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商业银行业历来是一个高智力、高风险、高创造性的行业,商业银行必须具有大批高度职业素质的职业银行家。中共十六大报告要求"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商业银行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首先必须在职业银行家的配置方面有新突破。当前,商业银行不仅需要大量的优秀的金融专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公共关系与银行品牌战略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银行品牌战略的目的是创造金融服务品牌,发展金融品牌,银行公关的工作目的是树立完善银行形象,谋求美誉。因此,树立良好形象是两者的共同追求,具体而言品牌形象——产品、商标、服务,银行家的形象正是银行形象的主要内容和集中代表,银行形象则是金融品牌形象的基石和后盾。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也是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结合,银行家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成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国银行家由政府官员选拔任命的机制,带来我国银行家集多种身份于一身,重管理、轻经营等特征;使我国银行家面临多重激励以及由此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等。必须从源头上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才能真正建立银行家的市场选拔机制,实现我国银行家职业的市场化。  相似文献   

4.
金融信息化人才成为争夺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慧平 《金卡工程》2004,8(9):57-57
金融信息化人才是独特职能使银行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出奇制胜。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人才的薪酬可达同级别员工的3至5倍,而业内人士透露股份制银行同类薪酬的10倍,同时商业银行的“热门人才”又被外资银行“高薪挖走”,既懂“金融”又懂“IT”复合型人才是高端人才市场的“焦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链式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考察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绿色信贷会显著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绿色信贷可以通过抑制金融创新水平和增加风险集聚的独立中介渠道以及“抑制金融创新水平→增加风险集聚”的链式中介效应降低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其中,增加风险集聚的独立中介渠道最为突出;基于分样本分析发现,大规模银行的绿色信贷可以通过抑制金融创新能力和增加风险承担水平两条独立中介渠道对盈利水平产生消极影响,小规模银行的绿色信贷可通过提高金融创新水平对盈利能力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曾赞赏地援引过一段字:“银行制度是宗教的道德的制度,青年商人往往由于害怕银行家警戒的、非难的眼睛看见而不敢结交吃喝玩乐的朋友。他渴望得到银行家的好评,总是表现得规规矩矩!银行家皱皱眉头,也比朋友的忠告作用更大。对他来说,银行家的话比牧师的庆更重要。”当代金融资本日益影响着工业、农业、商业、科技、教育的发展,日益影响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方面和规模,富有现代金融知识、富有爱国情怀、富有远大抱负、富有开拓精神的优秀银行家,正雄心勃勃地推动着21世纪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现代银行史上曾涌出出数以百计的卓有贡献的银行家!当代金融业有成百成千的银行家正在现代化的舞台上上演着威武雄壮的话剧!我们新辟《金融家风采》专栏,旨在宣传他们的业绩,宏扬它们的精神,让我们的金融事业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7.
现行银行高级管理人员供求机制,实际上是以政府为唯一主体的,是同一主体内部的运行机制,从其本质上讲是排斥市场机制的,它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视银行家为政府的财产,否定了银行是一个独立市场主体的地位。在这种机制下,不可能造就职业银行家,更不可能形成银行家市场。  相似文献   

8.
耿永芳 《金融纵横》1999,(10):48-49
随着银行商业化的体制改革和金融对外开放的全面推进,各家银行的传统业务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有远见卓识的银行家注意到中间业务作为一项尚未被全面、深入开展的业务领域,必将成为各商业银行的新的业务增长点和竞争焦点。目前国内的中间业务还只是限于结算和一般性的代理、咨询、信托、信用卡业务,  相似文献   

9.
邱峰 《金融会计》2013,(11):45-49
互联网金融对银行中介功能提出了巨大挑战,银行传统经营服务模式面临变革。鉴于互联网金融自身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缺陷以及商业银行所处的特殊地位,目前互联网金融尚无法撼动、取代商业银行,二者之间应是互相合作,优势互补。商业银行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迎接互联网金融的崛起。  相似文献   

