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而不是古代中国中原政权的边界线。从“夏”“夷”观念上看,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从来没有被认定为“外国”;从长城形成的历史看,长城从来没有被当做古代中原王朝的边界线;古代中原政权也从来没有以长城划定自己的活动区限。  相似文献   

2.
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整合多方面的教育要素。长城是我国规模宏大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在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地位。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意义深远的伟大的长城精神。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长城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智慧和力量,激发新动力。长城精神的新时代价值,就在于它蕴含着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体现着新时代认知和实践的统一。传承长城精神的实践途径是:推动长城精神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推动长城精神向理想信念转化;推动长城精神与时代元素相结合,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3.
长城承载着中华文明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明最有代表性的文明象征。新时代的历史环境下,人们也要创造性地向世人展示长城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在大的格局下,积极思考和深入探究长城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成长城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呈现出新的文化价值,将长城文化的开发与保护纳入到构建中国社会整体的、互相尊重、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中。文章以树型理论为依据,介绍了树型理论的概念及相关研究,在此基础上,将该理论运用到长城文化产业的提升上,提高长城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以期推动长城文化产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威廉·埃德加·盖洛(William Edgar Geil)是20世纪初期的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和作家。1909年他出版了《中国长城》一书。盖洛的考察活动第一次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了长城的真实全貌,不仅数量巨大、制作精美,而且捕捉到了深藏在瞬息万变时代背景下的中国长城精神。盖洛对长城的认识没有局限于建筑层面,而是拓展到政治、社会、文化层面,这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有着直接的关系。时至今日,人们将长城作为一种精神意象和情感寄托,来抒写个人的艺术追求,越来越散发着时代的气息和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城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龙之精神。从伏羲先天八卦来看,长城居人位。长城承载着中华民族天地人合一的大智慧,蕴藏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天地精神。长城是诸多民族在博弈中求和解促和平的象征,解开长城之扣,缔结长城之和,规划长城经济带,大益自然而生。长城从东至西横贯十余个省市自治区,对万里长城沿线的区域生态系统进行经济带规划具有战略意义。长城经济带规划要以长城带生态共生为基础,坚持绿色发展,发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龙头带动效应,从东至西按照梯度推动理论,高度重视长城经济带东部腾飞、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整合,挖掘长城精神,传承长城文化,发展全域旅游,推进长城带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城修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和平。古代儒家、墨家、道家的和平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王朝的民族之间和平共处的理念,并运用于长城的修筑,以及农耕和游牧民族的政治、经济交流。长城的诞生和发展历史证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没有侵略基因的民族。长城蕴含了丰富的和平文化,具有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价值。长城和平文化的软实力内涵,对于当代世界和平秩序的构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特别是对于我国和平崛起战略的阐释、化解"中国威胁论"负面影响、提升和平大国形象、提高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相似文献   

7.
长城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珍贵文化遗产。古往今来,关于长城的调查考察者众,基于长城的特殊性,长城考古发掘甚少,多为调查考察。笔者整理了近代以来各级组织以及个人对长城的调查考察情况,以期为长城的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和线索。  相似文献   

8.
万里长城最初是作为军事防御工程出现的,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以长城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其中尤以唐代长城诗最为典型。唐代不以修长城为意,但却因诗歌的发达和戍守边疆的社会现实,兴起了以长城为主题的大量边塞诗篇。唐代长城诗的种类繁多,艺术成就很高,根据其内容来说,主要有对秦筑长城的批判,对恶劣战争环境的诅咒,对良将"长城"的赞颂,表达征夫与思妇的思念和对长城周边壮美风光、风土人情的描画。唐代长城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中国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小说的文化精神历来强调忧患感,即“忧世伤生”,这种忧患成为儒家占统治地位的入世思想理论体系中重要内容之一,对中国文化及后世文学影响深广。不管是《红楼梦》还是《围城》,透过作品的语言层,尽管它们的形象系列,思想命题,主题意向大相径庭,但作者借助象征的手法并表达到主题级的程度,塑造了孤独的多余人的形象,其中共同蕴涵着的文化精神,都表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不同层面和发展着的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10.
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与精神象征,理应完整留存下去,但其保护情况并不理想。分析现实情况得出,长城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不能有效执行,政府缺乏统一的长城保护机构,长城保护经费没有保障,开发与保护矛盾重重,民众保护意识差等导致保护机制运行不畅。落后的机制已经不能承担起保护长城不受破坏的重任,急需制度重构以达到保护这一文化瑰宝的目的。需从法经济学的视野下进行知识元检索,试图借助新制度经济学以及博弈论的智慧重塑制度,建议通过设立统一管理机构、强化激励机制、提高违法成本、拓宽资金来源等手段保护长城。  相似文献   

