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体富 《财贸经济》2016,(12):17-27
研究财政学的学科属性与定位问题,对财政学的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在高等学校的学科分类中,一直将财政学列入经济学科(应用经济学),这曾为大家所接受.但目前在财政学界,许多专家学者对此提出了质疑.本文从财政的性质(本质)、财政学在西方经典经济学中的地位、如何认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如何看待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问题、关于“财政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的争论以及如何理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等,多角度论证了财政属于经济范畴,财政学属于经济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傅娟 《财贸经济》2022,43(2):18-38
本文研究财政学主流从德国范式到美国范式的演变史。文章通过对不同语言的“财政”一词进行文献研究,认为财政学产生于德国而非英国;然后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还原经济学如何一步步取代财政学的历史过程。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财政学并非经济学的分支,二者产生的土壤与哲学根基都不相同;第二,经济学的几次变革反映出其内在逻辑的不一致,无法作为财政学的理论基础;第三,当代主流财政学与现实脱节的原因在于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方向是矛盾的,即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的财政实践在向德国学习,而英美的公共经济学却取代德国财政学,成为财政学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财政学科建设刍议:结合中国现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勇 《财贸经济》2007,(12):28-33
财政学是介于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之间的一门学科.财政学科建设首先需要建立在准确界定财政学学科属性的基础之上.本文结合财政学教科书的演变对财政学学科属性进行了探讨.财政学科建设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现实的理论研究.本文还对"公共财政"提法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4.
张馨 《财贸经济》2021,42(1):16-25
"市场失效论"和"公共产品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学的理论基础.中国财政学的发展需要立足国情,同时不能漠视已经发展起来的现代财政学.当下一些质疑"市场失效论"和"公共产品论"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误解所致.为了厘清中国财政学界存在的误解,从而推动当前的财政学教学和财政理论研究,本文对如何看待"市场失效论"及政府市场二元对立观,如何正确认识"公共产品论"以及如何认识"公共产品"难以划分市场与政府边界的问题作了回答.新时代背景下,按照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定位,财政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要求建立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财政制度,即新时代的公共财政制度,"市场失效论"和"公共产品论"等基础理论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馨 《财贸经济》2004,(4):47-53
"公共经济(学)"与"财政(学)"及"公共财政(学)"是既联系又不等同的概念和范畴."公共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除了包括政府进行的活动,还包括非政府进行的其他公共活动.这一概念大大拓展了财政学的研究范围,有利于财政理论、实践和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商》2015,(41)
财政学是当前社会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同时也是政治经济学当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改革的过程当中,传统的财政学理论已经逐渐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求,因此必须对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进行改革和创新。针对我国目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态势,在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当中,应当注重公平性和效率性。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才能够确保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更好的发挥作用,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杨志勇 《财贸经济》2021,42(7):5-14
学习百年党史,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财政事业的发展是百年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财政事业发展,谈学习百年党史的体会,并思考财政事业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党领导的财政事业成功的原因;财政事业发展中克服困难增强信心信念;财政事业探索中的忠诚与专业能力;财政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的事业全局.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对于财政理论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对照现实,创新财政理论,按照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加快构建中国财政学.  相似文献   

8.
西方财政理论变迁的政治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财政学则是研究政府的经济行为及其效应的经济学分支.二者在研究内容上存在许多交叉领域,如国家的本质及职能、公共选择、国家制度等.实践中,各国的财政体制皆与其政治体制、国家结构密切相关,不同的政治制度、国家结构必然产生不同的财政制度安排.理论上,政治学的进步有利于财政理论的创新,历史上几乎每一次财政理论创新都与一定的政治思想和国家学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叶青 《财贸经济》2000,(3):65-68
一、中外财政史比较研究的意义比较史学目前已成为历史研究的主流。但比较研究早已有之。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有三种知识:理论知识、实践知识和鉴别知识,要获得鉴别知识主要靠比较研究。中国汉代哲学家王充说:“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是非乃见”1当前进行财政史比较研究,具有以下意义。1.填补空白,完善财政理论体系。经过财政学界几十年的努力,我国财政理论体系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财政学、财政史和外国财政三大领域中,形成了各自的研究方向。但在三大领域中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1)在财政学研究中,对极其重要的支出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10.
马珺 《财贸经济》2015,(7):15-28
本文介绍了西方财政学在全球的发展简史,特别是其中配置和交易两大研究范式的形成、其各自的特色、方法论基础和国家观念.文章还对当前由两大范式衍生出来的三种财政学进行了说明.本文认为,财政学研究追求在配置范式下的理论创新固然重要,但超越这一范式,对财政学的性质及其发展方向提出批判性的新认识,同样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