10.
银行体系的稳健高效是金融稳定的关键所在。完善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银行体系稳健高效的重要微观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银行体系保持了基本稳定。但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也造成了商业银行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对金融长期稳定带来负面影响。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继续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将是金融改革过程中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王大威 《银行家》2011,(9):62-64
本刊自2008年起,连续四年发起"中国金融营销奖"评选活动,得到国内银行业普遍支持与认可,各项案例综合、全面地反映了国内银行业业务,尤其突出零售银行业务的理念与产品创新。为使"中国金融营销奖"活动更为公正、客观地反映中国零售银行业发展现状,亦为今后评选活动奠定基础,《银行家》杂志组织了"中国金融营销奖"案例回访暨中国零售银行业务回访活动,对国内具有代表性商业银行零售银行部门进行回访,并将访谈内容经受访者确认后发表于《银行家》杂志上,使同业分享各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发展中的经验与见解。此篇对中国民生银行零售银行部总经理艾民的采访为首篇访谈文章,《银行家》后续仍将刊登对多家银行的访谈文章。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金融已悄然在中国兴起。在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的同时,对传统银行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本文基于商业银行现状,对目前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及如何应对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对互联网金融与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进行了比较,揭示了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优势与短板;最后指出商业银行如何通过抢占移动支付端、大数据的运用及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寻找出传统银行转型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李石凯 《南方金融》2004,(11):66-67
《银行家》杂志和《环球金融杂志》全球银行年度奖是两大颇具盛名的全球性银行类奖项,全球银行家们均为能够得到这类奖项而自豪。这两大全球银行奖项是银行业界了解全球银行业发展态势的必读材料,是国际金融理论研究人员进行理论研究的重要参考。本文对2004年度这两大奖项进行介绍与点评,并重点分析了本年度这两大奖项的一些新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风险调整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浙江金融》2007,(3):25-26
问题的提出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中介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功能是对金融资源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配置。现代金融中介功能观认为,风险管理是银行金融中介的核心业务,银行总是持有并管理风险资产,而随着银行新业务的拓展和衍生金融创新工具的出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职能大大加强。银行金融中介风险管理功能的增强和信息技术的变革极大推动了现代金融中介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商业银行风险文化的内涵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经营特殊商品──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企业文化是银行企业体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把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看成是银行这种特殊企业体制中的“硬件”,那么银行企业文化便是其“软件”,而商业银行风险文化则是“软件”的“软件”,按程守关等的研究。作为银行企业文化子系统的商业银行风险文化则是由银行家或银行企业领导所倡导的,以银行全体员工集体意识为基础的,在商业银行的日常风险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整套完整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与实际操作经验的总和,其主要特征表…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十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全面展开,各种所有制银行的陆续建立,外资银行的大举入侵,我国商业银行出现了如火如荼的产品创新热潮。新的银行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服务不断丰富。我国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体现了以下特点:(1)个性化,体现在为不同需求的客户量体裁衣,提供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最大化地满足他们的需求。(2)综合化,即开发出功能强大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如近些年各商业银行推出的“一卡通”、“一网  相似文献   

17.
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不仅对于保障个人合法权益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于改进金融机构服务质量,维护地区金融稳定都有重要意义。目前,部分商业银行推出的信用卡却侵犯了金融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知情权、选择权、财产权,增加了金融消费者负担与损失风险。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利用信用卡侵犯金融消费者权益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委托独立机构进行信用卡服务收费项目成本核算、制定合理应对办法、开辟“信用记录异议处理”特殊通道、规范银行严格履行费用告知义务、推行强制失卡保障服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向商业银行转换工作中基层行的难点及对策陈小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金融体制改革也在加快步伐进行。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当前基层银行内部还存在着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向商业银行转化的进程。本文就基层银行如何适...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金融信息化的蓬勃发展,面对更加注重需求的客户,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和已趋白热化的金融竞争,现代商业银行纷纷以变求生,掀起了银行再造运动,银行流程再造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实现持续发展、提高发展质量、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2007年6月,英国《金融时报》(FT)和国际金融公司(IFC)联合颁发全球2006年度"可持续金融业务奖",表彰领先并创新于将社会环境目标和银行治理、业务模式相融合的优秀银行,共设年度可持续银行奖、新兴市场可持续银行奖、年度可持续银行家奖、年度可持续交易奖、碳融资成就奖等五个奖项。兴业银行获得了两项提名并最终获得年度可持续交易奖的亚军,这是中国银行业首次获此殊荣。本文以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能源效率融资合作项目为例,探讨中国可持续金融模式,并总结商业银行发展中小企业贷款、履行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创新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