11.
文化和旅游融合不仅带动了文化产业不断发展,也促进了旅游文创产品推陈出新。长城文创产品作为长城文化的代表,兼具文化性和纪念性双重属性。利用李克特量表法对河北长城文创产品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游客整体需求程度高于满意程度,产品存在特色不突出、吸引力不强、长城文化内涵不丰富、品牌效应不佳等问题。据此从产品质量、文化特色、品牌塑造、营销方式等角度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促进长城文创产品健康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文化概念的"长城"指向一个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的现象域,包括了政治、历史、军事、建筑、文物乃至旅游等维度,文学艺术亦涵盖于其间。"紫塞"作为纯粹的文学意象出现在以长城为主题的诗文作品中,标志着长城的文学意象从其含混的意象整体中分立出来另有所归。文学意象属于审美意象,所以,"紫塞"的独立表征着长城成为纯粹的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13.
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与北京故宫同时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历代长城担任着军事、经济、文化等功能,如今逐渐演变为文化遗产、旅游圣地.认识、了解长城,"读懂长城",能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利于中国文化以更好的姿态"走出去".帝都绘工作室主编的《长城绘》一书介绍如何结合现代科技对长城进行全方位的科普,并以长城信息图式的科普...  相似文献   

14.
教会学校是英、法、美等西方国家基督教会为在中国传播“福音”而建立的,由于它的产生发展是以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为背景,因而它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总是与侵略者的殖民扩张活动联系在一起,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外国资本主义侵华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文化租界”。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存在,它向刚刚被动地步入近代社会的中国展示着西方近代教育模式并传授西方近代文化和科技,给沉闷的封建教育氛围带来了清新之风,给中国的近代教育以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长城整体保护管理的布局下,文化遗产地长城资源及其赋存环境的差异历来是长城工作的关注重点。随着以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为支撑的长城事业快速发展,厘清各文化遗产地长城工作现状成为现实中的紧迫需求。通过梳理榆林长城资源保护利用过程中的现实困难与突破创新之举,探寻文化遗产地长城工作的目标、定位与发力点,以期推动中国长城文化遗产地工作扎实开展,并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和新时代长城保护利用体系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上海城市的发展,把一批传统士人卷了进来,中国文人由此开始走出延续千百年的仕途经济,走向近代城市的分工体系和独立职业空间。作为晚清上海初始城市化的亲历者,王韬在文化心理和经济生活两方面,经历了一场由“士人”转向城市职业者的艰难蜕变。而生活于清末民初上海的包天笑,则以明确的职业归属感,取代了传统士人的仕宦情结,中国文人至此初步完成了由传统政教依附者向近代独立文化人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文学的散文作家对于上至国运、朝政,下至边务、民生,表现了一种浓重的忧患意识。他们的作品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形象记录,由于大多是“为时而作”,因而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和战斗性。  相似文献   

18.
长城地带是中国历史上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融地带,长城沿线的地区可称其为"长城区域社会",位于这个区域社会中部的敕勒川地区既有农牧文化交错带的典型特征,又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敕勒川文化是一个地理概念,既有敕勒川平原这一地域空间的独特环境,又受归化城土默特蒙古族与晋陕汉族移民及西北回族移民族群精神内核的约束与影响。作为边疆民族地区的敕勒川文化既是河套平原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北方民族文化的阶段式遗存。其地方性、民族性特质非常明显,具有多元化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庄子作为中国历史上智慧和飘逸的一种象征为后人所倾慕。文章以“达于道”的内在状态作为庄子形象的落脚点,从精神上的隐士和诗人这两个方面评述了《庄子》散文中庄子形象。  相似文献   

20.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与时俱进的长城文化符号形态要彰显国家文化和全人类共同文化价值,从"命运共同体"角度诠释和展示长城文化价值。基于国际文化遗产的真实性理念,长城文化价值内涵是统一的整体,包括"物"层面的和平防御文化;"纪念物"层面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人类不同文明之间共存、交流互鉴及"命运共同体"的文化遗产共同价值。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战略决策下,长城文化价值体系的传承和展示面临新机遇,以文化旅游跨域融合发展、文化展示形式的功能整合和文化价值教育的多样化等文化实践提升长城文化价值的展示和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