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济学应当完成从“革命”到“建设”的转轨──试论中国经济学必须改造劳动价值论胡义成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出发点是劳动价值论,由此,有相当多的论者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出发点也只能是劳动价值论。这显然不妥。“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研究的对...  相似文献   

2.
达到效率与公平二者的同时最大化,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然而现实社会里,在追求效率最大化的过程中往往是要以牺牲部分公平为代价的;反之亦然.于是,就相应地出现了效率与公平二者的取舍问题或价值排序问题.效率与公平,不仅对经济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对社会的和谐构建影响深远.因此.对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辩证地研究并科学地把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一、现代经济学大厦的基石经济学是研究人与财富的科学。最初的经济学是研究家庭致富的学问,第一个提出"政治经济学"这一名称的法国人孟克列钦认为,经济学即研究"持家理财的精湛艺术"。从斯密开始,经济学成为研究国家致富的学问,他提出了第一个完整形态的政治经济学体系,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其产生和发展条件的学问。李嘉图则认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本主义各种经济现象及其内部规律的学问,其目的仍然是探讨最大限度地增加国民财富和对财富进行合理的分配。德国历史学派则反对使用"政治经济学",认为只存在"国民经济学"。西斯蒙第是第一个提出不以财富本身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家,他提出经济学要以人的幸福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
资源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资源环境经济学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问题,生态经济学则通过多学科相关理论以及多元化方法取得研究进展。二者对于可持续发展也有不同的视角和追求,资源环境经济学强调经济增长,注重规模和效率,追求弱可持续性;而生态经济学强调发展,更重视分配和公平,追求强可持续性。深刻理解这些差异,对于经济学本身的完善以及经济发展模式选择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利行为假设的片面理解和狭隘追求,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学对一些有重要价值的非自利社会目标的关注,同时也必然导致经济学缺失.为了弥补缺失,理论上应该根据经济学发展的二维向度,坚持伦理学关怀和工程学描述并重,完整理解人的行为,合理说明最大化问题,着重强调"合力"价值,普遍关心社会道义.在关于效率、自由、权利、公平等深层次问题的探索方面,经济学有必要注意社会交往和社会公正研究所提供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最大化"思维,是导致目前气候变暖、生态恶化、环境破坏、资源过耗,最终使人类生存受到威胁的思想根源。"最大化"是一个思想体系,一种处世价值观,这个被理论化了的价值观体系就是西方主流经济学。"软稀缺性"假设是西方经济学"最大化"思维的理论前提,市场经济是"最大化"思维的体制支撑,竞争把"最大化"思维变成行动,而人类生存的不可持续性则是西方经济学("最大化")理论、市场经济体制和竞争行为的综合后果。担负对人类最终关怀的责任,摈弃局部"最大化"思维,树立"可持续生存"观,探索非市场决策的资源配置体制,将是经济学对人类摆脱生存困境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研究中的人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民 《当代财经》2000,(11):3-10
西方经济学对人的研究表明:西方经济学是以财富的获取和占有为对象,以资源稀缺为出发点,以资源配置为核心的物本经济学;马克思的人本经济思想,实现人本主义哲学传统和经济学的统一,对经济关系的研究和对人的研究的统一,由于当代人类在经济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需要胡立人在经济学中的地位,强调经济学研究人,强化经济学的人本精神。  相似文献   

8.
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加以构建,必须厘清该理论的经济学基础.与马克思遭遇"物质利益难题"相似,我们对环境问题的体认也碰到"环境利益难题",这原本应推动学界对环境问题进行政治经济学分析,但在经济学说的学术史发展进程中,环境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却占据着主流地位,二者分别秉持经济理性和生态理性,试图在不变革经济关系的"前分析观点"下破解"环境利益难题".因此,对环境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就显得特别重要,它对"生态价值"和"稀缺性"等问题有着独特的分析进路.未来,可以考虑就基本定位、研究对象和问题域、研究方法、逻辑起点等议题构建中国的"生态政治经济学".  相似文献   

