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努力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首先构建了城镇化与全面小康社会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河南17个地级市的全面小康社会与城镇化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化与全面小康社会水平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这一结论进一步说明了推进城镇化战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2.
李婕 《现代商业》2011,(9):62-63
文章根据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对温州市2007-2009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进行了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07-2009年温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综合评价实现度分别为83.2%、83.94%和85.68%。同时,根据监测结果,对温州市2009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绩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加快温州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速度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逄守艳 《商业研究》2005,(14):186-187
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参照国内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结合黑龙江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从经济与科教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三个方面选择了24个指标,构建了黑龙江省全面小康社会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并对黑龙江省全面小康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4.
廊坊市地处京津冀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率先在全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明显的区域优势。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为蓝本,结合河北省的相关要求,对廊坊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实现程度进行对比分析,探寻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制约因素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逄守艳  葛虹 《北方经贸》2004,(8):116-117
文章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 ,参照国内全面小康社会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 ,结合黑龙江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 ,从经济与科教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三个方面选择了2 4个指标 ,构建了黑龙江省全面小康社会综合评估指标体系。重点对黑龙江省全面小康指标的监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城市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资源型城市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确立应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目标为基础,坚持以人为本、全面精简、衔接性以及量化、可行性、“产出”重于“投入”、先进性、突出地域特点等原则。文章选取经济、社会结构、科教、生活质量、社会保障、资源环保等六个子系统共30个评价指标,以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为依据确定全面小康目标值,并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相应权重,最终建立了完整的资源型城市全面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参照该指标体系,将某个确定的资源型城市的各项指标实际数值除以全面小康标准参照值,再乘以各自对应权重后加总即可得到该资源型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按各子系统所占权重也可得到各子系统的实现程度,以发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存在的长处和不足,以便改进。  相似文献   

7.
小康系数:考量全面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硕颖 《消费经济》2003,19(4):29-30
本文在建立科学、可行的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和设定小康系数的意义、原则、依据和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浅见,以求教于学术界同仁。一、建立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与设定小康系数的意义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作出的重大选择,也是中国老百姓共同向往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要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追求的是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对小康社会所要实现的目标进行全面而又系统的量化。上世纪的小康指标体系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关键在农村"这一命题出发,根据国家统计局等部门设计的农村全面小康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标准,测算了我国2001-2003年的农村全面小康进程,预测了2020年农村全面小康可实现的程度,从多个角度分析确定了我国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给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按照重庆市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结合渝北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全面评估了渝北区小康社会建设的实现程度,系统分析了目前的优势和短板初步测算了渝北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并就如何弥补当前短板提出了一系列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10.
谈社区信息化与小康社会指标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信息化逐渐成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基本尺度之一,同时社区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也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框架入手,提出了社区信息化的量化测度方法,揭示了社区信息化与小康社会的关系,并对社区信息化纳入小康社会指标体系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的武陵山区旅游业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  尹华光 《商业研究》2006,(15):141-144
促进旅游需求能力的实现和消费能力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武陵山区的实际情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看,旅游业带动武陵山区实现全面小康具有可能性,为加快武陵山区旅游业的建设要制定相关的发展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2.
壮大县域经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举.在新经济背景下,产业创新是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县域工业经济的重要选择.通过对县域产业创新的背景的一般分析,我们可从理论上探索县域产业创新的机理和主要路径.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工业产业创新的路径具有典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深入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开展,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学习与探究体育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的重要作用和产生的重大影响对于实现和谐社会主义和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及提高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要全面认识我国物流发展的新形势,准确把握现代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对现代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相匹配;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给现代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指出,发展现代物流业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一是统筹规划,增加投入,抓好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二是认真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等九部门文件,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三是进一步加强物流基础性工作;四是加强领导,推动现代物流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深化农村改革.应进一步放宽农村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农村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与结合,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和谐发展的新路子.坚持把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行政管理体制的综合配套改革,恢复建国初期确立的耕地归农民私有和非耕地(包括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道路等)归国家所有的复合型土地产权制度,进一步理顺和规范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关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徐建中  董凯 《商业研究》2005,(10):90-93
资源型城市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龙头。在分析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实现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7.
The old industrial base is lying in Northeast China. Although boasting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talents, resources, transportation, environment, the region still have many disadvantages that needs opening up and reform. Revitalizing the Northeast region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China to built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in the new century. It is also a big strategy made after developing costal region and western region by Chinese leaders according to current situation, which is a driving force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农村现代商品流通体系是党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缩小城乡差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国农村的三农工作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时期,整个农村工作将要发生革命性、根本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消费模式主要体现为追求利益的短期性,它严重破坏了人类环境。可持续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以节约、共同富裕、文明为特点,以公平、适度、人本为原则。可持续消费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要采取切实措施实现消费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