,提高国库资金使用效率和收益,确保财政资金流动性安全,具有重要价值 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与国库现金管理发展现状入手,探析二者协调配合 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平衡控制模型,以实证分析的方式,从技术层面提出解决意见,同时 就优化二者协调配合操作方式和政策路径选择提出了建议,以期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正面临着货币流动性相对过剩的问题,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对从紧的货币政策可能带来冲击。一方面中国应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提高财政收益,减少政府筹资成本;另一方面应该根据经济条件把握好国库现金管理的进度和规模,重点关注国库现金管理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并在操作中进一步探索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央财政管理的国库资金是社会资金流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公开市场操作都影响重大,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库已成为连接财政和金融的窗口和桥梁,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机配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近年来我国正在开展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为背景,实证分析了国库现金管理对我国货币政策格局的影响,提出了我国进一步提高国库管理水平、加强货币政策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全球经济危机袭来,各国在推出巨额经济刺激计划的同时,其央行也采取了激进的政策措施,实施了降息甚至零利率的货币政策,美联储等还采取了购买长期国债的非常规手段.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中货币政策选择人的困局,指出货币政策的首要作用是提供流动性和稳定金融体系,并可以通过量化宽松、征收持有货币税等操作改变投资者预期、降低长期利率甚至突破零利率的限制,从而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最后,本文分析了制约货币政策手段生效的因素,得出其对我国货币政策选择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17.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财政政策是反周期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中国式表述,代表性事项是政府举借长期建设国债筹资而用于投资、扩大内需,投资的重点体现了政府职能的优化调整和短期目标与中长期目标的结合衔接。我国这一扩张性政策在支持发展的同时,赤字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其在过去五年内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应充分肯定,其成效将会发生长久影响。2003年这一政策继续实行,在实现反周期基本目标之后这一政策必然要淡出。  相似文献   

18.
周刚 《济南金融》2014,(9):71-75
根据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财政性存款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基础货币的减项,因此财政性存款特别是国库现金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或者回笼具有反向影响。本文对分税制改革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分别设置虚拟变量,实证分析了财政性存款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1994年前财政性存款对基础货币影响较小,分税制后影响大幅提高。但2001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后,虽然规范了财政资金管理、加快资金流动,但另一方面也带来人行国库与财政国库并存的问题,使得财政性存款对基础货币的"吸储"作用减小。本文认为: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体制和财政性存款缴存制度共同作用下,财政性存款发挥基础货币回笼作用;财政体制变化等长期制度性因素在财政性存款对基础货币影响中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财政性存款是非常敏感的指示器,对现行货币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由于农村地区国债发售体系不健全,农村居民购买国债受到发售网点不足、发行信息缺失、发行额度限制及国债知识缺乏等因素影响,农村居民购买国债难的问题日渐突出。本文以吉林省通化市为例,通过对农村居民购买国债情况的深入调查,进一步分析农村国债发行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mpirically investigates the responsiveness of fiscal policy to business cycle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fiscal policy in reducing economic fluctuations. From regressions on the responsiveness of fiscal policy to business cycles, we find that the government's current expenditures and subsidies & transfers move counter‐cyclically, whereas taxes and capital expenditures move pro‐cyclically. Using economic fluctuations in neighbouring countries as an instrumental variable, we show that ordinary least squares (OLS) estimates understate the responsiveness of fiscal policy to economic fluctuations. We also find that fiscal policy responds asymmetrically over economic fluctuations. In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fiscal policy in reducing economic fluctuations, we mitigate omitted variable bias by adding four important factors ‐ military expenditures, oil production, economic fluctuations in neighbouring countries and fiscal policy responsiveness to business cycles. The results of effectiveness regression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responsiveness regressions, highlighting the importance of current expenditures, especially subsidies and transfers, in responding to business cycles and stabilising the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