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国有如东农场创建于1956年,占地8480亩,其中耕地5230亩,现有总人口2160人,职工1133人,离退休人员为545人。在80年代前和80年代后都曾有过闻名江苏农垦系统的辉煌业绩。然而,进入90年代后,由于多种原因,经济每况愈下,到1994年底,全场累计亏损达1336万元(尚不包括潜亏近1000万元),整个农场的资产总额为11643.59万元,负债总额为11811.86万元,负债率高达102.3%。已属资不抵债,濒临破产。1995年3月,江苏农垦总公司为促进全垦区经济平衡发展,实施“北南挂钩战略”,委托江苏垦区“十佳企业”之一的临海农场全权托管如…  相似文献   

2.
流金八月,被誉为“稻香村”的江苏垦区临海农场,田野———绿浪滚滚,稻穗飘香,一派丰收景象;海城———车来人往,商贾云集,充满勃勃生机。然而,二十年前该场还是江苏农垦有名的亏损大户,建场头19年累计亏损2264万元,平均年亏11915万元,被戏称为“...  相似文献   

3.
在世纪之交,有必要回顾黑龙江垦区经济体制改革走过的历程,认真反思经验教训,进一步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改革道路,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推动垦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本文仅就解决家庭农场“负亏机制”问题进行探讨。  一、建立家庭农场“负亏机制”的必要性 黑龙江垦区自 1984年全面兴办家庭农场以来,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业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也为垦区冲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但是,从垦区改革的实践看,家庭农场“负盈不负亏”的问题一直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家庭农场经…  相似文献   

4.
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好坏的一项综合性指标,是确定承包者收入、企业留利和职工收入的重要依据。长期以来,人们都把主要精力放在帐面的扭亏增盈上,但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出现一种奇怪现象:一些企业伴随着帐面利润的不断增长,虚盈实亏的“隐性亏损”也渐渐膨胀,承包人往往“在任利润高,离任问题多”。江苏近三年共处理“隐亏”近2000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东太农场有过辉煌的昨天,曾被国家农垦部授予“橡胶农场标兵”称号。但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市场、体制、管理等多方面原因,经济严重滑坡。到1997年底亏损2154万元,债务高达6089万元,负债率为65.1%,欠发职工工资5个月共757万元。当年成为海南垦区十大特困农场之一和亏损大户,农场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格球山农场在垦区率先推行农业“两自理、四到户”的改革措施,连续两个承包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营成果,促进了农场各项改革的全面落实,推动了农场经济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农业改革深入、稳健、扎实、到位   1993年,格球山农场针对家庭农场负盈不负亏和贷、垫、挂的“怪圈”,决定在 14队进行“土地租赁到户、机械转让到户、核算到户、盈亏到户和生产、生活费自理”的“四到户、两自理”的农业改革试点。这一年虽遇大涝, 14队仍盈利 48万元,职均收入 8000元。而其他生产队则有的亏损,有的持平。 14队试点的成…  相似文献   

7.
湖北垦区共有52家农场,国土面积3480平方公里,人口120万,是全国内地最大的垦区。近半个世纪来,湖北农垦曾经创造过辉煌,为我省经济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农垦系统却落伍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系统已连续7年亏损,亏损总额超过了10亿元。农场效益差,农工负担重,发展后劲不足,部分农场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为什么国有农场具备很多优势,却在竞争中落伍了?我带着这个问题,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活动中,进行了认真反思。通过学习,茅塞顿开。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振兴农垦事业的前提“解放…  相似文献   

8.
王俊才 《农村展望》1992,(12):41-42
北安国营农场管理局由原省属国营农场、劳改农场和地方国营农场三部分组成,所辖的14个国营农场和14个局直企事业单位,分布在黑河地区的六个市县,土地总面积89.8万公顷。由于历史的、社会的、体制多变和自然灾害频繁,以及经营方针等多种因素影响,从建场到“七五”初期的三十多年间,北安垦区始终处于经营单一且生产水平低,生产成本高,经营严重亏损之中。1986年,全局粮豆平均单产只有92公斤,工农业总产值2.4亿元,经营亏损5690万元,累计亏损58704万元。在处于严重亏损的同时,每年还要支付贷款利息近3000万元,负担政策性、社会性补贴1400多万元。产出代,效益差,高额亏损,高负债经营超常定势和年复一年的恶性循环,使北安垦区的经济日趋贫困,并逐步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今年开始在农业生产队实行报帐制,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实行报帐制情况作一简要介绍。一、形势发展要求生产队实行报帐制八五二农场是一个实行生产队、分场、农场三级管理的大场,自1985年兴办职工家庭农场以来,生产队的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生产队对家庭农场采用“整资种地”的办法,就是由农场垫支生产资料款和生活费用,年终根据生产成果,分配收益。实行这种办法,丰收年农业生产的盈利大部分为家庭农场所得;欠年农业亏损,灌庭农场难以承担,亏损就挂在帐上。如此家庭农场负盈不负亏反复多年,亏…  相似文献   

