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浅谈财富     
赵丽华  李志清 《经济师》2004,(12):252-253
财富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资源 ,随着财富在经济生活中日益升温的地位和人们对财富予以的特别关注 ,有必要对财富的内涵、特性、源泉、社会意义等做一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
劳动是财富的价值之父,资源(包括自然资源)是财富的价值之母[1].离开了承载人类生活、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丰富资源,人类的发展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近年来,西藏经济社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不断改善,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在我们关注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的同时,西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现状也一样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3.
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是地球科学得以较快发展的重要时期,主要反映在地球科学从单一学科深入研究向学科交叉、横向发展的转变;从固体地球科学向行星地球的地球系统科学的转变;从深化对地球的认识.侧重于资源开发利用向探求地球知识、为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的转变;从单一的、局部的、实际的地质现象研究向系统的、全球的,以数字化为手段的模拟推演的转变。地球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担当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也借助人类社会进步成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4.
龚臣 《当代财经》2007,(7):12-15
人类财富的创造依赖于人类劳动和人类资源两种基本要素.经济学的研究就是从这两种基本要素展开的.以人类劳动为研究出发点的经济学称之为政治经济学,以人类资源为研究出发点的经济学称之为资源经济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探求政治经济学与资源经济学的统一,即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与资源有效配置的统一.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经历了从"公平"到"效率"、再到"公平与效率的均衡"这样一个历史和逻辑的过程.无论是追求公平的最大化,还是追求效率的最大化,都将是对经济发展的一种伤害.经济学研究的精髓就是驾驭公平与效率这两者之间的均衡,这是经济学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城市建设和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和财富,通过实施土地储备调控、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资源供应等措施,提高土地利用率,通过地方政府或机构土地储备合理调控土地市场,同时带来土地储备融资风险,本文主要探讨了有关融资风险现状和如何防范土地储备融资风险,对相关行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是人类的栖居地,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  相似文献   

7.
李静娟 《经济师》2001,(2):162-163
迄今为止,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根据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水平,可以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不同的经济形态———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在不同形态的社会里,人们追求财富的形式是不同的。在工业经济以前,土地是财富的主要标志。当工业经济来临后,财富的形式改变了:机器和进行工业生产的原材料成了最迫切需要的资本形式。但这种财富仍然是物质的,别人也无法与你共享。随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信息技术(IT)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财富的形式及性质必然也要发生变化。因为与前两种财富的不可共享性相比,知识经济社会中,人们所追求…  相似文献   

8.
宋成舜  董捷 《经济论坛》2004,(22):38-40
土地是最基本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土地是为了创造物质财富,满足自己的需要,它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最直接和最密切的关系。土地利用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历史过程,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和各类土地利用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洞庭湖平原是我国传统  相似文献   

9.
被马克思誉为“英国政治经济学之父”、现代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说过: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从对土地刀耕火种式的原始利用,到利用土地发展农业和加工业,再到在土地上建造工厂发展现代制造业,再到土地进入城市化的综合开发利用,人类社会创造财富的过程实质就是对土地进行递进式的开发利用过程。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地方的快速发展也是以土地的大量开发为基础的,特别是一些所谓的经营城市也是以土地的非农化转移为前提的。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  相似文献   

10.
梅州市城市化发展与土地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其利用情况如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影响土地利用的众多因素中,城市化作为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是对土地利用目标能否实现构成关键性影响的因素之一.因此,拟从城市化发展角度出发,研究梅州市的城市化发展情况与城市土地利用之间的一些内在联系,以期能把握内在的规律性,在实现梅州城市化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使土地更高效地利用.  相似文献   

11.
1.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它的存在是由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所决定的。会计存在着一种内在的要求,即要把稀缺的资源纳入自己的核算范闸,从而帮助人们对其进行管理和资源配置。二战前,人们主要看重物质资源,发展也以财富为中心,人成了机器的附属品、会说话的工具以及增加财富的手段。由于历史环境并没有对人力资源的实际核算和计量提出现实的要求,因此但是经济学家并没有对人力资源会计进行深入的研究。而且传统的理论也不赞成将人当作资本和财富,所以过去人们也普遍反对把人力资本作为资本来分析。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社会发展以及企业变迁的过程中,人力资源尤其是智力资本变得越来越稀缺,人力资源作为一种稀缺性资源进入会计学领域符合会计发展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2.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机制及其调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人工控制的经济系统与土地自然生态系统耦合的复合系统,其运行和发展对人类社会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规律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理论依据。本文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对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剖析了其运行的机制,并提出了调控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良性运行的目标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捷茂  王俊 《经济论坛》2002,(17):21-22
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在,由依赖自然而生存到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然资源而富裕,时时刻刻离不开土地。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怎样才能做到“地尽其利”是任何国家和人们都在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迫切问题,因为它关系到国家繁荣、社会稳定、人民的幸福,由此土地问题与土地管理已成为当今世界令人瞩目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我们在研究土地管理时,应该注意到土地具有不同于一般资源和资产的特点。 一、土地的特点 1.土地的有限性。土地的有限性特点有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是土地总量的有限性,即受地球表面陆地部分的空间限制,土地的面积是有限的。虽然人们依靠自己的智慧进行移山填海、围海造田努力拓展陆地,但是这相对于上地的总面积而言是微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经济活动。土地面积有限性和土地需求的增长之间不协调性就产生了对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利用布局的客观必要性,就构成了土地利用规划学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森林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且至关重要的自然资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步入工业革命时代,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与破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导致了可采资源濒临枯竭,更重要的是加剧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自身生存的潜力。不仅引发全球陛的温室效应、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同时引发了诸如饥饿、贫困、营养不良、疾病等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贺国先 《技术经济》2004,23(3):48-49
在新经济时代物流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界和物流界学术人士所关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人们意识到节约物质资源和降低劳动消耗在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难度越来越大,可挖掘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因而物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三利润源泉”。但是人们也清楚地看到对物流的认识还远远不足以驾驭这个复杂的大系统,使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发展的工业化以前,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未开垦的富饶的土地及其它自然资源,大量存在,不感到稀缺。然而,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由于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使得昔日里新鲜的空气、洁净的水源、安宁的环境、肥沃的土地都成为了稀缺的资源。人类对于环境造成的破坏已经危及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表1中的数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社会人类对于环境破坏产生的严重后果。经济学家认为,一种资源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就称这种资源具有效用,如果这种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俯拾皆是,垂手可得,人们不需要…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6,(10)
马克思曾指出:"土地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当代学者也反复提及,土地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地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地位日益凸显。文章从中观层面探讨土地资源与产业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为制定协调区域土地资源保障和产业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口,土地,灾害问题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期以来,由于忽视了人口,土地,资源与灾害系统内各因素的相互协调,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基本问题越来越我地摆在我们面前,致使在人口增长过快情况下,产生了土地资源质量减退、农业生产徘徊不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危害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在跨入21世纪的关键时期,如何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上述问题,已成为现阶段的重要任务。针对中国国情,本文分析了人口,土地,灾害相互间关系,进而提出了相应之对策。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多地少,特别是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十分突出。探求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可持续利用的新途径,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