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省畜牧业发展模式与优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畜牧业分为农区畜牧业与牧区半牧区畜牧业.据此,首先通过查找资料指出甘肃省农区畜牧业发展模式中有家庭分散小规模经营、家庭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畜牧业经营、生态畜牧业经营等10种模式,牧区半牧区畜牧业发展模式有传统放牧经营、依托放牧的产业化经营、草原生态畜牧业经营等6种模式.其次,介绍了16种模式各自的特点、效果及相关实例.最后,针对农区畜牧业中的家庭小规模经营、集约化经营、生态畜牧业经营与牧区半牧区中的产业化经营、草原生态畜牧业经营等主要畜牧业发展模式提出了优化与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2.
牧民的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对于牧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内蒙古自治区34个嘎查294个牧民的实地调查数据,描述了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现状,并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了有关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总体较弱,仅有34.0%的牧民明确表示愿意子女继续从事草原畜牧业经营。少数民族、家中有村干部的样本牧民具有较强的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年龄越大,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越强。天然草场和劳动力是草原畜牧业的两种主要生产要素,与两者相关的家庭人均草场面积、草场质量状况、家庭人口数和家庭畜牧业从业人数都对牧民草原畜牧业经营代际传递意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通过引导牧区人口合理、有序地向外流动,鼓励天然草场和劳动力要素禀赋较好的牧户承租草场进行规模化经营,可以在有效缓解草场人口承载压力的同时促进牧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9月,四川省在川西牧区率先启动实施了“现代家庭牧场示范建设”,在牧区建立起草原经营管理和畜牧业发展新机制,推动牧区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省级财政通过“以奖代补”,对开展建设并通过验收的家庭牧场给予5万元/户的补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我国北方草原畜牧业系统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变化以及在可持续实践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草原畜牧业系统可持续发展中政策设计和运用方面的一些主要问题。研究认为,从过去20多年北方牧区草原畜牧业改革和发展历程看,制度、政策和技术应用等方面总体上是沿着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系统可持续发展进步。但是,要从根本上逆转草原退化趋势,建立起可持续草原畜牧业生产系统,必须构架新的政策体系,以引导牧区控制牲畜数量、建立完整草原产权体系、增加草原建设投资、促进牧区人口向外流动。  相似文献   

5.
一、79团被列为全国牧区开发示范工程试点单位。牧区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畜牧业是牧区经济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社会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牧区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草原畜牧业仍然处于游牧、半游牧的落后状态。为改善牧区生活条件,促...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辽阔的草原畜牧业地区。这些地区如何打破单一的草原畜牧业经济模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步伐,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仅就青海省牧区的情况,对牧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若干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牧区同样如此。对草原牧区而言,水一直是最大和最直接的制约因素。对草原生态治理和转变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而言,牧区水利建设就成为迫切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荣浩 《水利经济》2004,22(4):27-30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牧区水利在草原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根据草-畜能量转化原理,提出牧区水利经济效益评估与计算原则、直接经济效益、间接经济效益和二次经济效益的计算公式并以实例验证。这种计算方法把草原生态保护、畜牧业生产与水利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反映牧区水利在草原生态建设和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和贡献率。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拥有各类草原近60亿亩,是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是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生产资料,是少数民族群众主要的聚居区。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牧民增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决定,从2011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2012年又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黑龙江等5个非主要牧区省的36个牧区半牧区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  相似文献   

10.
草原畜牧业历史上以逐水草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长期粗放经营,发展极不稳定,产出及效益低下。解放以来,草原畜牧业逐步实现了定居轮牧,使生产力水平出现了一次巨大飞跃。改革开放以后,内蒙古牧区普遍推行了草场和牲畜承包到户,草原畜牧业的生产力水平再次跃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旅游业已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对于以畜牧业为重要支柱产业的大草原地区,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传统生态与民俗文化极具特色。一旦将畜牧业融入到旅游业,草原将成为"绿色金子"。然而目前草原的畜牧业面临着产业结构单一、财政自给率低、总体经济实力较弱等一系列制约因素。因而寻求联合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是一条可选的出路。本文站在发展草原牧区经济的角度,力求找准草原畜牧业与旅游业的契合点,克服草原畜牧业融入旅游业的制约因素,找到畜牧业融入旅游业的路径,最终实现草原畜牧业与旅游业的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2.
草原资源经济研究与牧区区域经济发展内蒙古畜牧科学院于中流中国草原面积约4亿公顷(1988年),占国土面积的40%,约是全国耕地面积的4倍,相当于世界草原面积的1/7.5。它是我国一种不容忽视的自然资源。而由北方草原和草原畜牧业形成的中国“牧区”,一直...  相似文献   

