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部分企事业单位在会计实施中的非理性行为越来越多,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公告(第七号)显示:财政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部分行业2000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抽查,共涉及医药、纺织、民航、冶金、石油石化等行业的320户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为这些单位的年度会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的125家会计师事务所.其中,被抽查单位资产不实73.75亿元、利润不实35.11亿元.  相似文献   

2.
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终极产品.目前已日益成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效率,这就要求会计信息做到真实与公允。但据我国财政部2000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抽样统计,在被抽查的159家企业中,资方不实的有147户,虚增资产18.48亿元.虚减资产24.75亿元:利润不实的有157户,虚增利润14.72亿元,虚减利润19.43亿元。由此可见会计造假愈烈,会计诚信基础已经动摇。  相似文献   

3.
报刊文摘     
八成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全国80 %以上企业会计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真。这是财政部日前正式公告的信息。1999年岁末 ,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公告称 :财政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百户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会计报表进行了抽查 ,发现大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核算存在偏差。其中 ,81户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 ,共虚列资产37 61亿元 ;83户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 ,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 12亿元 ;89户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 ,共虚列利润27 47亿元。抽审发现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不少企…  相似文献   

4.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加强会计监督、整顿会计秩序,财政部2003年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152户企业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并于2004年1月8日公告了检查情况。本次检查共查出152户企业资产不实85.88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41.38亿元,利润不实28.72亿元。其中:资产不实比例5%以上的企业23户,占被检查企业户数的15.13%;  相似文献   

5.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财政部于1999年上半年对110户酿酒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情况进行了抽查,发现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损益核算普遍不实。在被抽查的110户企业中,收入、费用、利润核算不同程度存在失真问题的有102户,占抽查总户数的92.7%,收入、费用不实金额24.3亿元,导致利润虚假金额13.9亿元。 2.会计基础比较薄弱。一是原始凭证不真实、不规范;二是账账、账表、账证、账实不符;三是不按规定设置、使用会计科目和会计账簿;四是会计政策、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五是会计人员无证上岗。 3.…  相似文献   

6.
财政部驻广西专员办在2000年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精心组织,方法得当,深入检查,取得了突破性的效果。抽查10户企业共查出资产不实2.7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2亿元,利润总额不实2.6亿元。处理违法违规金额3.68亿元,补税和罚款12799万元,追究企业领导及财务负责人10人的责任,企业主管部门已下文落实记过1人,警告6人,吊销会计证2人,被处个人罚款10人,罚款金额达7.8万元。这是我办在历次会计信息抽查中,查出违纪金额、入库金额以及处理责任人、当事人最多的一次。其主要做法是:一、认真选点,力求实效选点,即选择被查单位。2000年的会计信息质量抽查,财政部规定必须检查部分电信企业。我办选择了南宁、柳州、桂林电信分公司等四户企业,这是因为这些公司地处中心城市,效益好,有违纪的条件和"资本",且如果违规违纪,一般金额较大。对于其他企业,则重  相似文献   

7.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具有如实反映、可验证性和中立性等特征。但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有目共睹,令人咋舌。近几年,财政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100户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年报进行了抽审。从公布的1998年的情况看,发现大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的核算存在着严重的偏差。其中,81户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37.61亿元,83户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26.12亿元;89户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共虚列利润27.47亿元。作假手段,五花八门,会计确认、计量到会计报告各环节…  相似文献   

8.
娄权 《上海会计》2001,(4):9-11
财政部对 100户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 1998年度会计报表进行抽审,发现大多数企业主要会计要素的核算存在偏差。其中: 81户企业存在资产不实问题,共虚列资产 37.61亿元; 83户企业存在所有者权益不实问题,共虚列所有者权益 26.12亿元; 89户企业存在损益不实问题,共虚列利润 27.47亿元。显然,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相当普遍的现象。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下称新《会计法》 ),标志着我国加大会计信息管制的力度。那么,会计信息管制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会计信息管制有哪些经济功能 ?…  相似文献   

9.
朱永健  段正假 《理财》2001,(8):28-29
2000年初,国家审计署在《 2000年度经贸企业审计工作方案》中,把 1999年度企业的会计信息是否存在严重失真的问题列为检查重点之一(重大问题追溯到以前年度),并要求计算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损益等的差错率,揭示会计报表的失真程度。同年年底,财政部向社会公布了对 159户企业 1999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抽样调查的结果。其中,利润总额不实的 157户,共虚增利润 14. 72亿元,虚减利润 19. 43亿元,利润总额失真度为 33. 4%,资产不实的有 147户,共虚增资产 18. 48亿元,虚减资产 24. 75亿元,资产失真度 0. 95%,所有者权益…  相似文献   

10.
2007年,山西省财政厅组织省厅14个财政监察处和各市、县财政部门400余人,采取上下联动方式,对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48户企业2006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共检查会计独立核算单位214个.同时对9户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做了延伸检查;共查出财务报表反映资产不实24.16亿元.负债不实18.65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4.65亿元.利润不实4.36亿元.  相似文献   

11.
广西专员办在会计信息质量抽查中,检查了10户企业和7个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查出大量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共查出资产不实(虚减资产)2.7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2亿元,利润总额不实2.6亿元,已下文处理违法违规金额3.68亿元,补税和罚款1.28亿元。其中查出"小金库"6316万元,公款私存7570万元,虚开劳务费发票和运输费发票入账提现发奖金315万元。虚列成本让利"三产"1686万元。已下文建议追究企业领导及财务负责人的责任10人,企业主管部门已下文落实记过1人,警告6人,吊销会计证2人,被处个人罚款10人,罚款金额7.8万元。他们的做法和体会是:一、认真选点,周密部署。选择被查单位,如同部队选择战斗目标,选对了,选准了,才会战果辉煌。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他们  相似文献   

