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阐释了海洋生态安全预警的概念,在总结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先进海洋生态安全预警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海洋生态安全预警管理机制的建议:在信息机制建设方面,要加强海洋生态信息全方位监测;在决策机制建设方面,要简化海洋生态问题决策流程;在响应机制建设方面,要完善海洋生态安全法律依据;在组织机制建设方面,要理顺海洋生态安全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演变与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现有研究基本上是针对江苏省某一地区进行分析,并未分析江苏省整体土地生态安全。探索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预警问题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目的是缓解江苏省土地利用与生态安全的矛盾。[方法]基于江苏省各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测算指标权重,并利用土地生态安全预警模型监测2005~2015年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预警程度,并划分预警级别,在此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分析其空间格局变化。[结果]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总体上呈波动上升态势,表明近10年来江苏省土地生态环境较为乐观,且效果明显,但2007年和2012年分别出现过两个低潮;从空间格局来看,江苏省土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预警程度越来越低,且江苏省各地级市空间内部差异性越来越小。[结论]江苏省土地生态安全指数朝着较好态势发展,空间格局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3.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平山县生态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结合EXCEL程序,设计了生态安全预警评价计算模型。结果表明,平山县预警综合指数由2001年的6.451递减至2010年的4.938,其警情由轻警过渡到预警状态,生态安全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预测2015年、2020年、2025年的生态安全预警综合指数分别为4.676、4.354和4.268,均保持预警状态,说明平山县生态安全整体水平不断得到改善,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会计核算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行会计体系存在两个主要缺陷:忽视危及经济持续生产能力的自然资源匮乏;忽视环境质量下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与福利。从而引起GDP指标的虚增,误导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借助森林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可在实践上构建起具有可操作性的森林生态会计,以有效反映生态信息及生态效益的外部性价值,制约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为我国已实施的巨额森林生态效益的资金补偿提供微观配置依据。  相似文献   

5.
研究目的:探讨生态认知和信息传递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的影响规律,为制定农户生态耕种行为的激励政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熵值法和Tobit模型。研究结果:(1)正确的生态认知可以促进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2)信息传递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经常和亲朋好友或农户就农业生产进行交流、获取生态耕种信息越容易、家到县城的距离越近的农户,其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越大;(3)资源禀赋对农户生态耕种采纳行为也具有重要影响,年龄低、文化程度高、具有非农谋生手艺、家庭抚养系数小、农业收入比大的农户,其采纳生态耕种行为的可能性更大。研究结论:加强生态知识科普,提升农户生态认知水平;畅通生态耕种相关信息的传递,提高农户获取生态耕种技术的便利度;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生态公益林自然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外部影响因素的分析,本文从内部控制的视角出发,借鉴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理论,从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劫、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八个方面,探讨了生态公益林自然灾害的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全面了解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状况及其时空变化,探讨人类活动对滨海湿地生态退化的影响,为滨海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黄河三角洲沿海5区县(无棣县、沾化区、河口区、垦利区、东营区)为研究区域,以1987年、1997年、2007年和2017年的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为基本数据源,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黄河三角洲地区滨海湿地生态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1)1987—2017年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安全状况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湿地生态安全指数平均值从1987年的0.717下降到2017年的0.531,5个区县的评价等级在1987年为3个安全和2个预警,到2017年则变为1个预警、3个不安全和1个非常不安全。(2)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安全变化存在阶段性差异。生态安全状况在不同的阶段恶化程度有所差异,1997—2007年程度最强,阶段性差异与人类活动在不同时段的干扰强弱密切相关。(3)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安全状况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生态安全指数下降最明显的是位于研究区东南部的东营区,其次为与之紧临的垦利区;黄河来水量减少、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海水养殖等是导致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安全状况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目前黄河三角洲的生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生态安全指数平均值处于不安全级别,湿地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压力较大,今后的重点应是控制海水养殖面积的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态安全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是环境管理的一个新方面与新目标;首先剖析了生态安全概念及其相关概念的逻辑关系,得出生态安全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健康及生态风险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对当前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及方法进行了评述,总结了国内一些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如单因子指标、多因子小综合指标、多因子大综合指标及方法包括数学模型法、景观生态学法、数字生态安全模型法;提出发展的3个方向:静态的现状评价转向动态的预测、预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与基础理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划定中国土地生态补偿分区方案,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格局空间统计分析与生态地理区划。研究结果:中国土地生态安全表现为下降趋势,西部地区为高生态安全区,东部地区为低生态安全区,是生态服务功能空间传递的受益区,可将中国划分为生态补偿受体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和生态补偿主体区(主要分布于东部)两个一级大区。研究结论:设立全国性的土地生态补偿专门机构,构建土地生态补偿的法律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土地生态补偿监管体系,完善土地生态补偿的政策导引。  相似文献   

10.
水电站生态经济运行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经济准则和生态准则相结合的水电站经济运行理论,即生态经济运行理论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该理论是针对已建成运行的水电站在保障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的前提下,实现水电站运行经济效益最优化的理论及方法。分析了水电开发给河流生态环境系统带来的重要影响;给出河流不同类型河段生态需水量的确定方法,以及作为约束条件的控制断面年内各时段生态需水流量的计算方法;建立了满足水电站下游河段控制断面生态需水流量、水库安全与可靠性等约束条件的水电站生态经济优化运行模式,采用数学规划方法求解可获得全年发电效益期望值最大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