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国华  赵子薇 《技术经济》2022,41(2):108-118
本文首先通过计算中国对拉美七国四类制成品出口密集度等,分析中国对拉美地区制成品出口结构;通过考察中国和拉美七国生产要素结构变化情况对中拉要素禀赋差异作深入分析,以期探究中国对拉美制成品出口结构背后深层次原因。然后构建扩展引力模型分别从总量视角和技术结构视角探析中国对拉美货物出口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拉美国家国内生产总值、中拉要素禀赋差异、中国货币自由度、中国对拉美直接投资水平对中国向拉美出口总量均产生显著促进作用,各影响因素对不同技术类别制成品出口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性。为实现中国对拉美出口贸易结构优化升级,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拉美地区经济更快发展,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工业发展与空间布局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晓平 《经济地理》2008,28(6):897-903
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中国工业生产能力和总量规模居世界前列,并已成为全球工业品消费市场的生产加工基地,但出口制成品所具有的国际竞争优势仍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国内居民消费升级、城市化进程推进、国际产业转移等因素推动中国工业结构调整,并于近年来呈现显著的重型化特点。过去30年间,中国工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集中体现在沿海与内陆地区的差异。国际分工、技术进步、资源环境约束、政策体制等因素是影响中国工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其中中国坚持对外开放、适时调整区域经济政策的成效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江苏省1993-2011年的样本数据,实证分析了FDI与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总体和内部结构两个层面之间的关系以探究FDI对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文章通过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得出了:FDI促进了江苏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内部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增长,反映出FDI促进了江苏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即FDI是江苏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最后,文章提出了一些江苏合理利用外资以促进出口贸易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出口结构视角重新审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迅速增长的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间的关系。在包括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出口总量增长和结构变化的4变量系统中,利用LA-VAR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无论是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比重还是工业制成品出口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的变化,均对我国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的政策涵义是,要充分发挥出口贸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应拘泥于出口总量的高低,而应深刻理解出口增长及其结构变化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全方位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致力于出口为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和增长方式的转型服务,取得出口贸易的动态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描述了中国-东盟工业制成品贸易的逆差特征——零部件贸易比重高,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中国-东盟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附加值和贸易附加值率,随后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贸易附加值的影响因素.本文结论: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贸易逆差在一段时期内是无法改变;在这样的分工和贸易形态中,尽管存在贸易逆差中国仍旧获得了一定的贸易利益;而贸易利益的获得主要是依靠出口数量的扩张实现的,如果出口数量扩张受到阻碍,中国将会出现贸易利益漏损.最后本文的建议是:要提升中国自对东盟国家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中的获利,需要实现中国分工地位在全球价值链上的攀升.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中国新组合出口中的开拓者和跟随者为对象,利用2000~2009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匹配数据,从两个角度对出口跟随者是否受益于开拓者进行验证:一是成功的开拓者是否拥有更多的跟随者?结果证实,在控制出口时间的情况下,跟随者个数随着开拓者出口年限的延长而增加;基于产品种类的分组检验进一步显示该溢出效应在制成品中作用较小,在初级产品和农产品中比较明显。二是跟随者是否比开拓者拥有更多的出口总额?结果表明,在出口第一年,跟随者出口总额明显高于开拓者,而且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出口数量,而非价格水平;而基于产品种类的分组检验虽发现在制成品中跟随者的出口总额并不显著高于开拓者,但其在出口数量上的差异同样证实了跟随者受益于开拓者的事实。  相似文献   

7.
该文分析了中国-东盟工业制成品贸易的特征——零部件贸易比重高,产生了不同国家的贸易逆差.进而运用台湾学者陈宏易附加值数学模型,推算了中国-东盟间的贸易附加值,测度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在工业制成品上的贸易利益.得到结论:在中国-东盟工业制成品逆差下,中国从贸易中获得贸易利益体现在贸易附加值逐年增加的趋势上;但剔除出口扩张数量效应的贸易附加值率,计算结果表明,中国依靠出口规模的扩大从对东盟的工业制成品贸易中获得了直接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1980-2008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劳动密集型及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额的数据,利用虚拟变量、协整检验和格兰杰检验(Granger)等计量经济方法,就FDI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内部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和度量,建立模型并得出结论,研究发现:在对FDI投向产业、行业的正确引导下,FDI对我国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的拉动作用要大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从而使得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额的比重相对于劳动密集型产品得到了有效提升,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内部结构的优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福建省出口的相关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及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及工业制成品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检验发现,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及工业制成品出口贸易与福建省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关系;工业制成品出口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初级产品及中间产品则抑制了福建省经济的增长;反之,福建省的经济增长也实现了对初级产品出口增长的规模效应。最后文章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深入调整出口企业结构、进一步平衡地区出口贸易、逐步调整经济政策等建议以期能够促进福建省出口贸易发展,从而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0.
刘翠翠  夏蕾 《财经研究》2012,(6):91-101
文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了国内收入差距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当一国是制成品的净出口国时,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国内收入差距正相关;当一国是制成品的净进口国时,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与国内收入差距负相关。此外,文章还运用Johansen协整检验实证检验了我国城镇收入差距对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影响,发现城镇收入差距在长期提高了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代明  陈霄  姜寒 《技术经济》2017,36(5):103-109
利用2007—2014年中国对112个国家出口贸易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中国技术水平、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技术水平与高收入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交互效应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显著为负,而与低收入进口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交互效应的影响并不显著。这说明,中国出口产品技术水平的提升,对高收入进口国企业的威胁加大,迫使其建立更严苛的贸易壁垒,抑制中国企业出口。  相似文献   

