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市从一个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穷县,一跃而成为对外开放、经济发达、城市繁荣、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国际港口工业名城。张家港的倔起,靠的就是江总书记高度概括并亲笔题词的“张家港精神”。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采访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珉时,他向我们介绍:苏州有三宝,张家港精神是第一宝,昆山之路是第二宝,亲商观念是第三宝,它集中反映了苏州和苏南地区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今天我们先推出两篇阐述张家港精神的文章,今后我们将陆续宣传苏州的其他两宝及苏南其他城乡的先进经验。  相似文献   

3.
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崇高的精神是伟大事业的灵魂,伟大的事业是崇高精神的结晶。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张家港人创造了“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16个字的张家港精神。它是张家港市的发展之魂,力量之源,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新变化,面对加入WTO的新形势,面对富民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任务,特别需要在全省进一步弘扬张家港精神,使之成为江总书记倡导的“五种精神”在江苏的具体体现,成为推动我们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4.
1995年盛夏,我去张家港市调研,第一次见到秦振华同志。在我的想象中,江南水乡的苏州人应是吴侬软语、清秀文静。但眼前的秦振华却像一个山东大汉,身材粗壮魁梧,说话铿锵有力。谈起张家港的情况如数家珍、充满豪情,讲到张家港的未来胸有成竹、充满信心。他的神情,他的言谈,他的举止,总使人感到有一种力量、一种劲头、一种精神。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十六字的张家港精神,在这位市委书记身上得到了生动体现。随着时张家港了解的深入和与秦振华同志接触的增多,我愈加感到张家港的…  相似文献   

5.
《江南论坛》2006,(11):I0002-I0003
今年是张家港市撤县建市20周年。二十年来,张家港人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艰苦创业.争先创优.全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6.
《江南论坛》2012,(10):66-67
张家港——一片年轻而古老的土地! 1962年沙洲建县、1986年撤县设张家港市,至今已跨越半个世纪。50年来,在历届县(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勤劳智慧的张家港人民汲取深厚的历史文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浩瀚春潮,在一片沙滩上艰苦创业,建设美好家园,把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建设成为一座新兴的港口工业城市,孕育了张家港这颗璀璨的江海明珠,这一座现代文明之城。  相似文献   

7.
省委书记回良玉带领省五套班子来张家港市进行集体调研时,对张家港精神的新内涵作了全面科学的阐述,将其精辟地概括为“四气”,即“敢于争先”的锐气,“自加压力”的勇气,“负重奋进”的志气,“团结拼搏”的士气。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张家港精神,在实践中产生,并随着实  相似文献   

8.
张家港精神是邓小平理论成功实践的结晶,是时代产物,是张家港83万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硕果。1992年以来,特别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张家港在秦振华同志的带领下,抢抓机遇,扎实苦干,不仅创出了令人瞩目的业绩,而且推进了张家港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振华精神升华为张家港精神,得到了省委和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并抓住这一典型,大力总结推广,进而中宣部又将它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样板,在张家港召开现场会,向全国宣传推广,1995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张家港时,看到张家港欣欣向荣,一片蓬勃向上的繁荣景象,看…  相似文献   

9.
我怀着十分高兴的心情参加《张家港精神》一书的首发式。这本书是秦振华同志从张家港市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对5年领导工作的一个全面回顾和总结。书中收录的文稿,生动记录了张家港发生的巨大变化,记述了可贵的“张家港精神”的形成、发展过程,凝聚了秦振华同志的心血。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张家港精神”,对于激励张家港全市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再创辉煌,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在此,我向秦振华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 张家港是我省改革开放后迅速成长起来的一个先进典型,也是全国两个文明建设的先进典型。…  相似文献   

10.
《江南论坛》2005,(12):F0003-F0003
~~弘扬与时俱进的张家港精神~~  相似文献   

11.
江南牛 《江南论坛》2001,(6):17-17,19
苏南地区是我国社队工业——乡镇企业的发轫地,从异军突起至今,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蓬勃发展阶段,而期间改革开放的“天时”又使苏南人的精神有了新的升华.江总书记倡导的“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就是推进新世纪苏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巨大精神动力.它与“四千四万”精神、“昆山之路”等宝贵精神财富一样.使苏南模式铸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同时又促使它不断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只是杭州一个幸运的创业者,各位可能想我为什么有这么好的运气.我回到杭州,就有一种莫名的幸福感,特别是闻到桂花香.我到美国,闻到咖啡香我就知道我来到了西雅图,闻到桂花香我就知道我回到了杭州.阿里巴巴是从杭州的茶室发展出来的,美国很多的城市,像微软等等,可能跟咖啡馆有关系;广东很多制造业,可能跟早茶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邢鹿  范达  戴莹芬 《江南论坛》2005,(12):60-61
今年5月13日,是江泽民同志为“张家港精神”亲笔题词十周年。十年来,张家港精神传遍全国各地,对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深入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了促进作用。张家港精神已成为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代表之一。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多次讲到“要让张家港精神永放光芒,张家港的发展永立潮头。”最近.本刊记者又一次采访了江苏省政协常委、原张家港市委书记秦振华。  相似文献   

14.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张家港市始终坚持高扬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主旋律,以培育和弘扬张家港精神为抓手,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不断在较高平台上稳步发展。“张家港成就,张家港经验,张家港效应”被人民日报称为“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进入新世纪,张家港人紧密  相似文献   

15.
《江南论坛》2012,(12):F0004-F0004
张家港,原名沙洲县,1962年由江阴、常熟划出部分乡镇成立,1986年撤县建市,以境内长江航道的天然良港——张家港命名。这是一片年轻而古老的土地,也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滨江沃土。  相似文献   

16.
《江南论坛》2011,(12):72-73
2011年金秋时节,第八届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在硕果盈枝的长江之畔隆重举行。“文明张家港”2011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成立10周年庆典文艺晚会、  相似文献   

17.
今年8月,我忙中抽闲回到了坐落在内蒙东部的故乡——通辽市。短短数日,除却惊诧这个仅有30万人口的小城日新月异的市容建设外,还有两件事让我感受到,在转轨时期,计划与市场两种思维是怎样左右着故乡人的命运。  相似文献   

18.
《大陆桥视野》2009,(2):11-11
近日,张家港市正式对外界宣布:中国目前唯一位于县域口岸的保税港区——张家港保税港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这是我国第十二个、也是江苏省首个保税港区,其中国特色自由贸易区的特性,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无疑将为张家港、苏州乃至江苏的开发开放安上加速引擎。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将是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呢?回答很简单:这就是全球性进入知识(智力)经济的新时代。而知识经济的内涵又是什么呢?和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关系?和我们的经济发展又是什么关系?我想谈谈个人粗浅见解,供从事经济工作和企业界的朋友们参考。1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不可熟视无睹21世纪将是知识(智力)经济的新时代,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进步的必然。是实实在在的历史潮流,对此我想作如下浅述。1.1知识经济是一个科学概念知识经济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三十年的历史,自70年代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先是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  相似文献   

20.
《经济纵横》2004,(3):50-50
有个人想成为大富翁,便到上帝那儿乞求。上帝一时心热,便给了他一篮子品德。那个人苦恼地说:上帝呀,我要的是金钱呀!上帝说:没错呀!我给你的是品德,因为品德能使你换来金钱呀!那人不解地回到人间,广泛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