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楹联是中国独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楹联作为一个独立体,卓立在文学大家族之林,是极具生命力的。在中国文学史上,楹联这一文学形式,经过一千多年,长盛不衰。楹联有三个高峰时期。北宋时期,宫廷楹联繁盛,官宦之家群起效仿,就连寻常百姓人家,每当春节期间,也都"总把新桃换旧符"。及至有明一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力提倡,亲颁《大明功令》,令百姓家家贴对联,楹联文化得到了空前的普及。至于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个帝王,都喜欢作对联,影响了整个朝野。楹联之所用,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楹联和书法有机结合,使楹联发展达到极盛。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情省力》2008,(5):46-47
古黟西递的传统文化魅力 一副楹联一堂课楹联又称对子,对联和联语,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分为上下联,也称出对句。它生动鲜明,格调优美或借物抒怀,或明心托志,或赞美景物,或歌吟赞叹,不仅能给人美的享受,而且能得到启迪和教益。  相似文献   

3.
周详 《东北之窗》2012,(9):104-105
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已于2006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发展楹联文化,让楹联文化为两个文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当代话题。今年开春以来,《东北之窗》联手大连市楹联学会和主办单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两次大规模的楹联征集活动:一次主题是庆祝大连市侨联成立50周年,一次主题是庆祝旅顺经济开发区成立20周年。而在去年初夏,  相似文献   

4.
徐永平 《北方经济》2017,(12):44-47
城镇文化是城镇建设发展的灵魂,也是城镇特色品格的重要标志,建设民族文化特色城镇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在城镇建设过程中,要着力培养文化自觉、科学自觉,关注城镇文化的现代发展趋势,从现代城镇发展战略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功能价值,正视城镇化过程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充分开发利用内蒙古民族文化资源,着力特色文化城镇建设.  相似文献   

5.
特色文化小城镇建设的现状是先天资金不足,历史古迹破坏严重,缺乏统一规划。必须因地制宜,培育支柱产业,加强城镇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完善和强化城镇功能,不断提高城镇经营水平,促进小城镇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去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对弥勒文化很有研究的钱文忠教授,应奉化邀请,前来作学术讲演,题了“弥勒文化、和谐资源”八个大字。和谐资源是弥勒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奉化是佛教界公认的弥勒化身布袋和尚成长、出家、弘法、圆寂、归葬之地,具有深厚的弥勒文化积淀,和谐资源十分丰富。下面就其佛像、偈语、传说、楹联等方面作一番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文化空间是历史城镇实现价值再生产的重要载体,新型城镇化和现代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历史城镇文化空间"解构—重构"过程,而其中的文化流失、空间失忆、城市失序等现象亟待解决.以历史城镇通过文化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借助贵州郎岱古镇的个案深入剖析历史城镇文化空间的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依照空间感知、空间构想和再现空间的空间生产理念,从物理、行为、社会3个层面重构历史城镇文化空间,以期对历史城镇的文脉传承和创新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必须培育城镇文化核心竞争力。城镇文化核心竞争力是城镇以其特有的、难以复制的、能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个性特色为依托,通过整合其他方面能力而形成的影响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系统竞争能力。因此,必须根据城镇的自然禀赋打造城镇生态文化个性,根据城镇的历史文脉打造城镇的物态文化个性,根据城镇人文传统打造城镇意态文化个性,根据城镇发展定位打造城镇制度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9.
特色文化小城镇建设的现状是先天资金不足,历史古迹破坏严重,缺乏统一规划.必须因地制宜,培育支柱产业,加强城镇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完善和强化城镇功能,不断提高城镇经营水平,促进小城镇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龚炜 《魅力中国》2009,(29):103-104
高速公路是移动着的城市,其主要特征是省略、减少在沿线城镇的停靠时间,将沿线城镇视为一种通道,同时对沿线地区施加城市化影响。沿线山区城镇特色经济文化要依托高速公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得有一系列主动举措增强吸聚功能,同时,高速公路设计者也要有意识地对沿线山区城镇采取一定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吴锦 《走向世界》2009,(7):53-55
如果把中国语言文化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楹联则是其中一朵美丽的浪花. 楹联,指题写在建筑物楹柱上的对联作品,亦泛指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2.
马雯 《中国集体经济》2006,(12):29-29,38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但在集体经济中,企业的文化建设往往不被重视,甚至有一部分同志认为:集体工业是从小手工业经济发展起来的,企业规模小、产品结构老化、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少,没有什么企业文化可言。笔者就“集体经济中的企业文化建设”议题.调研了淮安市楚州区城镇工业企业,并走访了该区城镇集体工业联社。联社负责人说,集体企业文化是集体企业精神活动的概括和总结,是集体企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维持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从联社系统下属的集体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凡重视文化建设的企业,就容易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反之则不然。  相似文献   