12.
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和出口状况构成了测度一国工业生产规模和水平的重要标尺.本文根据相关经济学和贸易理论通过选取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历史数据对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和若干解释变量间的关系和影响力度进行分析,得出了需要重视产业内贸易、合理吸收FDI等有助于促进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提高、推动外贸增长方式不断转变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浙江省1986-2011年的对外贸易实际数据为基础,介绍了浙江省FDI流入以及出口贸易结构状况.利用相关关系矩阵研究了FDI与浙江省出口贸易结构的相关性,接着进一步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FDI对浙江省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均有促进作用,而且对于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苏南地区的212家工业出口企业为例,基于二元Logistic模型,研究了工业出口企业低碳生产意愿与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78.8%的工业出口企业具有低碳生产意愿,而企业的R&D投入能力、销售规模、管理者年龄、所有制性质等企业特征,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与政策体系等外部因素与低碳生产的现实意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验证了目前国外研究结论对中国工业出口企业基本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虽然是以出口工业企业为案例,但由于出口工业企业的层次总体高于非出口企业,其研究结论在较高的层次上揭示了影响工业企业低碳生产现实意愿的主要因素,因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安徽、江苏业已形成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但从内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相异性。2000-2009年,安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以6类为主导,江苏以7类为主导,且安徽相对江苏结构相对"匀质化"。在产品竞争力上,安徽、江苏均有部分产品表现出口竞争力,但具备稳定竞争力的产品类别较少。可能归结于国际市场动态需求变化、产品结构调整政策以及出口规模粘性,安徽绝大多数产品出口变化速度均高于江苏。如果结构调整是以提升产品技术附加值为目标,那么历经十年的出口结构调整使得原本具备相似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的两省已经表现出较大的不同,安徽相对江苏而言,有较高技术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较少。  相似文献   

16.
中非经贸关系稳步发展,制成品贸易在中非经贸合作关系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在对中国、日本、美国和欧盟出口非洲的制成品贸易现状进行比较和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中国制成品出口非洲的总体趋势和贸易结构,分析了2001-2011年中国制成品出口非洲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结构变动趋势。认为在继续深化中国与非洲的制成品贸易过程中,要进一步优化中国出口非洲制成品贸易结构,实现中高等技术含量制成品在非洲市场由比较劣势向比较优势的转化。  相似文献   

17.
赵丽敏  刘鹏 《当代经济》2011,(1):129-130
山东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制成品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均有所提高.本文以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山东省出口商品呈现出逐渐向中等和高技术含量制成品转化的趋势,并就以后提高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竞争力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三元边际分析框架对21世纪以来中国汽车产品出口增长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增长主要依靠数量扩张拉动,价格提升和种类增加对出口的贡献很小.基于改进的引力模型对三元边际影响因素的经济计量分析发现,中国的经济规模对汽车产品出口增长的数量边际存在显著正影响,对价格边际存在显著负影响,而进口国的经济规模对汽车产品扩展边际存在显著正影响;行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对价格边际和扩展边际存在显著正影响,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数量边际存在显著正影响,对价格边际存在显著负影响.本文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在保持目前出口数量带动出口增长的同时,必须通过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工艺水平和培育自主民族品牌等手段,提高出口的价格边际和扩展边际,以从根本上提高中国汽车产品出口的持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金融发展对出口贸易规模与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发展对一国专业化分工模式的选择及其对外贸易的开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利用中国大陆省级面板数据(2001—2005),本文基于一阶差分GMM估计技术检验了金融发展对对外出口规模及其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在控制了人均实际资本存量、人均受教育年限等众多因素后,本文发现,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发展效率对对外出口规模及其制成品在出口总额中的份额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金融发展效率对对外出口结构的影响较对对外出口规模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我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薇  胥媛 《时代经贸》2007,5(7):43-44
本文通过对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以及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得出现阶段以服装为主的杂项产品出口是我国工业制成品中贸易竞争力最强的产品,而机械运输设备是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的最大动力.最后对未来发展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