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今全球制造业和贸易向亚洲转移的背景下,给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同时,也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提出了挑战。尽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硬件建设的空间和格局已经明朗化,但上海在软环境方面的建设相对滞后,这一点不仅限制了其自身的纵深发展,还削弱了其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力。因此,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方面的建设是现实的需要。通过与伦敦国际航运中心软硬环境的对比,借鉴伦敦国际航运中心的成功建设经验,能够给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带来实际的指导意义。从而,促进上海向第三代综合资源配置型航运中心的转型,牢牢抓住航运服务业东移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前,上海港已吸引国内外70多家船公司加盟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班的营运,在上海注册的国际海上运输及其辅助业经营者已达846家。但同时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港区功能尚无法适应现代综合运输、物流和国土开发的发展要求、港航企业科技和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通过改善政策环境,完善航运服务功能,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等措施,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3.
上海国际金融与航运中心联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聂峰 《中国市场》2007,(45):90-91
本文在考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建设已有进程和成绩的基础上,分析目前阶段的约束条件和潜在机遇,从进一步推进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和良性循环的金融中心生态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走出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国际金融与航运中心建设经验的独特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建设国际航运中心需要具备优越的区位优势条件,充沛的国际物流资源,良好的港口生产条件,完善的交通体系、金融体系和贸易体系支持。大连建设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必须提高口岸综合服务水平,加强软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5.
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部署,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将在2020年建成。上海建成国际航运中心的具体标志是拥有能够全天候接纳第五、第六代集装箱船舶的深水航道与深水泊位,成为亚洲一流的航运交易中心、航运信息中心和亚洲最大的物流转运中心,并且具有一流的航运软环境...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使我们更加认清上海虽然已初具货运服务型国际航运中心雏形,但目前仍根基薄弱,未来前景仍不明朗。盲目的港口建设、产能过剩以及地区间的无序竞争等问题凸显,对我国建设航运中心造成阻碍。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上海市应大力推进航运硬件建设,全力完善软环境,加快健全航运服务体系,集聚优秀的航运资源,全面实施法律法规,以有效提升国际竞争力,促使上海尽快成为影响全球航运市场的重要力量和高端服务型国际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7.
韩杨 《江苏商论》2012,(1):74-76
物流园区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航运口岸与内陆交通的衔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物流园区的高效运作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依托,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又推动了物流园区之间的协作与功能升级。本文分析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及相关四大物流园区的建设发展现状分析,并探讨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物流园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上海港发展现状,及与其他国际航运中心的差距,指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阐述上海自贸区所实施的相关建设航运中心的政策,分析其对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船舶经济贸易》2008,(4):27-28
国内首个地方性港口法规——《上海港口条例》3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法律制度、市场活力、开放程度、政府效率等软环境建设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岑敏华 《中国市场》2009,(41):68-69
建设上海国际船舶登记中心,主旨是推广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以改变我国中资船挂外旗的船舶登记状况,并以此加大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的建设。本文以船舶登记制度对航运业的影响为切入点,通过研究香港航运中心的船舶登记制度,来分析船舶登记制度对航运相关产业的影响,包括积极意义以及消极意义,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集装箱集疏运体系结构不合理、公路比例偏高已成为制约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无论是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客观要求出发,还是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可持续发展的主观能动性出发,都要求集疏运体系由公路向水路与铁路转移,优化集疏运体系结构,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世界历史表明,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历史同时也是国际航运中心转移的历史,航运是联系全球生产与全球市场的纽带。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参与到全球商品竞争与全球资源配置过程中,我国航运业也得到了发展。而上海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腹地经济和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加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于我国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适应经济全球化需要,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在国际航运业中的地位,加强海权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综述学者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的分析,认为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不足、国际标准制定能力有待提升、上海航运高端服务资源整合能力有待进一步发展;从而提出支持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活动;加快航运高端服务集群的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4.
航行于世界各地的多种大型货船。尤其是油船安全是半个世纪以来国际船舶运输业界越来越关注的重大议题。而连续发生的船舶事故,往往造成重大海洋污染,促使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一再采取执法行动,制定、充实和更新国际船舶航运安全法律法规.目的就是不断强化国际航运船舶公司和当事人社会责任,提高船舶安全操作规程,优化海洋生态环境.国际公约的制定和修改经常源于事故。  相似文献   

15.
Since 1990s,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have been focus- 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key ports, leading to a fiercercompetition between ports. For example, in East Asia, South Korea and Japan are rivaling for the international shipping center in Northeast Asia. Taking Busan Port and Gwangyang Port as the central ports,  相似文献   

16.
浦东新区航运集疏运体系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俊  赵新 《中国市场》2009,(49):49-50
浦东新区要依托"三港三区"航运格局,发挥口岸与政策优势,打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其航运集疏运体系的建设不容忽视。本文针对浦东新区航运集疏运体系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关于建设项目及政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灰色关联度法研究国际航运中心与金融中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隽  胡昊 《中国市场》2009,(23):103-105
在国务院提出加快推进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的背景下,研究两个中心的联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定量的角度出发,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结论:金融中心与航运中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其影响程度基本与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状况对各自的影响程度相同,且金融业对航运业的影响程度要大于航运业对金融业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为顺应国家振兴东北计划,加快推进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步伐,我们应该突破原有港口作为单一交通枢纽基础设施的观念,结合现代物流的功能要求,大力发展大连的港口物流业。包括正确选择物流发展模式,对港口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使港口功能适应未来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和国际物流网络节点的要求等,把大连建设成现代物流中心,以全面提升港口及城市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进程的推进,上海港作为国内第一大港,其港口物流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进程中,既存在机遇又存在挑战。本文对上海港港口物流发展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BCG矩阵分析上海港港口物流业务。根据分析结果,指出上海港港口物流业务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