13.
生态约束下牧户草地规模经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牧场、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是实现牧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本文利用我国主要牧区省份234户放牧牧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在考虑生态约束和兼业化的背景下,通过估算牧户牧业生产的C-D函数,构建并求解牧户草地规模经营决策模型,分析论证了草甸类草原在畜牧业生产中较草原类草原、荒漠类草原具有更大的规模效应;然后据此分析了各地区牧户草原流转意愿、牧户最优草地经营规模、牧户最优劳动力投入量等问题,并指出其政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川西北牧区地处四川北部、表藏高原东南缘,不仅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圭要聚居地,长江、黄河上游及主要支流的源头.该地区肩负着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蒹顾发展经济,同时维护民族地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任.但近年来川西北牧区草原"三化"现象日益严重,草畜矛盾突出,畜牧业的发展面临"无草可牧"的困境.牧划作为发展畜牧业的基础,不但具有高的经济价值,而且还有极佳的生态功能,因此,文本提出了川西北牧区要"以草为本"的思路,以实现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论牧区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摹畜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草原退化严重、自然灾害更加频繁、家畜个体重量减轻、牧民收入增加较慢和牧区社会发展缓慢等。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促进草原畜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政府在资金、法律、政策和制度上的保证对实现牧区发展目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辽阔的草原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在发展现代化草原畜牧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方面取得了开创性进展。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牧区经济,必须大力加强对草原的保护、管理、建设和合理利用,调整优化生产结构,加速建立市场体系,不断提高资金和科技投入,重视发展集体经济,积极稳妥推行股份合作制。  相似文献   

17.
“没有畜牧业的经济,是一种不完全的国民经济”。在调整国民经济中,改变农业经济结构和人民的食物构成,就必须充分发挥草原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这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必由之路。(一)我省是全国十大牧区省之一,有广阔的草原,草质丰美,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省有草原、草山、草坡七千六百一十四万亩,主要分部在西部松嫩平原,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牧区建设的家庭小草库仑面积每处一般1公顷左右,只有水利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才能达到10—20公顷。其中水草林机料各项内容都有的为五结合草库伦,缺一项的是四结合草库仑。小草库仑内种植的主要是青贮饲料,其次是防护林,还有少数其它作物。小草库仓为牧区畜牧业和林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条件,为改善草原人民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在状态—压力—响应模型的指导下,设计高寒牧区草原的生态安全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对黄河水源重要补给区玛曲草原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玛曲草原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不断恶化趋势;在压力指标中,超载过牧是影响草原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根本原因是原料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因此,高寒牧区在选择草地经济发展模式时应优先考虑生态安全,实现畜牧经济和草原生态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0~2010年是中国北方草原快速转型的时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草原利用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市场化、干旱和相关草原保护政策的实施共同推动了牧区社会转型。在这个变化过程中,牧区社会原有的互助传统逐渐消失,互惠的社会关系逐渐减弱。基于对中国北方草原3个纯牧业、半农半牧村庄长达5年的调查,本文研究发现,由于北方草原生态环境脆弱和水资源短缺,在这十年中,尽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牧业生产的抗灾能力,牧区牲畜数量和牧民收入都有所增加,但是,牧区社会转型给牧民生计带来了新的脆弱性,表现为牧区自然资源持续退化、生产成本上升和牧民债务增加。21世纪第一个十年牧区社会转型及其影响对国家后续的牧区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2010年以后,国家对牧区的投入不断增加,特别是生态补偿的力度持续加大,这在降低牧民生计脆弱性的同时,也造成了牧区社会对转移支付的依赖。理解21世纪第一个十年牧区社会转型对于理解此后牧区发展的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