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去年6月12日这一天起,”国有股减持”注定要由一个生僻的专业语汇迅速变成一个尽人皆知的流行语,由此传递的信息和裹挟的旋风,伴随着股市的强力“脑震荡”和高层论争,也迅速突破了政界、学界和股市范围,演变蔓延成一场席卷全国各阶层的”超级风暴”。股市风暴持续已快一年了,如何收场?仍是一个未知数。在经历过两度被市场“踢死” 的强行政策调节之后.在面对不同利益集团相持不下的叫劲和对峙中,大家一起将目光盯在“双赢”这一既高难又众望所归的目标上,暂时停在了一个看似静寂实则人人神经紧张、注意力集中的“休止符”上,等待之后的更强音。  相似文献   

2.
易宪容 《发展》2002,(10):71-71
中国股市发展了10多年,成绩很大,但问题不少。近来纷纷有研究报告指出中国股市的问题与不足。如近期有文章透过道琼斯指数这一平台,以“数字化”形式指出了中国股市之怪状:股市的高成长与高波动、与世界股市的隔绝、股市投机盛行等。而透过系列指数所蕴含的种种指标则更清楚地看到了中国股市成功的背后隐藏着股市运作的低效率,隐藏着中国股市未来发展的困难与问题。而深圳证券交易所发布了署名为陈建瑜的题为《中国股市波动:国际比较》的研究报告则表明,与海外股市相比,中国股市波动水平偏高、信息效率低下、风险规避系数较低等,…  相似文献   

3.
从“中华珠宝第一股”,沦为中国股市首只“仙股”,再到成为中国证券史上第一个因为没有披露定期报告而退市的上市公司。被称为中国股市14年来“第一只真正死去的股票”。达尔曼在创造股市多项“历史”的同时,也在不断炮制着股市的阴霾和债权人的悲歌。  相似文献   

4.
何晓晴 《改革先声》2000,(11):41-44
大家一直在困惑,在国外能够充当经济发展“协调枢纽”的股市红红火火,而反观我国,却始终是大家非议颇多的投机之所,根本没有发挥其重要资本市场的作用。 出路何在? 如今,正在众人束手无策之时,股市上市场的力量开始发出他们的声音——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市又到了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是一个个股股价大变动大分化的时期,也是重新洗牌、财富重新分配的时期。当了十年股民的陈柏告诫大家:睁大你的眼睛,看着机会也要盯着风险,千万别让残酷的股市把你清洗出去。  相似文献   

6.
李斌 《新财经》2009,(3):71-71
股市反弹,被唤起希望的不仅是很多被深套的股民,沉寂了一段时间的证券分析师们也出来说话了,开始预测牛年的股市走势。其实,境内股市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投资者已经开始成熟,也不像以前那样相信证券分析师了。毕竟,分析师们是拿着机构的高薪,并不一定能给普通投资者带来实质上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韦伟 《山东经济》2001,(1):50-51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股票市场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中国股票市场仍处于成长阶段,与发达国家的成熟股市相比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新股发行就是其中之一,而随着股市扩容的不断进行,新股发行的方式,速度等对一,二级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本文就当前我国股市新股发行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8.
走进拍卖行     
王璐 《首都经济》2013,(7):88-89
近些年来,国内的热钱涌动,股市和房市不被看好,黄金市场扑朔迷离,使得艺术品逐渐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一部分,而拍卖市场又成为艺术品投资不可或缺的前沿阵地,吸引着众多投资者和收藏家的目光。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2008,(5):32-35
2007年的股市是疯煞人的股市。进入2008年的股市却愁煞许多人:指数反弹至5522点以后就刷刷地往下掉,弄得上下都揪心。沪深交易所就实施大小非解禁有关问题发出通知之后,大家都在说反弹,到底会反弹得怎么样,难说。至于往下,则2800、2500之说均有之,等而下之,2000点往下也有人预测,真可谓人心惶惶了。  相似文献   