12.
戚文忠 《财政监督》2004,(10):35-35
一、企业内部控制现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财政部发布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内部控制制度作了相应的规定。许多企业为了规范企业行为、防范各类风险和避免经营失败,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通过会计信息质量、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经营活动业绩三个方面分析,内部控制在企业的实施方面存在很大问题。首先,会计信息质量严重失真。2002年,连云港市财政部门对91户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抽查。抽查结果显示:虚列、多列资产20户、金额3307.87万元,不列、少列资产15户、金额964.74万元;编制虚假利润21户、金额309万元,隐瞒利润13户、金额286.84万元;偷逃国家各种基金、税费达1186万元。另据财政部对110家  相似文献   

13.
余丹 《浙江金融》2006,(10):52-53
众所周知.会计信息是经济活动的摄像机,只有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才能正确引导经济发展方向,但从财政部第七号抽查公告结果看,被抽查单位资产和利润失真程度明显下降,但假凭证、假账、假表、假审计、假评估等“五假”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性质仍然很严重。李若山等在新《会计法》实施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中,反映出《会计法》实施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一些盲区,目前的会计工作秩序和工作质量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4.
医药行业是2001年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社会上对药品“回扣”成风、药价居高不下等现象反响强烈.该行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状况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01年财政部专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对82户医药、医疗等企事业单位2000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检查发现,82户单位资产不实137474万元(其中虚增49288万元,虚减88186万元),失真度2.96%;利润不实41605万元(其中虚增22008万元.虚减19597万元),失真度18.22%。检查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赵卫飞 《财政监督》2002,(10):46-46
随着一些国内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会计作假事件的暴露,影响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乃至全社会的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丑闻也不断浮出水面。上市公司如此,非上市公司的审计也同样不容乐观。据财政部公布的2001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抽查结果,被抽查的320家企事业单位,有一半以上单位存在资产不实、利润不实的问题,而为其提供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大都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无独有偶,连号称制度建设最完美及市场规则最健全的美国,近来也接二连三的爆发会计造假丑闻,使有近百年历史的世界五大会计公司之一的安达信会计公司,在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的造假丑闻声中面临解体。注册会计师的诚信突然间在全世界变得令人生疑。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1月3日,财政部发布了第12号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称2005年财政部对全国3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了检查,共查出资产不实93亿元,收入不实84亿元,利润不实33亿元。39户房地产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平均销售利润率仅为12.22%,而实际利润率为26.79%,其中最高的实际利润率达到了57%。而此前经常被开发商引用的利润率数据来自于《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告的第三号》,这份公告主要是公布2004年全国第三产业的经济状况。公告显示: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率是8.31%,其中房地产开发的利润率是7.77%。上述报告公开之后,各大媒体和众多经济学家几乎立时掀起了对开发商口诛笔伐的道德审判狂潮。在汹涌的情绪背后,隐隐然唤起的是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人在从小到大的教育过程中深刻于脑海中那些有关资本与罪恶紧密相连的陈年记忆,比如马克思在100多年前所说的——“有50%的利润,他就会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他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他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着绞首的危险。”再比如,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说过的——“每笔巨额财富背后,都隐藏着罪恶。”然而,在没有厘清在房地产业至关重要的利润率和自有资本投资收益率之间的关系以及背后隐藏的玄机时,所有有关房地产暴利的争论都是肤浅的。崇尚真正商业精神的《首席财务官》杂志在采访了大量专业人士之后,力图拨开国内房地产暴利的财务真相,并率先提出“建立和完善收益与风险对等机制”的全新调控思路。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行为与监督评价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体系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2008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计158188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44.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2617亿元,占30.7%;实现利润10795亿元,占39.8%;应缴增值税5951亿元,占43.6%。  相似文献   

18.
2006年,财政部正式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其中首次推出了《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建立健全了资产减值会计体系,规范了资产减值行为,统一了资产减值会计核算。新资产减值准则在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记录、披露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一定程度上遏止了企业的利润操纵行为。但实施中仍然存在利润操纵隐患,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本文就此加以分析,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根据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要求,辽宁专员办对沈阳某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发现该公司为了达到粉饰业绩的目的,人为编造假账,虚增资产8996万元、负债1956万元、所有者权益7413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5亿元、利润8679万元,其中虚增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两项分别占该公司对外披露数字的37%和166%。公司利润总额由检查前的5231万,实为-3448万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在非财务部门的工作资料中寻求突破。在对营销中心的检查中,检查人员发现该中心6月份和12月份产品销量异常,达到了3.4万件,而上市公司在这期间正面临着中期报告和年报。顺着这个疑点在劳资部门,检查组发现实际发生的计件工资与生产量不匹配,通过计算计件工资,该厂当月生产量仅为2000件。终于查出了该中心虚增收入2269万元,虚增利润1039万元  相似文献   

20.
一、当前会计违法行为及其特点1999年至2002年,广西专员办共对广西区内外的28户企业进行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包括银行、保险、电信、石化、民航、机械、制药、酿酒、黄金等行业。其中有国有企业,也有股份制企业和上市公司;有一般企业,也有明星企业。同时,对境内外14家相关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大量的会计违法违纪问题,其中资产不实10.19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3.47亿元,利润总额不实3.75亿元,私设"小金库"9,296万元,其他问题5.2亿元,查出无证上岗会计人员47人,"三假"现象(即假账本、假凭证、假报表)十分严重。通过检查按规定对单位补税罚款17,765万元。对企业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员罚款13.2万元,个人被罚最高4万元。建议行政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