13.
文化是一个民族留下的时代划痕,而楹联则是民族文化掌心的纹路。习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国学研讨会上讲到:“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学校教育承载着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办学就是“办文化”,文化可以成事,文化可以成人,文化可以实现以文化人。  相似文献   

14.
韩西芹 《今日重庆》2007,(10):88-90
2007年9月19日,为纪念"联圣"钟云舫诞辰160周年,重庆市江津区举办了一场颇具规模的楹联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的50名专家学者云集,共同探讨钟云舫楹联作品之美及中华楹联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5.
一、先进文化的内涵 所谓先进文化,就是指能支配整个文化发展的方向,影响到甚至引导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影响着人的精神和灵魂。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文化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萌 《改革与战略》2014,(11):104-107
文化是新时期城镇化发展研究的新视角。中国城镇化进程在时间上表现出动态演进性,其动力机制也经历了由一元化、二元化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文化作为一种资本,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的模型之中,是城市发展的动力要素之一,但是城市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双向的过程。城市文化通过引领城市转型,提升城镇化质量;形成文化生产力,增加城镇经济张力;彰显人文精神,促进人口城镇化发展;培育文化生态,推动城镇文明发展;塑造软实力,加速城镇现代化进程等来驱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当前,提升城市文化动力,应从五个方面着手: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改革城市文化管理体制;建设文化市场,完善城市文化经营机制;加强文化交融,促进城市文化传承创新;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适宜环境,推动文化建设与城市发展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张红 《发展》2008,(12):67-67
一、以企业文化为切入点。在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树立企业形象、锤炼企业精神之中贯穿思想政治工作。是一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企业文化是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思维,心理和行为方式是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生产经营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一道,通过文化活动方式,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些内容以更容易为职工群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苏航  王华 《东北之窗》2014,(20):50-50
正9月20日,广东东莞。由中国楹联学会主办的第二届"梁章钜奖"颁奖大会在这里举行,大连市楹联家协会主席王新波获得"梁章钜奖",成为东北三省唯一的获奖者。梁章钜是清代文学家、楹联大师,曾任江苏、甘肃布政使、广西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其创立的联话文体,总结了楹联创作成果,保存了珍贵史料,是中国楹联学的开山之祖。中国楹联学会以梁章钜名字设立为学会最高奖,旨在表彰为中国楹联文化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尤其在楹联创作、理论和出版  相似文献   

19.
苗倩 《魅力中国》2014,(24):26-26
群众文化是现代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综合产生的事物,具有相当明显的社会调节功能。但目前看来,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仍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主要是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引导管理机制的不完善造成的。文章分别分析了城镇群众文化与乡村群众文化的发展特点,并结合讲述了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的优势,提出了配套建议,期望我国群众文化能够获得良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历程,人类生存与发展都与河流息息相关。与河流相处是城市发展的智慧总结,也造就了世界众多的一流城市。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水是智慧的象征。如何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建设,打造符合我国文化传统,富有地域个性和适合人居的环境,河流文化无疑是个关键词。因此,今天考虑城市改造和发展时,都须把河流放在首要位置。在文化旅游勃兴的今天,河流文化更应该成为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