9.
相对于以完全理性为基础、以静态均衡为核心的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而言,人本主义经济理论强调,经济学是理性和价值、实证和批判相统一的科学,经济过程是动态的发现过程而不是静态的均衡现象,资源创造而非资源配置是经济研究的核心;人不是一个独立于社会、只知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孤立的、原子式的理性经济人,而是有着明确社会需要的人。人本主义经济学是基于知识、行为而不是基于完全理性的非均衡经济学,因而,制度的、有机的、历史的和非均衡的研究是其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10.
择校费、分离均衡与教育公平化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段时期以来由"择校费"所引发的有关教育公平化问题成为社会和学界所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尝试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经济解释,即"择校费"是一种实现从混同均衡到分离均衡过程中的合理性制度安排。从动态效率来看,这一看似不合理的制度安排能够实现社会总体效率的提升和社会总体福利的最大化,即实现动态效率上的公平化。最后,本文对人们普通接受的教育公平化概念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评论》2003,3(8):F0003-F0004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的前身为青岛海洋大学经贸学院会计学系,成立于1995年1月6日,在此之前系青岛海洋大学经贸学院管理系下设的财务会计专业,于1978年开始招收专科生,1994年设置会计学木科专业,并于同年开始招收木科生。  相似文献   

12.
公司是企业演变的一个更高级形态。现代意义上的董事会具有一定程度的内生性,董事会一方面是股东力量互相抗衡的场所,另一方面是联结各利益相关者的中枢机构,具体而言应具有战略性、调和性、独立性、问责性。国企董事会尚存在政企不分、职责定位不清、独立董事功能有限等问题,政府应首先让董事会独立行事,然后对其问责,同时寻求高素质的董事,促使独立董事主动为小股东利益代言。  相似文献   

13.
14.
我国财政职能观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馨 《财经问题研究》2001,(11):77-77,F003
财政职能问题是我国财政基本理论问题之一,它对我国财经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介绍了我国财政职能论半个世纪的发展沿革概况。50年代初,从前苏联引入了财政职能论,这主要是“使命观”、“作用观”的“财政职能论”。此后经过数十年发展演变,到70年代末转到“客观功能观”上来了。到了90年代,在借鉴西方理论的基础上,我国财政理论界呈现出愈益强烈的转向“职责观”、“任务观”的趋势。这些变化,是由计划经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等不同经济体制背景所根本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的分析从教师视域出发,选择企业规模、经济实力、人力资源稳定性、战略目标、人才培养质量、师资水平、二级管理、文化兼容、政策支持、法律法规支持以及交流沟通平台建设11个测度变量,作为校企合作战略联盟长效机制达成的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设计与调研,借助信度与效度分析、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企业规模、人力资源稳定性、人才培养质量、政策支持、交流沟通平台建设对校企合作战略联盟长效机制的达成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基于此,文章最后提出企业应逐步扩大经营规模、维持校企合作参与人员的稳定性,高校要把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政府应搭建多渠道交流沟通平台、制定具体激励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水平井井筒内流体的流动情况与直井相比差异较大,水平井内的压力降对水平井的产能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给出了一套完整的蒸汽驱比例模型相似准则的同时,重点介绍了水平井筒内流体流动的相似准则的研究方法,并对结果做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7.
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绩效敏感度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实市场中,公司经理人普遍存在着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为了尽可能地减少由此造成的代理成本,一个相当普遍的策略是对公司管理层实施薪酬激励政策。对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报酬—绩效敏感度的实证分析表明: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报酬——绩效敏感度的离散程度非常高,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和一致性;相当一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报酬表现出“工资刚性”;公司绩效与管理层报酬——绩效敏感度之间不存在明显关联性。在重构中国企业高管薪酬体系的时候,对这些问题有必要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8.
前一阶段,我们围绕农民增收问题,对吴中区进行了调查,我们总的印象是:农民较大幅度增收的曙光初露,2004年能不能成为农民收入增长从滞缓到较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不断扩大到逐步缩小的历史性拐点,还有待时间验证,但不管未来的发展如何,2004年农民收入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势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一个关注“三农”问题的人们喜上眉梢的年份。  相似文献   

19.
史为光 《江南论坛》2008,(11):24-26
博客,又名网络日志,英文为blog,全称weblog。它是继BBS,community等网络虚拟社区以及MSN、GTALK、OICQ等IM即时聊天工具后的一种新的网络交流工具,是一种新的传播个人信息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福建省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积极成果,经济增长速度较2009年显著回升,主要指标增长速度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宏观运行态势平稳、强劲。2011年福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仍有较好的基础和环境,预计全年福建经济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投资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但也要清醒看到面临的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中央加大反通涨紧银根力度等各种风险和挑战,出口和工业增长速度有可能适度回调,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的任务仍然艰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