10.
李斌 《新财经》2009,(3):69-71
从2008年年底开始,大家都对牛年股市表示悲观。没想到,牛年春节刚过,A股却一路上涨,给了投资者一个惊喜。按理说,股市狂跌了一年多,有反弹也是正常的。作为投资者不仅应该从反弹中找到希望,找到机会,尽量减少之前的损失,还应该在股市大涨大跌中吸取教训,不能一看到反弹就兴奋过度。应该说,弱市中不应该都是失望,也应该有希望。本期《新财经》邀请了独立财经撰稿人皮海洲、曹中铭、专业投资人陈晓阳一起探讨弱市中如何赚钱。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企业信用是整个信用体系的基础与核心,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企业自身长盛不衰的基本条件之一。随着社会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守信"不仅是社会对企业的客观要求,还应是企业自身追求长久发展并对品格和能力等无形资源积极创造的要求。企业  相似文献   

12.
江雪茹 《乡镇经济》2011,2(1):41-44
建国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性特征由于利益主体和具体的利益内容不同而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而党的领导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根源性问题的解决也反映了党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3.
曹平  王一流 《改革与战略》2010,26(12):61-63,67
基于人身保险合同的特殊性,在投保人缺位(死亡或者破产)的情形下,保险合同因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利益而继续有效,而此时保险合同的解除权如何行使在我国《保险法》中未作明确规定,这就难免滋生纠纷并影响权益救济。根据各方当事人利益平衡原则,有必要从理论层面上探讨在投保人缺位情形下人身保险合同解除权行使规则,并从投保人和保险人两个角度对如何完善人身保险合同解除具体制度进行设计,提出立法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委托代理理论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且他们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契约不完备等不确定性因素,委托人应对代理人进行有效的激励和引导,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达到企业业绩最优。本文建立了一个动态的经理激励合同设计模型,假设经理在完成第一期任务后,可以与委托人重新谈判,进而对经理的有效激励问题进行了研究。根据计算和分析得出,经理能否得到满意的固定薪酬对经理人的行为选择和企业的长期业绩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吴波 《乡镇经济》2008,24(4):80-86
农民工是我国现阶段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是一个日益尖锐的特殊问题,正视它的存在并积极求索化解之道势在必行。文章在农民工社会保障理论基点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因素,并提出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6.
变革已成为企业 2 1世纪的生存法则。本文从“个人契约”的角度 ,阐述了企业变革中普遍存在着的员工抵制问题 ,并在分析重塑“个人契约”及“心理契约”在企业变革过程中的关键地位的基础上 ,进一步论述了企业在重塑“个人契约”进程中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人从自然界中走出来,但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自在,而是与自然界构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当人将自身的力量加于自然的同时,既影响人外部自然的变化,也影响人自身自然的变化即人体自身的人化,这是个人成为社会成员的基本条件。工业文明颠倒和割裂了生产、生活与生态的秩序和联系,使自然生态环境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人类应该从工业文明的社会范型转向生态文明的社会范型。  相似文献   

18.
吴照云  肖宏 《华东经济管理》2002,16(5):44-45,57
变革已成为企业21世纪的生存法则。本文从“个人契约”的角度,阐述了企业变革中普遍存在着的员工抵制问题。并在分析重塑“个人契约”及“心理契约”在企业变革过程中的关键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企业在重塑“个人契约”进程中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相似文献   

19.
闫建 《乡镇经济》2008,24(1):71-74
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来审视我国城乡发展的差距,可以得出城乡发展差距的形成及拉大主要是城乡人力资本投资过程中的“城市偏向”和城乡人力资本不同的“溢出效应”的必然结果。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以农民教育农民学习为基础,保证人力资本投资起点公平;以农民实用技能培训为突破,促进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以医疗保健社会保障为重点,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农民迁徙农民回流为途径,促进城乡人力资本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20.
论法官的司法良知——兼论对法官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帆 《理论观察》2008,(5):92-94
司法自由裁量权给法官的审判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如果这种裁量权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会直接导致司法腐败,损害司法权威。法官作为法律的适用者,其品质决定了裁判的品质。要实现“司法公正,一心为民”的目标,必须加强法官队伍的良心建设,是法官真正成为社会正义的守护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