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一) 我国正在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处于新旧体制的交替时期,在这样一个战略相持的阶段,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财力不足。那么,是否必须用通货膨胀的方法来弥补财力不足的困难,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呢?我认为,通货膨胀政策并不符合我国国情,因而不能刺激我国经济的增长。1、通货膨胀的理论依据之一——菲利蒲斯曲线的全面分析。菲利蒲斯曲线表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有此消彼长的交替关系。也就是说,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率就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高。由于西方经济学家往往把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同货币工资变动率联系起来,因此,这一曲线通常又被用来表示通货膨胀率或物价上涨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  相似文献   

2.
每个时代都会有自己的“新经济”-即经济高速扩张的时期,当经济以年率的百分之四百的速度扩张时,许多效率问题会被掩盖,同时许多传统经济的运行机制会被改造或被新机制取代,例如,在“硅谷模式”的主导下,紧缺劳动力的工资总收入很大部分表现为期权持有而不再是工资率增长,而期权在传统会计帐目上不计入成本,从而一方面失业率持续下降,另一方面工资成本并无明显上升,部分地构成了所谓“新时期经济”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经济高增长为何带不来高就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人们很自然的想法,也是世界各国规律性的现象。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中国似乎不“灵”了,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2000年以来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节节攀升,目前已增至约2400万名,而农村还有1.5亿富余劳动力等待“消化”。“经济高增长带来高就业”的规律为何会在中国失灵?  相似文献   

4.
蔡昉 《天津经济》2009,(6):83-83
“现在政府努力保增长,许多人预期,经济增长恢复了,那么很自然的,失业率就会下降,就业就会得到恢复。但是我也有一个担心,会不会出现一种情况,叫做无就业的经济复苏。”蔡昉说。  相似文献   

5.
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经济学的一个规律。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观察到,在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两者的变化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关系:“经济增长速度快,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降低;经济增长速度慢,对劳动力的需求量相对较少,就业水平低,失业率升高。”这种关系被称作“奥肯定律”。“奥肯定律”实际上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率变化与失业率变化之间的一种经验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描述这个定理:  相似文献   

6.
政策导航劳动部调整工资分配调控重点人人劳动部了解到,1998年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的重点,将从限制工资过快增长,转移到保障最低工资,保障工资合理增长。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对人工成本的控制力度即工资分配自我约束机制明显增强,工资过快增长的问题将不再突出,可能还会出现一些用人单位有意压低工资的新问题。为此,劳动部调整工资分配宏观调控的重.点,从限制工资过快增长逐步到保障最低工资和保障工资合理增长,即主要转到保障职工的利益,避免出现压低工资等损害劳动者利益的问题上,将加快建立以工资指…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了,就业率就提高了。”这是人们很自然的想法,也是世界各国规律性的现象。然而,这条规律如今在中国似乎不“灵”了.当中国正在为经济增长欢呼时,却发现失业率也在增长。  相似文献   

8.
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过高的失业率往往会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发展。经济增长速度快,就业岗位增加,就业水平高,失业率低;反之,就业水平低,失业率高。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这种负相关关系己经被主流经济学理论和实证分析所接受。本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寻了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与这种传统经济理论相悖的现象,并据此总结了我国失业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失业既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过高的失业率往往会成为社会不安定的因素,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探寻了中国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与传统经济理论相悖的现象,并据此总结了我国出现高增长伴随着高失业现象的原因,即源于经济体制改革和人口总量等历史因素以及产业结构调整。文章提出了四条缓解失业的对策,即保持制造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调整劳动力结构,完善就业服务及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来看,2009年实现增长8%没有问题。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应该着眼于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消费、内需起重要作用。拉动内需,最重要的是提高工资和财产性收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第二,调整经济结构。关键是要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强创新,  相似文献   

11.
张永华 《中国经贸》2011,(6):161-161
新经济条件下,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更加充满挑战,而加快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效益,也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宏观发展战略。然而,经济的长期高增长并未带来高就业,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同时攀升,“增长型失业”成为严重问题,如何在转型期,协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就业增长的矛盾,备受关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亚洲四小”经济面临的新问题1、内部因素(1)劳动力严重不足“亚洲四小”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及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服务行业的急剧扩大,不仅大量需要新的劳动力,而且促使劳动力从制造业部门不断转向服务业部门,结果导致制造业陷入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局面,同时服务业本身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近年来“亚洲四小”各国和地区的失业率日益下降,香港1988年第4季度只有1.3%。一般来说,因为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可避免会有一部分人失业,所以失业率为3%即认为处于完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代初期以来,美国绝对贸易逆差呈持续快速单边的上升态势,助长了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认为,贸易逆差损害美国经济增长和影响美国工人就业。本文以1980年~2004年的美国贸易逆差和相关经济数据作为基本分析依据、以相对贸易逆差及其变动作为基本分析指标、以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作为分析工具,对美国贸易收支与经济增长及失业率变动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分析表明,美国的贸易逆差扩张与经济增长速度成正比例关系,贸易逆差扩张是美国经济景气的象征。用同样的方法检验美国的贸易逆差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发现贸易逆差变动与失业率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与贸易逆差扩张相对应的是美国失业率的下降。贸易保护主义者的贸易逆差损害了美国经济增长和提高了美国失业率等论点得不到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4.
赵立枫 《中国经贸》2011,(12):12-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主要标志的新技术革命大大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使生产力发生了某种质变。根据摩尔法则,信息技术革命使集成电路的集成度每18个月翻一番,每一代新产品(主要指“新芯片”)的生产成本降低一半。信息产业创造的产值会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不但会带动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会降低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  相似文献   

15.
《海外经济评论》2006,(5):32-33
【美国《新闻周刊》2006年1月9日】岁末,我通常会浏览一大摞经济报告,看看前景如何。大多数预测认为我们将迈入增长的一年——不过会很无味。最具代表性的当数总部在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预测。它说美国经济2006年应当能够增长3.5%(大致与2005年相同)。失业率会从现在的5%降到4.8%。通货膨胀仍将保持在可控制的范围内,为2.5%。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世界范围内面临着通货紧缩的考验,治理通货紧张,遏止经济增长趋缓的持续和蔓延,保持较快经济增长速度及较低失业率是各国政府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宁波经济丛刊》2010,(4):10-13
2010年上半年,宁波经济增长面临的环境复杂多变,一方面世界经济形势变化莫测,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失业率居高不下,资产价格泡沫重现;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也面临各方压力,宏观政策处于两难境地。上半年,在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内生增长动力不断增强、企业回补库存仍将延续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一、经济增长的不平衡性和波动性 去年全球经济的特征明显呈现不平衡性和波动性. 美国经济:一季度增长04%,二季度增长1.3%,三季度增长2.5%,总体上扬,但付出的代价是失业率高达9%.美联储由此将2011年国内GDP增长速度由原先3.3%的预判调低为2.7%.  相似文献   

19.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4日称,欧盟经济已经陷入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该委员会下调了对欧盟的经济增长预期,同时上调了失业率预期。  相似文献   

20.
王德文 《开放导报》2008,32(2):5-11
我国经济增长正处在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波峰。随着今后采取从紧货币政策措施,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经济增长和就业受到的冲击不容忽视。在工资高增长阶段,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会更加突出。在就业优先的原则下,一系列经济政策既要保持经济在高位上平稳运行,又要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并逐步改善劳动者的保护,从而实现充分就业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