10.
在跨入新世纪之际,黑龙江垦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成为垦区“十五”期间和 2010年发展的新目标,这对深化垦区农业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是垦区的基础和命脉,只有深化农业改革,进一步完善双层经营体制,才能保证垦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一、明确双层经营各自的主体地位,坚持“两自理”、“四到户”的家庭农场不动摇  由于这两年农业比较效益低,垦区少数农场出现了生产队或农场统营、负盈不负亏现象。其原因,一是对双层经营各自的主体地位认识不明确,二是从根本上没有做到“…  相似文献   

11.
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垦区的茶叶生产开始于五十年代的建场初期。现在,茶叶已成为垦区除橡胶之外的第二大种植业,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垦区现有17个茶叶农场,其中有13个农场以茶叶为主产业。就农场数量而言,茶叶农场占了垦区农场数的近一半,关系到近10万人口,占垦区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一。垦区茶叶产业发展潜力很大,目前,茶叶产业市场走向良好。  相似文献   

12.
在农村经济实行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新形势下 ,如何使贫困地区尽快走出困境 ,脱贫致富 ,江苏农垦已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成功的经验。八年来江苏农垦 2 7个农场党、政、工先后采取了作物布局调整 ,制定扶贫政策 ,机械作业优先 ,科技扶贫 ,资金扶贫等一系列措施 ,以及种田大户扶贫 ,科技示范户“一帮一” ,党员干部结对扶贫 ,使垦区 2 7个农场亏损户由 1992年 16 75 9户降到 1999年 46 2 0户。现在 ,垦区新曹农场、临海农场、三河农场等 11个单位已基本达到无倒挂单位 ,不再需要总场投资一分钱种地 ,做到职工生产、生活资金自筹解决。邓小平同志曾…  相似文献   

13.
江苏垦区在兴办职工家庭农场的过程中,结合实际,以发展生产力的标准,较好地处理“统”与“分”的关系,调动了农场统一管理和家庭农场的分散经营两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苏垦区职工家庭农场经过近三年的实践,已初步稳定下来,进入了完善,提高阶段。按照中央的有关方针政策,实事求是地进行总结,有以下几条基本经验,应予以肯定。 一、家庭农场应逐步做到自费经营。现在,江苏垦区已有1.5万多个、占总数66%的家庭农场实现生产、生活资金自有或部分自有。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职工会更加精打细算,  相似文献   

15.
国营农场是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大农业经济。办好国营农场,对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国营农场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不少农场亏损相当严重。如何扭亏为盈?这是当前办好农场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1979年5月间,我们在新疆石河子和库尔勒两个垦区的6个农场就这个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那种认为“低产难高,亏损难免,农场难办”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16.
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的指引下,黑龙江垦区农业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其突出的标志是形成了在生产费、生活费“两自理”和土地、机械、核算、盈亏“四到户”基础上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一体制跳出了“国家出钱,职工种地”的窠臼,结束了“垫、亏、挂、垫”的恶性循环,激发了大农场和家庭农场双方的积极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加了企业和职工的收益。从1985年以来,垦区连续13年盈利,累计盈利19.17亿元。职工收入逐年增加,1998年达到5300元。实践证明:双层经营体制适应于垦区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家庭农场经营情况表”的阅读与分析赵国英,李云龙根据黑龙江省农场总局财务处对1995年生产经营情况的预计,家庭农场完成总收入近71亿元,应交企业利润3.7亿元,粮食总产461.1万吨,占垦区粮食总产90%以上。可见家庭农场在农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江苏垦区国营农场一些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从苏南农村迅速致富的实践中理解了“若要富,农工副”的道理,场办工业的发展被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开始了垦区产业结构的调整。1984年垦区大张旗鼓地要求各农场加速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垦区兴办家庭农场是改革的重大成果之一,它的兴起、发展和完善,直接关系到黑龙江农垦系统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使之健康发展,是一个在理论和实践上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一、垦区家庭农场发展的具体情况垦区家庭农场从1983年开始兴办以来,经过近15年的风风雨雨,现已基本推进到位,形成了以家庭农场为主的“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体制。家庭农场作为垦区改革的突破口是垦区广大干部、职工创造出来的,也是改革的重大成果。十多年来,家庭农场发生了三次波动,1985年家庭农场数量…  相似文献   

20.
本期刊登了三篇关于长期亏损农场依靠承包到劳、到户责任制改变面貌的调查和研究报告。报告中所反映的农场,规模都不大,商品也不多,但是亏损时间之长、亏损金额之大却是相当惊人的。党的三中全会以后,各级领导对这些农场曾提出了定额补贴、超亏不补、限期扭亏等要 求。农场自己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要求各生产队自负盈亏或联产承包到组等等,但是收效却不显著。有的虽然不再向国家要亏损补贴,但职工个人的收入却降低了。这种局面促使农场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进一步实行联产到劳到户的承包责任制,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使这些农场开始摆脱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出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情况。他们这种坚持改革、勇于实践的精神,值得那些至今仍然亏损的农场认真加以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