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和股票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检验货币供给量这一中介指标在宏观调控证券市场的适用性。实证结果显示,股票价格和狭义货币M1、广义货币M2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M2的变动会引起证券价格的变动,股票价格的变动会引起M1、M2的变动.但从货币供应量的不同层次对股票价格影响程度来看,M2对股市价格的影响较大,M1和M0的影响则非常小。因此,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要考虑货币供应量尤其是M2层次的货币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并积极引导货币资金投向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2002年11月至2018年3月的月度数据,对我国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运用VAR模型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中先后进行了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各层次货币供应量M0、M1、M2与上证综指股价存在均衡关系,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对股市的影响不同,且上证综指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1、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格兰杰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关于货币政策对股市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1999年2月至2012年6月经济金融动态数据,运用Box—CDx模型探讨各层次货币供应量M0、M1、M2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结论显示:M2与股票价格变化负相关。M0、M1与股票价格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随着股票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以及越来越多的居民投资于股市,货币供应量对中国股市价格的影响倍受关注。本文采用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上证综合指数、M0、M1、M2等指标的月度数据,建立VAR模型,运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和预测方差分解等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对股市价格波动的影响具有滞后性,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对股市价格影响程度不同,M1对股市价格的影响最大,M0次之,M2几乎没有影响。从而提出加强对股市的监管,在风险有效监控的基础上,允许股票市场与货币市场之间的资金合理流动,以及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等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货币政策与沪深股市的协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GRANGER)因果检验等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如何影响沪深股市这一问题做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STV、M0、M1、M2之间存在着两个协整关系;RSTV、RM0、RM1、RM2之间存在着三个协整关系。在货币供应量与沪深股市市价总值之间,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影响沪深股市市价总值,而不是沪深股市市价总值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这些结论对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来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我国货币政策当局调控股市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2005年下丰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这段特殊时期的最新数据,对牛市和熊市中股票价格与成交量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对比研究,发现"量价关系"已与以往研究结果有很大差异.表明,近几年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不同市场行情下,量价关系具有不对称性.具体为,牛市中,股票价格与成交量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股票价格对股票成交量有着很强的单向拉动作用,而成交量却对股票价格没有解释力.熊市中,股票价格和成交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也不具有因果关系.最后得出引申结论,传统的"量在价先"投资理念不适合近期的中国证券市场,目前的中国证券市场是部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使用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以期检验货币供应量这一中介目标在我国中央银行调控市场过程中的适用性.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M0之间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可以用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变动来解释.中央银行仍然可以用货币供应量来灵活调控市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国内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关系为研究对象,检验了货币供应量、存贷款利率、同业拆借利率等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变动的影响。基于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的实证数据进行分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在数据期间内,货币供应量M1对股价变动的影响不显著,但M2和M3则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央行决定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间接影响;银行间拆借利率对股价变动的影响则是显著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择中证500,货币供应量M0、M1和M2的2006年1月至2016年11月的月度同比增长率数据,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实证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发现中证500和货币供应量M0、M1和M2存在着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0.
蔡月红  刘月 《现代商业》2011,(21):33+31
本文在考虑结构突变因素的基础上,选用2001年7月至2011年4月的货币供应量与上证综合指数的月度数据,使用内外生结构突变的单位根检验方法对中国的货币供给和股票价格序列的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还对消除趋势后的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二者具有单向的因果关系,股票价格已经成为货币供应量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而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股票市场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使股市价格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增加了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进行有效调控的难度,最终影响了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本文应用计量检验方法,表明:我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关系,各层次货币供应量与股市价格关联性不同。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市于1990年由政府主导建立,股市政策在股市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影响股市的重要政策,多次被中国政府使用。本文通过运用事件分析法研究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股市在熊市(2010年~2013年)和牛市(2014年~2016年)下的短期作用,得出结论:短期内在熊市背景下,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股市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下调则股市依旧下跌;在牛市背景下,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会导致市场流动性货币增加,但在短期内股市却下跌。中国的存款准备金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实证结果与经济理论存在背离的原因,并借鉴欧美国家经验,提出了加强政策有效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李星辰 《商》2015,(3):158+116
股票价格不仅仅受其内在价值的影响,还和宏观经济因素有密切的关系。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FMOLS方法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和宏观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股票市场价格与政府债券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汇率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与通货膨胀、货币供应量、进出口总额和利率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2001至今上证指数及深圳成指的走势以及2001-2009年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率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率之差、储蓄存款增长率间走势关系,旨在说明狭义货币供应量(M1)的增长率与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率之差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趋势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2005年到2010年的GDP、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上证指数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序列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得到上证指数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广义货币供应量可以作为上证指数的领先指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龙瑜清 《商场现代化》2013,(13):195-196
本文运用ADF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和VAR模型分析了1995年第四季度到2012年第四季度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1、GDP、物价和股票价格的关系。研究表明,当M1同比增速被控制在10%到30%之间,M1增速的变化和深圳成指的变化基本同步,CPI同比的变化滞后M1变化6至12个月,说明我国M1变化传导至CPI的变化需要6至12个月。GDP的变动也与M1的变动有一定的相关性,当M1同比增速低于10%时,经济趋冷,央行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股市同时上扬;当M1同比增速高于30%时,经济过热,央行收紧货币供应,M1增速回落,股市同时回落。  相似文献   

17.
金滋 《消费导刊》2009,(14):78-78
我国股市被称为资金推动型市场,货币量对股市价格有较大影响。本文对货币供应量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具体传导途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宏观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我国1997年1月至2016年12月的月度数据,运用频域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分析我国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M1、M2)、利率(R)对股票价格(SHS、SZS)的影响,并通过Chow模型稳定性检验,发现模型存在着区间结构断点。进行分段样本区间检验,实证结果表明:M1、M2、R在不同样本和频域区间对股票价格都曾有过显著影响,但由于货币统计口径、样本区间等差异,导致变量显著性的滞后期差异较大,应结合实际情况辩证看待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赵可  丁安华 《新财富》2012,(8):96-101
对中国股市的牛熊周期进行划分显示,近20年来,中国股市的熊市总长度为4325天,牛市为3362天,熊市长于牛市。对比美国战后60多年,牛市的总长度为15682天,熊市为7043天,牛市是熊市的两倍。  相似文献   

20.
货币供给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经济学界重要的课题之一,货币供应量在保持低通胀或无通胀的情况下适度增长,并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是各国政府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本文选取M2作为货币供应量的指标,GDP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标,CPI作为通货膨胀指标,利用1996~2013年的年度数据,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论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ADF检验变量的平稳性,协整检验三者的关系,并建立VEC模型探讨三者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适度的货币供应量有利于经济增长,并且要防范潜在的通货膨胀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