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脑出血患者73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治疗,对照组33例患者给予醒脑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优于单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两药联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并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神经节苷脂6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一日一次静点。对照组不加用上述药物。两组均给予降颅压、控制血压、脱水、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总疗15天。对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及日常生活活动量(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DS及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神经节苷脂在急性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66例患者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等进行治疗,实现靶向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可明显提高其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脑出血患者61例随机分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一般治疗。治疗组30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或0.9%氯化钠2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愈总有效率为70.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6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单纯的内科治疗,而试验组则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病情恢复情况及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微创术后适应证等。结果试验组术后临床症状恢复情况良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效果理想、创伤小、恢复时间短且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联合应用醒脑静注射液与纳洛酮对患者认知障碍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开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纳洛酮,联合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试(WCST)评分、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7 d后,两组WCST评估系统的分类、概念形成、学习记忆和认知转移评分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两组IL-6、CRP、TNF-α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有效率(95.12%)高于对照组(7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脑出血患者联合应用醒脑静注射液与纳洛酮治疗,疗效理想,可减轻患者认知障碍程度,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sTBI)患者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对临床疗效、预后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s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5)与对照组(n=35)。对照组给予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预后及GFAP、NSE水平。结果 观察组(97.14%)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77.14%)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升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GFAP、NSE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醒脑静注射液联合保留颞浅动脉去骨瓣减压术应用于sTBI患者治疗中,可促进临床疗效提高,降低GFAP、NSE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36例,按就诊顺序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C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和第14天,观察组患者的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9%,病死率为5.9%;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5.9%,病死率为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清除后脑出血行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126例,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3例患者行微创血肿清除,研究组63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S)。结果治疗3 d后,两组患者的脑水肿体积、N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7、14、21 d后,研究组患者的脑水肿体积、NI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可明显减轻微创血肿清除后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体积,降低神经功能损缺,缓解机体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高血压高出血对象共80例,就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与大骨新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1例,占2.5%,对照组死亡6例,占15.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使预后明显改善,为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联合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9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行标准降压治疗,研究组患者行早期强化降压联合亚低温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和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为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8%;研究组患者预后优良率为8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强化降压联合亚低温治疗可明显降低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急性重度酒精中毒的87例患者分为3组,纳洛酮组29例,醒脑静组29例,联合组29组,比较3组患者痊愈时间、显效时间、有效时间。结果联合组患者的痊愈时间、显效时间、有效时间均明显低于纳洛酮组及醒脑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纳洛酮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重度酒精中毒临床疗效明显,可明显降低昏迷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治疗中应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其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血肿清除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诱导、维持麻醉,联合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镇痛镇静。借助量表评价两组镇痛、镇静效果,手术前后检测各项应激反应指标、生命体征指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组术后12、24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联合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丙二醛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24h心率、平均动脉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减轻老年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术后应激反应,发挥强效镇痛、镇静效果,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的护理。方法取我科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引流术为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与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通过合理护理有利于预防并发症,促进疾病恢复,减少致残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脑出血的患者8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采用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保守方法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意识障碍、神经功能缺损、血肿体积、再出血发生率、死亡率及血脑屏障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GCS评分、SSS评分以及血肿体积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死亡率以及血脑屏障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具有显著改善脑出血患者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减小血肿体积,降低再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等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引流管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并进行康复指导。结果术后存活23例(88.5%),自动出院2例(7.7%),术后死亡1例(3.8%)。生存病例进行两个月随访,完全恢复自理12例(52.2%),部分生活可自理8例(34.8%),卧床但意识清楚3例(13.0%)。结论通过精心的术后护理,有利于预防并发症和病情恢复,减少致残率,提高了治愈率,对于提高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醒脑静注射液在临床中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与醒脑静注射液相关的文献,总结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从有效性及安全性两个方面对醒脑静注射液的临床疗效进行综合性评价。结果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脑出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重症颅脑损伤及酒精中毒等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无其他过敏和中毒反应。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木丹颗粒联合弥可保注射液和单用弥可保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133例确诊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随机分组,在控制饮食、胰岛素降血糖治疗的基础上,分为治疗组65例,给予木丹颗粒,同时给予弥可保注射液;对照组68例,单用弥可保注射液。疗程为14天。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与单用弥可保注射液组比较,木丹颗粒联合弥可保注射液组能更有效的改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法治疗。结果观察两组治疗效果P<0.05,有明显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的效果,值得继续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将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以探讨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的临床特点以及有效治疗措施。方法颅脑外伤患者在入院初期均进行脑部CT检查,于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48h之内再次进行脑部CT复查。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开颅方法清除患者颅内血肿现象,若有需要应在进行开颅清除血肿的同时去除骨瓣进行减压,若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病情轻微或有特殊情况不易进行开颅手术,应进行保守治疗。结果患者经脑部CT复查以及各项检查后,有24例颅脑外伤患者发生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症状;72例颅脑外伤患者未出现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症状。24例发生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中,有8例进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治疗;13例进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的同时去除骨瓣进行减压措施;3例进行保守治疗。结论患者若发生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应进行及时的诊断与处理,是颅脑外伤后进展性脑出血患者预后是否良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